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造反,为什么赵匡胤可以成功,而韩信钟会却不行

文澜拾史趣 2025-01-22 13:30:25

公元960年正月初三清晨,后周的禁军统帅、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刚刚从昨晚的酒醉中醒过来,就被手下一帮大将,族拥着推进中军大帐,“强按”在座位上,然后变戏法般地,将一件代表皇权的龙袍,披在他的身上,然后众将一起跪拜并三呼万岁。

赵匡胤就这样稀里糊涂地当上了皇帝,完成了从后周的武将,到大宋皇帝的华丽转身。

如果你相信史书描写的这一段场景是真实的,那就太单纯了!

大唐盛世之后,是近百年的动荡乱世,军人的社会地位陡然提升,有兵有枪就可据城为王,强人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之后,孤儿寡母继承了后周的天下,在一帮军人眼里,必须投靠一个新的强人,来保障他们的既得利益,而放眼整个后周,也就赵匡胤文武齐备,有情有义。

于是大伙一合计,就一齐将其推上了皇帝的宝座,这是天时。这也是为什么柴家的军队,并没有完全改姓赵,却拥戴赵大当了皇帝的原因所在。

雄才大略的周世宗柴荣,正值壮年却突然染病,大限将至之际,为了保障自己年幼的儿子,能够顺利执掌皇权,他将可能威胁皇权的一批军界大佬都贬出京城,离开权力中枢,比如:免除张永德殿前都点检的重要职务,被派往澶州;禁军最高首领李重进,被调任淮南治理扬州,侍卫亲军司高级将领韩令坤,派去北境巡守。而后起之秀的青壮派将领赵匡胤,则被任命为新的殿前都点检,成为在京城中职位仅低于韩通的高级将领,而韩通却被众将认定为有勇无谋的莽夫,于是禁军在京城选择大树依靠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选择了赵匡胤,这算是地利。

制作、私藏龙袍,是谋反的铁证,是杀头灭族的大罪,怎么可能突然变出来,披在赵大身上呢?后周的新皇帝刚刚登基,又是大年初一,怎可能北边的契丹和北汉,就突然联手入侵后周呢?分明是完美无缺地在配合赵大,将禁军主力拉出京城,脱离朝廷控制,都是阴谋!

这一切看似偶发的情况,都是赵匡胤以及手下一帮文臣武将,如赵普、赵光义和石守信等,长期密谋,精心策划的最终结果,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这就是人和。

从赵大算起,往后一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同样的模式,再没有一个人可以复制成功,袁世凯也算不上,他只是窃取了新军的胜利果实,是因为赵大所遇到的各种机缘巧合,很难再在历史上重复出现。

再将历史的车轮向前推进1200多年,谈谈兵仙韩信吧!作为将军,率兵打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统领军队“多多益善”,放眼中华文明几千年,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个人能力爆棚,实力更是超强,坐拥燕赵齐鲁广袤的土地,拥有精兵30余万。机遇更是百年难遇,当时的两大巨头,刘邦的汉军与项羽的楚军,正在中原大地打得难解难分、难分仲伯,用韩信谋士蒯通的话说,“帮项羽,则项羽胜;帮刘邦,则刘邦胜;谁也不帮,则足已三分天下!”

如此天赐良机,韩信却始终不敢造反自立,真是因为自己说的那样,刘邦对他太好了,不忍心谋反吗?鬼才信呢!他是真没这个实力。

多年以后,因谋反罪被贬为淮阴侯,吕后与萧何合谋,将他骗入长乐宫杀了,临死之前,韩信大哭,“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女子所诈,岂非天哉!”后悔自己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孺之辈所欺骗,这一切都是天意!

当年韩信如果真的造反了,他能如蒯通所言,三分天下吗?这么说吧,如果韩信真敢造反,他坚持不了三天,也许当天就被人砍了!

如果不服,看看下面这两件事吧!

公元前204年,刘邦在荥阳被项羽打得大败,部队溃不成军,只带着夏侯婴等几十个人,一路逃到韩信大营。

刘邦没跟任何人通报,搞突然袭击,直接闯入韩信的中军大帐,夺了韩信的帅印,将其辛辛苦苦训练成军的十几万大军全部带走,只给韩信留下万余老弱残兵。

韩信束手无策,与监军张耳面面相觑,一脸懵逼!不用过脑子都清楚一个事实:刘邦对军队的控制力有多么恐怖。

同样的事件,在汉文帝的时候也发生过一次。有一天,汉文帝刘恒突然想去视察长安周边的驻军,也是没打招呼,搞突然袭击。可是当一行人走到细枊大营时,皇帝车驾居然被挡在了军营之外,既有皇帝独有的仪仗,更有代表皇帝身份的符节,可守门的士卒就是不开营门,严辞拒绝“军营之中,只遵将令,不奉天子诏!”

无论同行的大臣,如何做解释工作,就是进不去军营。统兵的将军是周亚夫,后来成为平定“七国之乱”的最大功臣,也是名将周勃的儿子。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知道韩信的差距了吧!

刘邦夺韩信的兵权还不至这一次。几年之后,韩信当齐王,地广人多,兵精将广,刘邦一纸诏令,就撸了他的齐王之位,夺了他的兵权,韩信毫无反抗之力。

所以,韩信手中的军队,都姓刘而不姓韩,都听刘邦的,而绝不会跟着韩信造刘邦的反。韩信统领的军队,监军张耳是刘邦的发小,手下大将樊哙、曹参、周勃等,都是刘邦的死忠,韩信指挥他们为刘邦打天下可以,想带着他们造刘邦的反,门都没有!

再说说三国时期的名将钟会吧!公元263年,曹魏的实际控制人司马昭,任命38岁的钟会为镇西将军、假节、都督关中诸军事,统兵十万,与老将邓艾一起,攻打蜀汉。

蜀汉灭亡之后,钟会又诬告邓艾谋反,趁机吞并了邓艾的5万兵马,同时招降了蜀汉大将姜维,又得精兵5万。钟会手中的兵力达到了20余万,超过了曹魏和东吴的兵力,单从军事实力上讲,钟会足够拥兵自立,甚至可以轻松北上灭了司马昭,再不济,也可以在蜀中做另一个刘备。

但,事实却令人大跌眼镜,钟会轰轰烈烈的造反大业,仅仅持续不到一天的时间,根本用不着司马昭率兵平叛,钟会自己手下的将士们,纷纷披坚执锐,争先恐后地冲向钟会的中军,将其乱刀砍死!

钟会是曹魏重臣钟繇的儿子,又是颍川钟氏顶级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20岁任秘书郎,22岁任尚书郎,24岁任中书侍郎,身份显赫。更是跟随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为司马氏出谋划策,深受器重,被誉为当世“张良”,38岁就统率几乎倾国之兵,历史上都极为罕见!

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手中实力,都足以成就大业,但在实际操作时,却输得很惨!原因无他,钟会手中的军队,姓司马而不是姓钟。

这是司马氏父子,在雍凉前线经营十几年的成果,更是在高平陵政变中,冒着杀头灭族风险换来的胜利果实,钟会手下的曹魏大军,早已与司马家族结为一体,他们可以跟着钟会为司马家打天下,唯独不能跟着钟会造司马家的反!

将军统兵打仗,只是一个单纯的技术活,而造反自立,却是一项繁杂的系统工程,事关人心向背,事关政治、经济、民政和军事的方方面面,决非一件容易的事。

0 阅读:0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