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Blue急救直升机》中,飞行医生在事故现场,发生了什么?

铭桉看国际 2023-08-08 09:46:00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 桑代克的猹

编辑 | 桑代克的猹

《CodeBlue急救直升机》叙事的内容也呈现同新闻式纪实报道特点相通的现象,即倾向为浅显易懂的通俗化现象。比如飞行医生在事故现场的医疗急救过程描述基本呈现为一种单一的叙事模式:

治疗前,飞行医生在飞机上了解地面的基本信息,抵达现场后首先对患者做初步诊断然后进行分类。

治疗过程中,每当遇到需要现场进行紧急手术时,多表现为"插管-开胸-使用止血钳止血-心脏按摩"的治疗模式。

治疗后,将患者依类派送至最近的医院继续进行救治。当然,治疗过程面临的状况复杂,采取的医疗措施也多样,本文只列举文中最为常见的关于治疗过程的叙事模式。

造成这种通俗化叙事模式,很大方面是考量受众的对审美客体的接受程度,既要保持影视作品的"陌生化",又要把握好受众对作品的深刻解读,关于这点会在后文继续进行深入的阐述。

总之,《CodeBlue急救直升机》同其他作品比较下最为独特的部分是其新闻式纪实的影像风格。

因此,正是这种纪实性风格和蒙太奇情节组合的特点,使得这部电视剧呈现出不同于以往医疗剧的鲜明特点,使得观众在陌生化的语境中接受也就不足为奇了。

总体上,《CodeBlue急救直升机》把医疗急救场面以更具有画面表现力的镜头和紧凑情节方式进行了阐释。

在追求题材的新型化方面,经常通过结合现实中真实存在的各类突发情况、疑难杂症或者新型的病例进行叙事,诸如佯病症候群患者、运动神经元患者、丑型恐惧症患者、经济舱症候群等等。

比如第三季第八集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运用,埃博拉病毒主要是通过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水和分泌物等途径传播,感染率高达81%,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自2014报道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

在该集的一开场,绯山医生和名取医生正对一名在成田机场晕倒的40岁左右男性进行急救,结果名取医生给患者输液过程中,由于患者手臂猝不及防地抖动,名取医生手上刺入过患者体内的针头意外刺向了绯山医生,当即绯山医生的小拇指冒出了鲜血。

之后在初诊室抢救过程中,患者突发出血性因素,吐血、便血、流鼻血以及消化道出血,橘医生则命令大家立刻换上手术服、护目镜以及带上口罩,做好防疫工作。

由于无法判断患者病情,需要将患者的血液送往检验,绯山把自己的血液样本也交给蓝泽要求进行检验。

结果突然得知该患者在ICU抢救无效身亡,而这名患者的身份经核实后,是一名游走在非洲西部的记者,会采访自然保护团体,跟动物也有过接触。

于是,剧情通过虚构的剧情将现实当中真实存在病情结合到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中,不仅从偶然发生的视点推动了本集的次情节叙事主题,又能展现其带有纪实性质的影视风格。

《CodeBlue急救直升机》不同以往的具有现实主义性质的《白色巨塔》、《医龙》、《DoctorX》,它的影像风格借鉴了新闻纪实报道和纪实纪录片的概念。

首先整部剧的构成背景建立在反映社会新闻事件中的某个现象,即2007年在日本国会通过以公众福利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直升机进行急救工作。其次采用结合虚构的文本手法对真实进行碎片式的构建,使影像作品最终表现出相对的真实但又不失戏剧冲突的剧情效果。

诸如《CodeBlue急救直升机》中虚构的四场大型的事故现场:第一季的南总机动隧道发生的多起汽车相撞事故;2009年SP的有轨列车侧翻事故;第二季的成田机场东北处的客机坠落事故;第三季的千叶市新都市地铁线路的崩塌事故。

因为这些事故类型取材于生活,根据这些典型的事件和感人的剧情相结合,从而吸引着受众对该剧剧情产生认可。

《CodeBlue急救直升机》中经由“美”“丑”的对比,与其他医疗剧相比明显的特点表现在两点:

一是会在剧情中反思医生本身,而且受众能够感受到随着剧情的发展同飞行医生一起成长,反思自身的存在。

其他剧中的主角医生一般都具有固定的特点,比如《DoctorX》系列中的外科医生大门未知子是医术高超无所不能;《白色巨塔》中的财前五郎医生医术精湛但功利心极强;《医龙》的朝田龙太郎也是一名技术极其精湛的外科医生,因此创建了以他为首的心脏外科手术团队。

二是对“丑”的刻画,《CodeBlue急救直升机》中并不涉及对日本医疗系统阴暗面的描述,所以总体上,给受众留下的只是个体的缺陷而不是整体的缺失,因此在欣赏了该作品后,能够唤起受众的意识,在人性缺失面和真善面中对医生本身进行考量。

