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茫茫草地,红军靠什么撑过七天?

孔甲丙今说史 2024-09-06 00:57:03

1935年的夏末,一片广袤无垠的草地笼罩在沉沉的阴云下,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这里并非普通的草地,而是高原上的泥质沼泽,几乎无人敢踏足其中。然而,红军却没有选择。他们必须穿越这片充满危险的湿地,否则将陷入敌人的包围。花海早已凋零,泥潭显露出狰狞的面目,每一步都可能成为战士们的最后一步。七天七夜,他们在这片草地上艰难跋涉,依靠有限的粮食和彼此的扶持,艰难前行。但在这片荒凉无助的土地上,他们究竟是如何撑过这七天的?

红军在懋功会师后的严峻处境

1935年6月,历尽千辛万苦的中央红军终于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成功会师。红军士兵们在小金县的集结地点,脸上尽管带着疲惫,但相互之间的握手和拥抱显露出深深的激动和团结。两军的合并,虽然在数量上得到了显著的增强,却仍旧不能立即改变他们所面临的严峻战略局势。

会师点四周的环境非常恶劣,西边的青藏高原上风大雾重,寸草不生,使得任何想要通过此路的计划都显得极其艰难。更北方的草地虽然视野开阔,但其实是一片难以行进的泥泞沼泽地,进去容易陷入困境。而在红军东侧,蒋介石已经有了准备,他的部队在四川各关键通道上布置了严密的防线,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存在形成了强大的压力,使红军的任何东进行动都似乎被封锁了。

蒋介石非常清楚,红军的战略意图是突破四川进入陕甘地区,这将会对国民党控制的西北地区造成巨大威胁。因此,他特别指令胡宗南将军带领精锐部队先行一步,抢占松潘古道,以切断红军可能的北上路线。胡宗南不仅迅速占领了松潘,还在城北的漳腊建立了飞机场,这一战略布置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对进攻红军有更有效的空中支援。

探路草地:红军的初次尝试与惨痛教训

7月初的一天,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六团和第五团三营接到命令,作为先遣队冒险穿越草地,寻找通往北方的可行路径。士兵们在出发前简单整理了装备,每个人背上的行囊里装着极其有限的补给和干粮,准备面对一路的未知与困难。

当部队进入广阔的草地,他们很快发现这里的环境远比预期中的恶劣。草地看似平坦广阔,实际上却是泥泞与沼泽交错的复杂地形,行进非常困难。随着行军的深入,原本希望能在途中找到补给的计划彻底落空,因为这片地区人烟稀少,几乎不可能找到可用的食物资源。

更糟糕的是,当他们试图穿越一个较为狭窄的河谷时,突然遭到了藏族反动土司指挥的2000多名骑兵的突然袭击。红军士兵们虽然奋力抵抗,但由于地势不利和物资匮乏,处于极其不利的战斗状况。藏族骑兵们利用熟悉的地形和充足的补给,对红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

面对食物和水源的严重短缺,士兵们只能尽力采集野草和融雪以解渴饥,情况一天比一天糟糕。随着行军的深入,部分士兵体力严重透支,甚至有人因饥饿和寒冷而倒下,无法继续前行。第六团的指挥官在痛苦和无奈之下,不得不决定向总部发出紧急电报,请求支援和粮食补给。

电报中的内容令人心酸:“因为粮秣已绝,茹草饮雪,无法充饥,饿死冻死者触目皆是。”这份电报不仅反映了先遣队的绝望状况,也对红军总部的后续行动计划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收到求援电报后,红军总部迅速组织力量,尝试进行救援。然而,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和地形的不利,援助行动面临重重困难。在接下来的几天里,红军尝试了多次突破敌人封锁线的行动,但都未能成功。损失惨重的先遣队最终不得不作出艰难的决定,命令幸存的士兵撤回原路。

严峻的筹粮与艰难的草地之行

吸取了第一批探路部队的惨痛教训,红军的各个部队在准备再次进入草地前,展开了紧张的筹粮工作。经过了数日的努力,各部队通过各种方式,搜集了一些粮食。士兵们在村庄和集市上用尽了所有能够交换的物资,甚至用上了自己仅有的一些衣物和个人物品,换来了少量的粮食。然而,尽管如此,粮食仍然非常短缺。部队里多的是饥肠辘辘的士兵,而筹到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他们长途跋涉的需求。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每个士兵分到的粮食少得可怜。据当时的记录,粮食最多的部队,每人也只能携带8至10斤的粮食,这对于即将面对的漫长行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更多的部队,每人只能分到5至6斤粮食,甚至还有一些部队,每个士兵的携带量只有三四斤。这些粮食装在每个士兵背后的小布袋中,沉甸甸地压在他们的肩膀上,却并不能给他们带来多少实际的饱腹感。

随着时间的推进,红军的行动刻不容缓。到了1935年8月中旬,红军的各部队按照计划,分成左右两路军,从卓克基和毛儿盖两个方向出发,踏上了穿越草地的危险旅程。士兵们在出发的前一天夜里,围坐在一起,默默地分享着最后的一顿热饭。火光映照着他们疲惫但坚定的面孔,炊事班的同志们尽量将这顿饭做得更好一些,甚至加了一些从老乡那里换来的油盐,虽然依然清淡,却已经是他们能够吃到的最好的一餐了。

