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究竟是怎么死的?是不是被赵光义谋杀?三个细节还原真相

文澜拾史趣 2025-01-22 13:45:36

公元976年10月20日清晨,北宋京城开封,天寒地冻,大雪弥漫,50岁的宋太祖赵匡胤,没有像往常一样苏醒过来,死在了皇宫的龙榻上。

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活了58岁,其弟赵光义活了59岁,大宋第三位皇帝、侄子赵恒活了56岁,与这些直系亲属相比,50岁的赵匡胤,显然还没有走到生命终结的时间节点。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身体一向健壮,去世前没有任何身体不适,更没有御医就诊的任何记录,夜间突然出世,事前毫无征兆,非正常死亡的可能性极大。

对于赵匡胤去世这件事,历史记录中有三个细节,可以帮助我们一探究竟,试着去拨开那段久远的历史疑云。

第一个细节,赵匡胤的皇后宋氏,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命令内侍都知王继恩,赶快去召自己的儿子、18岁的赵德芳,火速进宫继承大位。

不料,王继恩早已是赵光义的人,他没有按宋皇后的意思,去宣召赵德芳,而是径直走进了开封府,向赵光义报告,第一时间将赵光义带进了皇宫。

当宋皇后再次听到王继恩的声音时,问道:“德芳来了吗?”

王继恩回道:“是晋王到了。”

宋皇后见到赵光义,大吃一惊、愕然失色,知道事情已无法换回,于是随机应变,马上改口称赵光义为官家,态度虔诚:“我们母子的性命,都交给官家了。”赵光义居然没有任何惊讶的神情,只是故做姿态,边落泪边答道:“共保富贵,勿怕。”

这个细节场景,出自北宋司马光的语录体笔记《沫水记闻》,可信度很高。

这一细节描述,至少可以说明三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皇帝突然去世,皇后安排内侍去请皇子进宫,而内侍却去叫来了皇弟,说明皇帝赵匡胤生前,并没有明确皇位继承人,去世前也没有留下任何遗言,进一步证明了赵匡胤的死,是事发突然,事出蹊跷。

其二,王继恩是赵匡胤的贴身内侍,是皇帝赵匡胤和宋皇后最信任的人,在关键当口选择背叛,居然将赵匡胤身边最信任的内侍都收买了,说明赵光义对皇位觊觎日久,不择手段,当他发现自己心心念念的皇位,可能面临变故的时候,下狠手置皇帝于死地,提前动手登基,完全符合逻辑。

其三,按常理宋皇后是人主,赵光义是人臣,人臣见人主当行叩拜重礼,但赵光义却根本没将宋皇后放在眼里,如果赵匡胤尚在,这种事情是决没有可能发生的。

皇帝新丧,后继之君尚未明确,皇后称呼赵光义为“官家”(大宋对皇帝独有的称呼),赵光义居然没有半分的违和和紧张,说明赵光义对赵匡胤之死,早有心理准备,对皇帝之位早已成竹在胸,俨然赵匡胤一死,他就是当之无二的皇帝了,也从侧面印证赵匡胤之死,赵光义脱不了干系。

司马光在《沫水记闻》中还记录了另一个细节:王继恩去晋王府找赵光义时,发现赵光义的亲信程德玄坐于府门外。之后,程德玄和王继恩一起陪同赵光义,三人踏着大雪,步行入皇宫。

王继恩去晋王府时,正值清晨,刚刚天亮,况且当时天寒地冻、大雪纷飞,程德玄明显是一整晚都守在晋王府门外,这极不正常。

程德玄是开封府的左押衙,地位并不高,却能在关键时刻陪同赵光义一同进宫,参与谋划处置大事,可见其与赵光义关系非同寻常。此人有一个最大的特长本事,擅长医术。

古时的医术,可以治病救人,也自然可以配制毒药害人。

程德玄自己给王继恩的解释,“二更时分,有人叫门说晋王召,出门却不见人影。如此情况,先后三次。我恐晋王有病,所以赶来。”这个说辞,根本讲不通。如果真担心赵光义身体有问题,一定会进入晋王府,等待随时召唤,怎么可能一直在门外呆坐。况且果真赵光义有病,晋王府中必然有医师,用不着临时叫一个非专业人士的程德玄。

