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会杀许仪立威的背后,隐藏着其谋反必败的因果关系

文澜拾史趣 2025-01-22 13:31:46

公元263年(魏景元四年)8月,魏国的实际控制人司马昭,以镇西将军钟会为主帅统兵10万,大将邓艾统兵5万,将军诸葛绪统兵3万,兵分三路发起灭蜀之战。

趁邓艾拖住蜀将姜维之机,钟会率大军趁虚攻入汉中,迫使姜维退守剑阁。诸葛绪试图拦截姜维退路未果,与钟会合兵一处进攻剑阁,久攻未能突破蜀军防线。

在钟会大军与姜维对峙剑阁之际,邓艾绕过剑阁,率军偷渡阴平小道,成功进入成都平原,逼近成都,蜀汉朝廷大乱,后主刘禅投降,蜀汉政权灭亡。

在蜀汉大将姜维,不得已率5万主力精锐投降钟会,钟会实力大增,萌生割据蜀中甚至夺取天下的野心,但成都的邓艾是第一阻碍。

为除掉邓艾,钟会修改邓艾发往洛阳给司马昭的书信,信中多出不恭之辞,与此同时,暗中报告司马昭诬陷邓艾准备谋反。

远在千里之外的司马昭,难辩真伪,便下令逮捕邓艾押送洛阳,大军全部交由钟会一人统率。

此时的钟会,拥兵20余万精锐,单从兵力上讲,钟会在降将姜维的辅佐下,足以对抗并击败司马昭,至少可以在蜀中自立为王。

第二年正月,钟会伪造曹魏太后遗诏,正式在成都起兵,造了司马昭的反。

他先令大军驻扎在成都城外,城内只留下自己和姜维的亲兵,然后以宴请的名义,将城外大军的中上级将领,全部骗入城中,宣布伪造的太后遗诏,意图得到大多数军官们的支持。

但令钟会想不到的是,军官们都不响应。钟会于是将他们全部软禁在城中,打算继续威逼利诱,迫使他们跟随自己造反。

钟会认定自己是一军之帅,即使中上层军官忠于司马氏不支技他,但至少基层军官和士兵,一定会唯他马首是瞻,有了广大基层官兵的支持,自己的伟大事业照样可以成功。

可令钟会万万想不到的是,城外驻军在得知钟会造反的消息后,顿时大乱,各路兵马鼓噪而出,直赴成都杀来,由于城内忠于钟会的亲兵人太少,根本抵挡不住,钟会在乱军中被自己的士兵杀死。钟会的这场造反好戏,才刚刚拉开帷幕,就匆匆结束了。

钟会造反失败的原因很多,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但最直接的原因,是他所统领的大军,从军官到士卒,都不支持他,或者说他统率的军队姓司马,根本不姓钟。

其实钟会的失败,早有端倪,从他枉杀许仪一事,就可窥探一二。

钟会奉司马昭之命,率10万大军伐蜀,从斜谷、骆谷向汉中进兵。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行军路线山高路狭,为大军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便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在当时并没有专门修路建桥的工程兵,只有从野战部队中选出一批人来做这项工作。

在按斩杀敌军人头计功的时代, 为大军开路是项苦差使,吃力不讨好,做好了也没有杀敌的军功,没做好就是耽误军国大事的重要过错。

钟会选中了老实人牙门将许仪率所部为开路先锋。派许仪部修路,这是一个很值得玩昩的事!

许仪职务是牙门将!牙门将者,大将之爪牙也,往往都是大将麾下最勇猛的将领与最善战的悍卒。

所以,牙门将许仪所部,全是冲锋陷阵的精兵劲卒,而叫这群人去修桥铺路,等于是叫精锐特种兵去转行当舟桥工程兵,一群精兵士卒岂能没有怨言?

而钟会的用意,可能就是要让他们心生怨言,从而办事不能做到一丝不苟,这样才好找茬杀人立威!

果不其然,大军开进途中,有一座桥没铺好,骑兵通过时,桥板穿了,陷了马足。

钟会因此大怒,立即祭出军法,当场就斩了负责人——牙门将许仪。

作为朝中重臣钟繇的幼子,又是颍川钟氏顶级世家大族的代表人物,钟会从政的起点很高,20岁任秘书郎,22岁任尚书郎,24岁任中书侍郎,都是离皇权最近的显赫职务。

不久之后,跟随司马氏平定淮南三叛,为司马师出谋划策。司马师死后,钟会又帮助司马昭粉碎了魏帝曹髦趁局势未稳欲夺回权力的计划,并随司马昭亲征,剿灭了诸葛诞叛乱,深受司马昭器重,被司马昭誉为自己的张良。

钟会履历很耀眼,才能也很出众,但弱点也很突出,就是从来就没有基层一线带兵征战的经历。

38岁的他,突然被任命为10万精锐大军的统帅,妥妥的空降大员。空降干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人心不服,解决人心不服的良药,就立威震慑,立威最好的办法就是杀人,杀对的人!

