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局会议释放三大民生利好

看见博此 2025-04-28 04:19:22

2025年4月25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释放出民生利好信号,为当前复杂形势下的中国经济指明了方向。会议充分肯定了2025年一季度“经济呈现向好态势”,但也强调“还需要进一步稳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同时指出面对“外部冲击影响加大”的挑战。这一辩证判断背后,是决策层对宏观经济运行深层矛盾的精准把握。从国家统计局、央行、财政部等部门发布的2025年一季经济数据来看,我国经济正呈现“增速稳中有进、结构分化加剧、民生压力待解”的阶段性特征,而会议部署的政策组合拳,直指就业、消费、企业活力等核心民生关切。

一、经济“三驾马车”全面回暖,但结构性矛盾凸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工业、服务业、投资、消费、货物进出口等关键指标均实现正增长,印证了会议“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判断。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5%的增速尤为亮眼,显示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成效;服务业增加值5.3%的增长则得益于文旅、信息等新兴业态的贡献;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增长6.9%。然而,数据背后的结构性矛盾不容忽视:

1.内需不足拖累企业利润。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1-3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仅微增长0.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4%,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微下降0.3%,反映出原材料成本高企与终端消费疲软的双重挤压。

2.通缩风险隐现。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1%;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连续多月负增长,一季度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同比均下降2.3%,而且3月份同比下降幅度分别扩大至2.5%和2.4%,反映出企业“增产不增收”现象普遍。

3.外贸失衡加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出口同比增长6.9%的同时,进口同比却下降了6.0%,国内产业链补短板需求与居民消费力不足的矛盾凸显。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进一步揭示了经济“体质”的脆弱性:2025年一季度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3.5%,非税收入同比增长8.8%。其中企业所得税同比下降6.8%;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同比下降8.7%,关税同比下降14.8%;契税同比下降15.8%。税收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税收收入表现不佳,既揭示了传统产业转型阵痛,也说明经济增长的基础仍不稳固,更表明市场主体信心仍需政策加码护航。

二、三大民生利好:从“保底线”到“促升级”

针对上述挑战,会议强调:“要加紧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用好用足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协同发力,重点释放三大民生红利:

1.就业优先战略再强化。面对2025年一季度仍然高达5.3%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会议明确要求“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预计将会推动三方面的措施落实:

重点群体帮扶: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实施专项技能培训计划,通过“以工代赈”扩大基建领域就业容量。

新业态扶持:加大对灵活就业平台的税收优惠,如外卖、直播等行业的社保补贴试点或扩围。

企业稳岗激励:延续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对吸纳就业突出的中小企业给予直接奖励。

2.消费提振打出“组合拳”。针对住户存款一季度激增9.22万亿元的“超额储蓄”和CPI同比下降0.1%现象,预计政策将会着力打通消费堵点:

大宗消费升级:会议指出:“尽快清理消费领域限制性措施,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扩围提质实施‘两新’政策,加力实施‘两重’建设。对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产品的购置补贴或延续,叠加以旧换新政策促进消费。

服务消费扩容:预计会更加用好节假日,推动带薪休假制度落实,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收入分配改革:预计会探索提高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试点中等收入群体增收计划。

3.企业减负与创新并重。会议强调“要多措并举帮扶困难企业”“对受关税影响较大的企业,提高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返还比例”,以增强经营主体活力,预计政策将会聚焦:

降本增效:进一步清理涉企收费,推动工业用电价格阶段性下调,扩大增值税留抵退税范围。

创新赋能:设立专项信贷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对研发投入占比高的企业实施所得税减免。

民营经济护航:将会加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建立政府拖欠账款常态化清理机制,完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司法案例指导制度。

三、政策落地关键:平衡短期刺激与长期转型

此次会议特别强调“要着力保民生”“要坚持用深化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意味着民生政策不再局限于短期托底,而应是与经济转型升级深度绑定。例如,新能源汽车消费刺激将与充电基础设施投资联动;稳就业政策将向数字经济、绿色产业等新赛道倾斜。这种“民生—产业”协同思维,有助于避免传统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递减。

2025年首季开局的经济数据,既展现了经济复苏的韧性,也暴露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此次政治局会议以民生为支点撬动经济全局,其政策逻辑清晰可见:通过就业稳定预期、通过消费激活循环、通过企业活力夯实根基。在“高质量发展”的坐标系下,每一项民生利好都不仅是福利分配,更是增长动能的再造。当5.4%的GDP增速与9.22万亿居民储蓄形成反差时,政策的关键已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唯有让广大民众真切地感受到“钱包鼓起来、机会多起来、负担轻起来”,经济回升的基础才能真正筑牢。

1 阅读:256
看见博此

看见博此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