唯一的可能,就是程德玄与赵光义密谋大事,回去之后担心大事没成,或者事情暴露,大祸将至,以至心神不宁,无法呆坐家中,又不敢去惊动赵光义,只有守在晋王府的门口,等候消息,等待命运之神的宣判。简单明了地说,就是程德玄给赵光义配制了毒药,带进了宫中,毒死了赵匡胤。

第三个历史细节,北宋僧人的史料笔记《续湘山野录》中记录: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晚,天气陡变,大雪飞降,寒气逼人。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光义入大内,摒退左右,酌酒对饮。宫人远远地只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作退避谦让之状。饮罢,漏鼓三更,殿外积雪数寸。忽闻太祖手持柱斧击地,大声对晋王言:“好做,好做!”遂后解衣就寝,鼻息如雷。四更左右,太祖暴毙。

这个细节透露着两个信息:其一,赵匡胤去世前,与赵光义一起饮酒,赵光义是赵匡胤去世前最后接触的人,有作案的时间和机会。

其二,赵匡胤与赵光义在饮酒期间,曾发生过激烈的争吵,以致于赵匡胤一时情绪激动,持玉斧击打地面,以发泄不满情绪,赵光义有作案的动机。

再联想到另一个事件,开宝九年(976年)三月,也就是赵匡胤去世前半年,他曾带领群臣出游洛阳,期间赵匡胤突然提议,希望将都城从汴梁迁往洛阳,遭到赵光义的强烈反对,最终不了了之。

但在赵光义看来,赵匡胤提议迁都洛阳,是想打击或者削弱自己的势力。身为开封府尹的赵光义,在开封布局了多年,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是他的亲信和爪牙,赵匡胤无故提出迁都,显然是想摆脱赵光义的控制,扶持新的政治势力,最明显的,就是想培养自己的儿子,成为新的皇位接班人。

其时,赵匡胤的两个儿子,26岁的次子赵德昭,18岁的四子赵德芳,都已成年,赵光义感受到了现实威胁,于是有计划地密谋弑君篡位。

当他接到赵匡胤进宫饮酒的邀请时,认定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叫来长于医道的亲信程德玄,拿来配制好的毒药,随身携带进宫,见机行事。

两人饮酒时,可能谈到了继承人的问题,发生争执,激化了赵光义下手毒死了赵匡胤。

我们可以试着还原一下那晚的场景:农历10月19日,北宋京城开封,天气突然大降温,陡降大雪。性情中人赵大,一时性起,想找人围炉煮洒,但皇帝是孤家寡人,难有人敢与其围炉对坐,只能派人去请赵二。

兄弟二人对饮期间,赵二借着酒劲,想让赵大下旨,对外宣布自己储君的名份。赵二虽为晋王、京城尹,在那个时代这个头衔就是皇位继续人的标配,但毕竟没有正式官宣,还有太多的变数,联想起半年前赵大迁都的提议,赵二心有疑虑。

赵二要求赵大对外宣布自己为合法皇位继承人,赵大心里肯定不爽,皇位我可以给,但你不能主动要,这是本质的区别。

赵大与赵二起了言语的冲突,本来还念及一丝兄弟情义的赵二,此时下定决心,于是在赵大的酒中下毒,赵大饮后,半夜在睡梦中西去。

有人说当晚是赵二在宫中酒后乱性,调戏赵大的心头肉花蕊夫人,被赵大发现,于是兄弟二人才起冲突,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赵二虽贪恋美色,他长于权谋,精于算计的他,绝不会在这样决定前途命运的时刻,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为何要翻出来讲,就是这件事里,蕴藏着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帮助一个人,必须要有所保留,有所戒备!当你在全心全意帮助一个人时,他却在觊觎你的所有,包括你的全部家财和娇妻美妾,当求之不得时,还很有可能谋你性命!《水浒传》中的玉麒麟卢俊义,也是这样的遭遇。

0 阅读:0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