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如此绝望的局面,是什么撑住中国没有亡国?

热情的小狐狸 2024-11-08 01:39:54

日寇全面侵华期间,沦陷区和国统区人民的心态是异常复杂的,既有对日本侵略者的恐惧,也有对国民政府无能和压榨的不满。

从那些大会战、保卫战中也能看出,国民政府的多支抗日队伍已经拼尽全力了,但整个中国抗战的基调是极为沉郁的,对于很多投身于抗战的英雄好汉而言,一些瞬间是极为绝望的。

抗战之路,义无反顾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起点,而从军事角度来看,发生于1937年8月到11月的淞沪会战,是一场真正以举国之力进行的大会战。

历史书中描述的此战有一个重要意义:粉碎了日寇“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迷梦。

那年8月13日,日寇在虹口以大炮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并肆无忌惮杀害中国民众。

蒋介石深知上海的重要性,他命令部队保卫上海,将所有日寇赶到海上。

他的直接对手是松井石根,这是一头很喜欢重点突破的猛兽,多变的思路也给中国抗日部队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经过接连多日的观察,他下定决心将战场转移至宝山县罗店。

前后13轮攻守,双方死伤人数超过两万多人。

不久后到来的宝山之战,也是日寇穷凶极恶的证明。

他们出动了十几架飞机、三十多艘军舰和数十辆装甲车朝着宝山城发动猛攻,中国军人奋力坚守,日寇接连6天都没能进入城市,他们干脆使用了硫磺弹和燃烧弹将宝山城夷为平地。

打到最后,抗日部队只剩下十几人了,光荣的队伍随着一场场激烈的巷战而结束。

除了一位外出传令的战士,600多名英雄全部沙场牺牲。

川军在淞沪会战中一战成名,作为中国军阀割据的典型标本,这支部队却在外省土地上展现了血性,在陈家行五进五出,就连带着他们前来的师长都是重伤不下火线,战况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日寇的狼子野心已是人尽皆知,上海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全国百姓都在等待着前线的具体情况。

还有很多过去的“杂牌部队”在民族危机面前爆发出了巨大的潜力,他们的装备很差,有些官兵就连飞机、坦克都压根没见过,只要上了战场,他们依然义无反顾,用血肉之躯与装备精良的日寇相搏,牺牲了1名中将、7名少将。

走了上千里路来到繁华的上海,就是为了来献出生命。

原本热闹的四行仓库彻底成为“孤岛”,420位战士对外号称“八百壮士”,接连浴血奋战4天。

无论有多少悲壮的英雄故事发生,国民政府都越来越清楚:上海很有可能守不住了。

各路部队都来了,正规军、杂牌军都来了,战士们的英勇表现大家都看到了,可当时的日寇火力实在太猛,上海还是于11月沦陷了。

百姓们开始向西逃亡,穷凶极恶的日寇更是像泄愤一般,对着各处肆意轰炸,到处都是沉没的船只和堆积如山的尸体,不仅上海,周遭的浙江、江苏也根本无法幸免。

这一仗打了整整3个月,70万好汉粉碎了日寇自大的计划。

站在当时的角度,人们却并不知道就连严防死守的上海城都没能撑到第二年的情况下,胜利还会不会到来,这是一种何等的绝望。

紧接着,发生于12月上旬的南京保卫战则是中国军队抗日正面战场的另一次重要战役。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标志,同样也是日寇进攻的重点。

紫金山是孙中山陵墓所在地,也是南京东侧的天然屏障,唐生智将战斗力较强的教导总队放在紫金山;日寇人员众多,还有无数大炮,从12月10日开始守军就一直在顽强抵抗,付出了巨大的伤亡。

12日,守军顶着正面的弹雨反动反击,敌人不仅又动了炮、还四处发动冲击,此战令日寇也留下了痛苦的记忆,其9师团战史写到:他们战斗到最后一人。

另一侧,光华门的战事同样激烈。

高大的城墙最初也迟滞了日寇的进攻,他们的爆破班甚至以命相搏,在炮兵的掩护下抵达城下;中国守军组织起了敢死队,从城墙上用汽油和手榴弹顽强抵抗。

敌人的火力过猛,导致守军官兵在两天内伤亡过半,城墙上的梯子也被手榴弹炸断,从此失去了后援能力,只好返回城内。

雨花台阵地失守后,日寇攻向中华门。

战场惨不忍睹,日寇也组织敢死队攻向城头,双方发生激烈厮杀。

刺刀传入人体的声音、扭打的声音、冲天的咆哮交织在一起,从下午一直持续到深夜,来来回回更是有过十几次争夺。

巨大的努力坚守之后,南京还是沦陷。

抗战老兵周广田多年后回忆起这场惨烈的战斗,他的眼泪还是止不住落下:“我对不起南京的老百姓,要不是我们丢了南京城,南京就不会遭遇这么惨的事情。”