钟会最终选择杀许仪立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考量,看似高明,实则为自己覆灭埋下了因果的种子。

其一,清除异己立威。钟会为何要选猛将许仪开路,又因为一个小小失误,直接将其斩杀,其中的道道很深。

许仪何许人也,他是曹魏猛男许褚之子。许褚被曹操称为“虎痴”,其武力值与马超、张飞齐名,对曹操忠心耿耿,信任度远在“五子良将”之上,是曹操的第一心腹大将,多次在战阵之上力救曹操,为曹魏出生入死,有大功于皇室,因军功封侯。

许仪作为这样的功勋重臣之后,本应多方照顾厚待,可惜时代不同了,14年前的高平陵之变,曹魏的天下已经姓了司马,像许褚这样身上有曹魏忠臣烙印的人,必然不受司马氏待见。

但司马昭要的是曹魏的天下,必然要争取人心,自然不便明目张胆地打压谋害曹魏的忠臣良将。甚至为拉拢魏国旧勋,此次伐蜀,司马昭还特别允许京中勋贵之后随军出征,给他们一个博取军功封侯进爵的机会,许仪正是旧勋子弟中的代表。

最善于转风使舵的钟会父子,早已转身投于司马氏,成了司马父子的心腹重臣,借这次出征,替主子清除异己,以此赢得主子欢心,博取更大富贵,执意杀了许仪,正是出于如此目的。

既可因此立威,又可用属下的鲜血,染红自己头上的顶子,真是机关算尽。

其二,杀猴骇鸡立威。

许仪作为曹魏名将许褚之子,是朝廷功勋重臣之后,又有承袭其父的侯爵在身,家族实力足够强,军中影响力足够大,杀了他正好震慑诸将,连许仪我都敢杀,还有谁我不能杀?你自己看着办吧!

无论从家势、军功还是个人地位,杀许仪都足已镇慑诸将!

其三,放大下属错误立威。蜀道难行,野外搭桥,条件简单,时间紧迫,仅仅是陷了马足,既没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又没耽误重大军情,哪怕古代军法再严,怎么看也不过是打几十军棍了事的过失。

退一万步讲,即使是桥塌了,过桥的大队人马掉了下去,造成重大损失,负责人应当问死罪,但如果看在功勋重臣之后的分上,免了死罪,继续军中效力,也属正常操作。但钟会偏偏下死手,立斩不赦,任由众将求情也没有用。

其四,欺负老实人立威。许仪作为名将许褚的儿子,高平陵事件之前,许仪一定是倍受重视,重点培养,但二十几年过去了,仍然只是一个军中中层领导的牙将,只有两种可能,一是能力不行,是扶不及的阿斗;另一个可能是为人老实,不懂专营奉承。

但从许仪担任的职务来看,是一线野战部队的前线指挥官,这样的军职,只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真实功名,没有点真本事,还真吃不消。所以许仪的实战能力,应该是过得硬的,只是实力没有其父那般出众,但也绝不是纨绔子弟,长期得不到升迁,一则是因为曹魏改了实控人,二则也是因为许仪不懂变通,不善专营,是个老实人。从钟会从十万大军中,唯独选定他做这项苦差使,也可以证实这一点。

杀了许仪,对钟会的影响深远。杀了许仪后,大军诸营各级将领士卒,无不感到脖子上发凉,此后对钟会的心狠手辣,全体服服帖帖了。

钟会的军令,没有人敢违背或执行不力,但是其对部属的刻薄寡恩,无情无义,也深刻在大军众将的心头深处。

如果钟会只想做司马昭的鹰犬,一辈子给司马昭打仗卖命,借着司马氏的威严,将士们可能会不满,但有司马昭的权势压着,他们不敢怎么样,钟会还很难自食苦果。

但是钟会却不知天高地厚,居然想利用手中的20万大军,取司马氏而代之,那么他杀许仪就有大问题。

许家两代人在军中任职,声名远播,军中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钟会杀这样的人立威,足见其在潜意识里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在军中培植自己的势力。想让军中将士认为你是自己人,要立威信,但更要施恩惠,对许仪这样的军中老人、老实人,实在不应太过苛责,因为杀了许仪这样的人,只会让将士们怕你,绝不会让将士们服你,敬你,而手下众将,对你只从而不服,畏而不敬,又怎么保证将士们会在紧要关头与你一条心,会为你钟会的政治理想而玩命呢!

0 阅读:13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

文澜拾史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