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百合妈妈
前几天,有一位读者在我的文章下方留言,说她的儿子在商场偷东西,回家后,被爸爸狠狠地揍了一顿,但是没用,孩子出去了还是偷,改不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看到这样的留言,总是让人感到痛心的,有许多父母在遇到孩子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总是习惯使用暴力,希望孩子能够通过接受惩罚,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但是,这样做往往收效甚微,甚至会加剧孩子不良行为的再次发生。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偷东西的现象呢?(一) “都是我的。”(6岁之前)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来说,还没有明晰的物权概念,是非、道德观念也很模糊,他们会认为自己想要的、喜欢的东西就应该是自己的,在他们的大脑里还没有“偷”这个概念。实际上,他们拿某样东西,是“内在占有欲”的一种表现。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培养孩子的物权概念。父母与孩子在日常相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区分什么是“你的”、什么是“我的”,同时,对待孩子的东西也要做到尊重,没有经过孩子的同意,不能随意拿取、使用,让孩子逐步认识到人与人之间是有界限的。
(2)直接带着孩子归还物品。不需要长篇大论地给孩子讲道理,强化一些孩子也许根本无法理解的概念。孩子出现这种行为并不是有意的,也根本意识不到这种行为的错误性,只是单纯地因为想要、好玩才如此行事的。
父母只要牵着孩子的手及时地把物品送回去,并且向物品所有人诚恳地道歉。然后,看着孩子的眼睛对他说:“孩子,你想要什么,跟爸爸(妈妈)说,爸爸(妈妈)会考虑给你买!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
让孩子目睹父母的言行,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孩子可以从中学会,什么才是得到自己喜欢东西的正确方式。
(二)“我想要!”(6-10岁)6—10岁的孩子,虽然隐约知道拿别人的东西、钱物不好,但是,对别人的东西依然没有足够清晰的概念,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抑制自己对某样东西的渴望,所以,可能会怀着侥幸心理,把某样东西带回了家,或者偷偷拿父母的钱去买自己想要的东西。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充分地信任孩子。
不能因为孩子出现了偷东西的行为,就随意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标签具有毁灭性的作用,它所产生的心理暗示,也许会让孩子真的如你所“愿”。
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批评孩子,或者把这件事情讲给亲戚朋友听,这样做只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成为孩子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
父母应该信任自己孩子的品行,耐心地对孩子讲:“爸爸妈妈知道,你一定特别喜欢那件东西,但拿别人东西的行为是不对的。别人丢失了自己心爱的东西,也会很难过。每个人都会犯错误,只要以后不再犯相同的错误,你就是个好孩子。我们永远爱你!你永远是那个让我们骄傲的孩子!”
(2)给孩子适量的零花钱。
有的父母怕孩子乱花钱,很少给孩子零花钱,当孩子遇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父母那里又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可能就会禁不住诱惑,偷偷拿父母的钱去买,或者去商店偷偷拿东西。
父母可以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让孩子自由支配,也可以把孩子的压岁钱留出一部分让孩子自己管理,让孩子可以自己去满足一些小小的愿望。
如果某样东西的价格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也可以引导孩子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赚取零用钱,让孩子明白只有通过辛苦的劳动得来的钱才是正当的、有价值的。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念,也可以让孩子学会管理金钱、使用金钱,以及如何获取金钱。
(3)不要过度限制孩子。
有的父母可能过分强调自己赚钱如何如何不容易,孩子花的钱都是自己辛苦赚的,钱该怎么花都应该由父母做主。
父母的这种行为会让孩子感到压抑,感到被控制,而激发了孩子的反抗心理,孩子会为了证明自己的自主能力,而偷偷地拿父母的钱去花,来满足自己的权利欲。
父母应该有承担生活重担的能力,不应该把这种压力转嫁到孩子身上,过度限制孩子,这样做非但不会让孩子学会珍惜,只会助长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做出一些过激行为来。
(4)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关心。
有的父母可能由于生存压力大,日常工作比较忙,而对孩子缺少陪伴与关爱,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也没有好脸色,孩子就会比较缺乏安全感,内心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处于非常饥渴的一种状态。
孩子可能就会特别希望有所归属,期待拥有某样能够给他带来温暖的东西,比如柔软的毛绒玩具或者可爱的布娃娃等等,当孩子看到这些东西,而家里又没有的时候,就有可能会忍不住伸手去拿。
正如我们成年人,明明知道抽烟对身体的危害很大,却总是戒不掉;明明知道吃安眠药对身体不好,却为了能安眠而吞服药片,是同样的道理。
孩子有的时候出现不良行为,是有一些深层原因在里面的,很可能是因为缺乏父母的爱与关心,或者存在一些不被满足的愿望与需求,父母一定要学会体察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
(三)“我不是小偷!”(青春期)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虽然已经非常明确地知道偷窃是一种不好的行为,但是,有的孩子还是有可能经不住诱惑而伸手去拿。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敏感,极易产生逆反心理,如果孩子出现了偷拿东西的现象,父母一定要谨慎对待,处理不当,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后果,甚至有可能会引发悲剧。
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有的父母在得知孩子偷拿东西之后,往往控制不住激动的情绪,会当众教训、羞辱孩子。
这样做只会让事态进一步恶化,搞得满城风雨、人尽皆知,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给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造成很大的障碍,也会让周围的人都用有色眼镜看待孩子,不愿意与孩子交朋友,严重影响孩子人际关系的发展。
处于这种环境下的孩子,有的可能迫于心理压力,而走向歧途,结识一些不三不四、有偷窃行为的社会朋友,以寻求保护与安全感。
有的则可能承受不了心理压力,而做出过激的行为。
曾经在网上看到过一则消息,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由于偷拿了超市的几块巧克力,被工作人员发现。
小女孩的母亲赶到现场后,当众拉扯着小女孩狠狠地打骂。小女孩因为无法忍受母亲的羞辱,趁母亲和超市工作人员交涉期间,偷偷地爬上了某建筑物的17层一跃而下,当场身亡。
所以,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时,父母一定要保持冷静,首先保护孩子的安全,再想办法解决问题。
然后,需要反思自己十几年来对孩子的教育是否到位,看一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从利于孩子成长的角度考虑下一步如何正确引导、管教孩子。
孩子是如此地弱小,他们未来的命运如何紧紧地攥在父母手里,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美好的品德、正确的三观,以及为人处世的道理。
但是,当孩子一不小心走了弯路的时候,请父母一定三思而后行,因为你的一句话、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请父母握好手中的方向盘,也给迷路的孩子一个方向,善待你的孩子,带领孩子走向一个美好阳光的未来!
您好!我是百合妈妈,80后职场宝妈,热爱读书、码字,喜欢运动、旅行。我的生活理念是“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做智慧宝妈”。每日与您分享我在育儿路上收获的感动与成长!喜欢我的文章请点赞、关注、分享!您有什么育儿的心得与体会,也欢迎在下面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