这里我们发现,电视剧尽管风格呈现的是新写实性的影像风格,但是却没有流于表面的原生态的呈现;电视剧毕竟还是电视剧,其虚构性和艺术性升华摆脱了原生态的表现,而呈现出现实主义艺术更加典型和更加集中的艺术特点,更加本质性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人性的深度。

这又是这部作品呈现出来的艺术特点,原生态的新写实影像不是终点,只是为现实主义主题做的升华的艺术手段而已。

《CodeBlue急救直升机》在我国的受众与审美接受

《CodeBlue急救直升机》在我国受众群体类型、心理特征和影响

在我国,日本电视剧的受众群体中,女性的受众比例大于男性。据统计,64.7%的受访者比例为18至24岁,30岁以上的受访者占有5.5%,整体表现为年轻群体的特征。

而受教育程度方面,67.7%的受访者属于本科教育背景,9.2%属于硕士教育背景,0.6%属于博士教育背景48。

由于我国各主流媒体及视频网站对日剧版权的购买较少,以及严厉的网络盗版打击整治行动,使得日剧的分享和获取更加隐蔽和困难。

像哔哩哔哩(bilibili)弹幕视频网站,现为国内领先的年轻人文化社区,原来网站上琳琅满目的日剧都经整治后下架了,如今电视剧的海外剧模块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孤独的美食家第五季》、《DoctorX第四季》、《产科医鸿鸟》、《监狱的公主大人》、《最强的名医第三季》等几个日剧,甚至仅有的两部当季日剧《unnatural》、《你已藏在我心底》都仅限台湾地区播放,可见日剧资源在我国大陆地区传播受限。

这也使得我国大陆基数较大的日剧受众面临着大量流失,而只有少数热爱日剧的受众才会花费精力和时间去搜寻日剧资源进行下载观看,这就导致了当前我国的日剧受众需要掌握检索复杂的网络信息的能力,包括对新媒体技术的熟练操作,才能不断获取经过翻译的新鲜日剧作品。

因此,可以解释我国在社会制约条件下的获取日剧资源的受众行为中,在文化程度上占有优势的受众更易获得日剧资源,所以,我国的日剧受众多具有高教育程度的特点。

《CodeBlue急救直升机》系列作品,作为月九49时段播出的电视剧,平均收视率为15.78%,在时隔七年的于2017年秋季播出的第三季中,卡司50(CAST)配置上再续人气男演员山下智久、女演员新垣结衣、户田惠梨香等人,偶像力量首先吸引了大量中国受众,这些一线的人气演员,不仅在日本家喻户晓,在我国也依旧受到大众的喜爱。

其次,从受众的影视审美心理方面,涉及视觉心理、深层心理和接受心理。

在视觉心理方面,人类感知所得信息总和的85%源自视听感官,影视作品画面的深度感和运动感,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产生生理激素,例如飞行医生在进行手术或者现场急救的过程,伴随围绕主体旋转,晃动镜头,追随移动主体推拉镜头至固定主体等拍摄手法,画面当中的医护人员和消防救援人员则通过奔跑或快速走动等移动方式保持着画面的运动感,使受众产生紧迫感,而不容易对影视作品失去兴趣,保持集中力。

同时,受众对新兴的直升机医疗急救的“窥视欲”,能够窥睹无法获得的对象从而获得满足,进而激发了受众的审美快感。根据日本HEM-NET的数据统计,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德国、美国、瑞士先后建立起直升机医疗体制。

直到八十年代奥地利、法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以及九十年代的荷兰之后,日本于2001年才开始建立该体系,也是亚洲第一个建立该体系的国家,而在我国中国大陆范围,直升机医疗救援由于高昂的费用和场地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等原因,多为军用,未能普遍覆盖民众的医疗急救生活。

但是通过日剧《CodeBlue急救直升机》则能够激发受众对新鲜事物的“窥视欲”,并产生对作品持续欣赏的心理状态。

从深层心理方面,根据麦茨的观点,他认为受众在观赏影视作品过程中会产生“入片状态”,因为影视作品能满足受众内心深处的种种无意识欲望,是受众认知到自己看的画面都是虚构的影像,另一方面受众又会沉浸在影片之中,把影片内容当做现实。

在欣赏过程中现实与梦幻融合,从而产生“白日梦”的幻觉,造成暂时性的冲击。

《CodeBlue急救直升机》的剧情贴近现实生活,没有过分夸大的效果,对比现实中的医疗现状便于受众理解和思考,容易形成角色代入感。

最后,在接受心理方面,受众在欣赏电视艺术不需要强烈的专注性与认同感,因为电视艺术具有随意性和选择性,这独特审美接受方式,使得受众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参与。

这也使得中国受众对《CodeBlue急救直升机》当中日本的审美理想、人生态度、生死观、伦理观念、情感方式等具有日本民族文化特点的审美客体产生认可和接受。

0 阅读:0
铭桉看国际

铭桉看国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