临床用药丨顺铂、卡铂、奥沙利铂……5大铂类药物有何不同?

妙菱看健康 2025-04-22 04:08:49

自1965年Rosenberg教授等人发现铂类化合物的抗肿瘤活性以来,铂类药物已成为恶性肿瘤化疗的基石之一。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从第一代顺铂到第三代奥沙利铂、洛铂,铂类药物家族不断迭代,在肺癌、消化道肿瘤、妇科肿瘤等领域发挥核心作用。为便于临床应用,本文归纳整理铂类药物的特点,以期对临床有所帮助。

一、作用机制

铂类药物通过被动扩散或跨膜转运蛋白(如铜转运蛋白CTR1)进入肿瘤细胞,其中心铂原子与DNA碱基(主要为鸟嘌呤N7位点)结合,形成链内交联(占70%~90%)、链间交联(10%~15%)及DNA-蛋白质交联,导致DNA双螺旋结构扭曲,激活DNA损伤应答通路。修复机制包括核苷酸切除修复、错配修复及同源重组修复,其中核苷酸切除修复通路异常是铂类耐药的主要机制之一。

二、核心药学特征

1.第一代:顺铂

(1)药代动力学

血浆蛋白结合率>90%,主要经肾脏排泄(24 h排出约30%),肾小管分泌是主要清除途径,肾小球滤过率影响清除速率。

(2)临床优势

抗瘤谱最广,对肺癌、卵巢癌、头颈部鳞癌、睾丸癌等一线疗效显著,联合放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与其他铂类无完全交叉耐药,联合紫杉醇、吉西他滨等组成GP、TP方案,广泛用于晚期实体瘤。

(3)局限性

①剂量限制性毒性:肾毒性(肾小球滤过率下降≥25%时需调整剂量)、高致吐性(发生率>90%,需三联止吐方案)、耳毒性(儿童发生率约61%,不可逆高频听力损失)。

2.第二代:卡铂

(1)结构与代谢

二氨环己烷配体替换为环丁烷二酸,水溶性较顺铂高16倍,以曲线下面积为基础给药,减少个体差异影响。

(2)临床定位

卵巢癌一线首选(与紫杉醇联合,TC方案5年生存率达40%),小细胞肺癌(EP方案)及胚胎性肿瘤的核心药物。肾功能不全患者优先选择(肾毒性较顺铂降低80%)。

(3)毒性特征

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85%,Ⅲ~Ⅳ度骨髓抑制发生率达15%~26%,需动态监测血常规并预防性使用TPO受体激动剂。

3.第二代:奈达铂

(1)分子特性

1,2-二氨基丙二酸为配体,水溶性是顺铂的10倍,pH值中性,减少静脉刺激。

(2)临床证据

头颈部鳞癌(客观缓解率较顺铂提高12%)、食管癌(联合5-氟尿嘧啶的CF方案的中位总生存期延长了3.2个月)的一线选择。对顺铂耐药的卵巢癌患者有效率达35%,提示非完全交叉耐药特性。

(3)安全性

骨髓抑制更显著(Ⅲ~Ⅳ度血小板减少48%),需关注出血风险;脱发发生率60%,高于其他铂类。

4.第三代:奥沙利铂

(1)独特优势

①抗瘤机制革新:对顺铂耐药细胞株毒性增强3~10倍。

②靶向神经毒性机制:通过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Nav1.8)介导急性感觉神经病变,遇冷刺激诱发“电击样”疼痛(发生率为85%~95%),但慢性累积性神经毒性(剂量>800 mg/m²时发生率为20%)可通过停药逆转。

5.第三代:洛铂

(1)药学特性

1,2-二氨基环己烷与乳酸盐配位,水溶性极佳(>50 g/L),pH值为6.0~8.0,接近生理环境,减少血管刺激。

(2)临床亮点

小细胞肺癌一线方案(联合依托泊苷的EL方案的客观缓解率达82%),乳腺癌(与紫杉醇联合的TP方案无进展生存期延长了4.5个月)。同时,其与碘油可形成稳定“药-脂”复合体,在肝内滞留时间延长48 h,动脉注射无刺激性痉挛,适用于肝动脉化疗栓塞。

(3)毒性管理

剂量限制性毒性为血小板减少(Ⅲ~Ⅳ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为70%),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阈值≤20×10⁹/L。

三、临床应用

1.按肿瘤类型选择铂类药物

5种铂类药物对应的瘤种有所不同,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瘤种的铂类药物选择

2.耐药处理与跨代序贯策略

(1)顺铂耐药

可换用奥沙利铂或洛铂(无交叉耐药)。

(2)卡铂耐药

主要与DNA修复酶活性相关,联合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如奥拉帕利)可逆转耐药。

3.毒性精准管理要点

(1)顺铂肾保护

水化方案:治疗前12 h及后24 h补液(每日3000 ml/m²),保持尿量>100 ml/h,联合甘露醇(12.5~25 g)及呋塞米(20 mg)促进铂排泄。

(2)奥沙利铂神经保护

避免冷刺激(禁止接触冷藏物品、饮用冰水),急性神经症状可口服维生素B1(100 mg/d)、加巴喷丁(300 mg,2次/d)缓解。

(3)血液毒性分层处理

卡铂/洛铂治疗前检测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基线,Ⅲ度血小板减少症患者(<50×10⁹/L)需暂停用药,并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5000 U/d进行治疗,疗程7 d。

参考文献

[1]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整体评估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奥沙利铂超敏反应全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版)[J].中国癌症杂志,2024,34(8):785-806.

[2]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乳腺癌学组.乳腺癌铂类药物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J].中华肿瘤杂志,2023,45(12):1018-1031.

编辑丨冯熙雯

审核丨邢辰

0 阅读:5
妙菱看健康

妙菱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