他也同样回忆起:“从最开始誓与中华门共存亡,到后来最后接到撤退的命令。”

讲述这段历史时,他数次哽咽,那些日子他永远都无法忘记。

更令人绝望的是,在无数壮烈之士慷慨赴死的过程中,还有一批无耻之徒选择了背叛,“汉奸现象”成为抗战历史上最大的“痛点”,最具代表性的正是“汪伪政府” 。

汪精卫选择投敌后,他的影响力使得大批国民党军部投入伪军序列,使得伪军总数一度高达14万之巨,若要加上“伪满洲国军”、“伪满警察”等,总数甚至要超过侵华日寇人数。

日寇之所以能在中国土地上横行多年,这些伪军跟在屁股后面参与管理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他们将大量粮食、矿产源源不断送向日本,使得中国农民遭受极大损害。

汉奸们的额想法代表着一种想法:亡国论。

他们片面认识中日力量差距,把敌人视为不可战胜的,走上自绝民族之路,成为受人摆布的傀儡。

在令人感到绝望的局势下,必须有一种思想纠正错误观点,使全国人民对抗战充满信心。

好在,这种思想还是出现了,提出的人,正是毛主席。

关键时刻,《论持久战》一转颓势

正面战场节节败退,汪精卫派认为:“牺牲完了,抵抗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他们的思想已经将绝望的情绪发挥到极致,但当时国民党内还有一批亲美派,他们仍然认为国际援助会很快到来,在多国的外援之下,中国将很快战胜日本,这便是“速胜论”。

淞沪会战抵抗时,他们的想法是:只要再坚持3个月,国际形势就一定会发生变化。

台儿庄大捷取得了辉煌战果后,更是有一种声音认为:徐州将会成为中日两国的决战场地。

后来的形势很快就给了“理想”一记重拳:徐州等地接连失陷,日寇进攻的脚步仍然没有停下。

“速胜论”眼见看不到希望了,他们的心态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转向了“亡国论”那边。

共产党所领导的部队当中,也有不同的思想出现,有将领希望能尽快找日本来一场大决战直接分生死,还有将领认为 200万国民党正规军能够抵抗住日寇推进的步伐。

由于思想认识不能够统一,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1938年5月,抗战已经打了10个月,毛主席感到有必要对这10个月的经验进行总结。

“持久战”这个词并不是没有出现过,此前抗战刚爆发时,陕北洛川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就确定了“持久战”的战略方针、国民党将领蒋百里同样在《国防论》中谈到了持久战的相关内容。

提出这种思想不是重点,重点是要系统地解释这种思想,让所有国人树立起持久作战的信心,这对当时才是最为关键的。

总体悲观的情绪下,让战士们坚持下去的是民族精神。

为了能把这种精神结合实际转化为抗战的勇气和耐心,毛主席接连两天两夜没有合眼。

警卫员还不知道毛主席在忙碌什么,他端着饭菜希望主席能吃几口,毛主席答应了。

没想到到了下午警卫前去收盘子,发现饭菜仍然一口未动。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六天六夜,毛主席几乎没怎么休息,只要感觉困了就用冷水洗一洗脸,还有一次就连脚上的棉鞋都不小心被火炉给烧着了,没办法只能找双草鞋先凑合着。

完稿到修改,毛主席用了9天9夜,而正是这9天9夜,成为8年抗战的一次重要思想转折。

文章以锋利的语言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观点,指出:“亡国论”只提强弱对比一点、“速胜论”则根本忘记了强弱这个矛盾,单单记起了其他矛盾。

此外,还有大量的预言在其中。

持久战的思想在充分影响了陕北后,又向国统区发行,迅速轰动中外。

一位外国记者在阅读后表示:“无论对共产党的看法如何,以及他们代表着谁,大部分中国人现在都承认,毛主席正确分析了国内和国际的因素,并准确无误地描绘了未来的一般轮廓。”

随着时间推移,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的表述大多与现实对应,这更是使得毛主席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

傅作义等国军将领作为共产党的“老对头”,但他们在看到这本书后都感慨颇多,傅作义本人曾说:“抗战中遇到的一些重大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他把该书推荐到各部军政干部学校开展学习,使得越来越多国军将领意识到抗战要耐住性子打一场持久战。

就连蒋介石也在读后表示赞成,将该思想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白崇禧把其中的精神概括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后来日寇战败,他们国内也掀起了对于《论持久战》的讨论,甚至组织起了“《论持久战》研究会”。

那本书一共5万字,而这5万字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更是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与剖析:坚持抗战、统一战线,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

乃至多年后,还有许多亚非拉国家把《论持久战》思想作为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实践指南。

参考资料

1.淞沪会战:粉碎日军“三月亡华”妄想 浙江日报

2.淞沪会战中的杂牌部队:赶了上千里路 荔枝新闻

0 阅读:0

热情的小狐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