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作为中国西南边陲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3815”(三年上台阶、八年大发展、十五年大跨越)战略发展目标谋划引领下,力求奋力赶超,后来居上。然而,从2023年、2024年至2025年一季度的经济发展数据来看,云南的GDP增速分别仅为4.4%、3.3%和4.3%,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2%、5.0%和5.4%。这一差距不仅凸显了云南经济发展的现实挑战,也使得2025年要实现“三年上台阶”的战略发展目标面临严峻考验。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应该成为当前云南经济发展的核心议题。

一、资源优势与产业潜力:云南的独特禀赋
云南的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显著竞争力。其矿产资源铅、锌、锡等有色金属产量位居全国前列;风光水电绿色能源资源丰富,为西电东送的重要清洁能源基地;生物多样性优势孕育了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咖啡、坚果、花卉、普洱茶、中药材等特色农业,其中咖啡产量占全国的98%;民族文化旅游业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称之为旅游大省。此外,云南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中老铁路开通运营、RCEP政策红利释放,为跨境贸易和区域合作提供了独特机遇。
如此优越的资源、区位优势,外界普遍认为云南应该发展得更好!当2024年全国各省经济增速公布后,作为云南人,看到云南的经济增速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的排位都感到没面子。
为什么会这样呢?从经济发展角度看,资源优势尚未充分转化为经济动能。这种“富饶的贫困”现象,根源在于制造业低端,深加工环节薄弱,矿产、优质农产品和水电能源等多以初级产品形式输出。传统服务业比重高,现代物流、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规模不足;第二产业中,烟草、电力等传统支柱产业贡献率占比高,而装备制造、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较低。

二、破局路径:聚焦三大突破口实现动能转换
作为云南人,有责任为云南的发展献计出力。要实现2025年“上台阶”目标,建议云南需在以下领域集中发力:
1.产业链升级攻坚。重点培育绿色铝硅、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三大万亿级产业。在稀贵金属、新能源电池等领域打造一批全产业链基地,力争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明显提升。在全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咖啡产业发展上狠下功夫,着力打造“云咖”品牌,把云南咖啡真正建成能够代表中国的咖啡。

2.开放经济能级跃升。依托中老铁路打造“黄金通道”,目前的跨境冷链、跨境电商等业态规模仍然较小。应加快建设万象—昆明陆港型物流枢纽,推动试点“跨境电商+边民互市”新模式,力争2025年口岸进出口额取得重大突破。同时,积极支持加快中缅印度洋新通道建设,积极推动有优势有条件的沿边跨境经济合作区升级为自贸试验区,吸引东盟企业区域总部落地。
3.制度创新赋能市场主体。可以学习贵州“大数据+政务”经验,推行“一码通办”改革,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应设立30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对“专精特新”企业给予3年税收返还。支持提升“咖啡期货+保险”模式,使咖农收入稳定性提升,此类创新还可推广至橡胶、中药材和普洱茶、坚果等特色领域。

云南的“3815”战略本质是一场发展范式的变革。短期来看,需通过重大项目攻坚确保2025年GDP增速回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中长期则应构建“资源—技术—市场”三位一体的新增长极,将区位优势升级为规则制定权,云南才能真正实现从“跟跑”到“快跑”的跨越。这场经济上台阶的战役,不仅关乎数字目标的达成,更是发展质量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