第二天一早,部队在晨曦中整装待发,士兵们在出发前再次检查了背包和装备。每个人的背包里,除了必需的武器和弹药,就是那几斤宝贵的粮食了。没有人敢轻易动用这些粮食,他们知道这将是他们在接下来的行程中唯一的保障。

红军跋涉草地的艰难历程

草地其实是泥质沼泽,夏季时,这片草地在远处看去,仿佛一片五彩斑斓的花海,鲜花铺展在地面上,随风摇曳,仿佛给这片荒凉的大地增添了一丝生机。然而,红军进入草地时已是秋天,花海早已凋谢,地面变得暗沉。随着季节的变化,夏日里鲜艳的花朵逐渐枯萎凋零,露出了隐藏在花海之下的泥潭和沼泽。这片草地变得更加阴森可怖,每走一步,脚下的泥土似乎都在蠕动,仿佛在等待着将冒然闯入者吞噬。

红军指战员们每天都在这片充满危险的湿地中艰难跋涉。脚下的草地看似平坦,但每一步都可能踩入一个泥潭。行军时,士兵们小心翼翼地踩着前方战友留下的足迹,尽量避免踩到松软的泥地。然而,沼泽的诡异并不会总是显露得那么明显,有时前一秒还是坚实的地面,下一秒就会突然变得松软无比。稍有不慎,战士们就会陷入泥潭之中,脚下的泥土会迅速缠绕住他们的双腿,越挣扎陷得越深。看到同伴陷入泥潭,周围的战士们立刻停下脚步,迅速用携带的绳索或者树枝将人拉出来。大家合力,有时候需要几个人一起使劲才能将陷入泥沼的战友拉出。这种场景每天都在发生,红军战士们用彼此的生命在支撑着这支队伍继续向前。

为了能顺利通过这片草地,红军战士们只能节省粮食,把仅有的干粮让给伤员和体弱的同志。路途中的野菜、草根和树皮成了他们的主要食物来源。即使这些东西几乎没有多少营养,也难以下咽,但它们至少可以填饱肚子,让人有力气继续走下去。每当队伍找到一片相对干燥的地方停下来休息时,战士们就会散开,寻找可以吃的野草和树根。有人找到了一些树皮,便在火堆旁用刀刮掉外面的粗糙部分,然后切成小块,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些树皮和草根被简单地煮熟,分给每个人,以尽量延长他们手中有限的粮食。

为了确保粮食的公平分配,每天开饭时,各连队都围成一个圈,由指导员来分发仅有的小半茶缸青稞作为一天的口粮。每个人拿到的口粮都是一样多的,这一点毫无例外。指导员们小心地用手抓起青稞,放在士兵的手中或是他们的碗里,那少得可怜的青稞似乎在瞬间就能数得清颗数。尽管粮食不足,大家还是把这有限的食物一粒一粒吃下,尽量让自己保有些力气。每一口咀嚼都很慢,有些人会把粮食和着水一起吃下,这样能让胃稍微舒服一点。

红军的团结与毅力:战胜草地困境的力量源泉

在穿越草地的过程中,红军部队几乎每天都会遭遇新的困难。有些部队的粮食在几天内就几乎消耗殆尽,因为出发时分配的粮食本就不多,而草地又没有可以补充的资源。当一支部队的粮食不足时,他们会迅速向其他部队求助。每当这种情况发生,其他部队便毫不犹豫地将自己仅有的一点粮食分给他们。比如,某一连队的粮食已经见底,负责该部队的指导员会赶紧联系邻近的兄弟连队,寻求支援。很快,支援的部队就会把他们能够节省下来的一些粮食送到,可能是一小袋青稞,或者是一些干草根,但这些对于饥饿中的战士们来说,都是珍贵的救命粮。

这些粮食通常由连队的炊事班处理,他们会把各部队分来的粮食混合在一起,用有限的水煮成稀粥,然后分发给每个人。虽然食物少得可怜,但大家都愿意分享,确保所有战士都能有一点食物下肚,维持体力继续前进。有时候,大家会将粥煮得更加稀薄,这样每个人都能多喝几口,尽量让饥饿感稍微缓解一些。

最令红军战士们感到困难的,还是草地本身的险恶环境。每天的行军,几乎都是在与泥潭、湿地和寒冷进行着不间断的斗争。由于草地中常常难以找到合适的宿营地,红军不得不在湿滑的地面上扎营。帐篷在狂风中摇曳,四处都是低温和潮湿的空气,战士们挤在一起,用仅有的衣物和篝火取暖。

红军行军途中,部队之间的协作也是至关重要的。某些地段特别危险,需要全队上下紧密配合才能通过。比如在穿越一片特别宽广的沼泽时,先遣队会先行探查最为稳固的路径,然后用木棍或绳索标记路线,后续部队紧跟其后,确保不偏离轨迹。在过河或翻越泥泞的低地时,战士们还会自发组成小组,互相搀扶,甚至在极端情况下,强壮的战士会直接背起体弱的战友,一步步走过泥泞的地段。红军战士们凭借着顽强的斗志和团结一致的精神,最终克服了这片令人望而生畏的草地。

参考资料:[1]裴周玉.翻越雪山过草地 长征路上创奇迹[J].党史文苑,1996,0(5):15-17

0 阅读:482
评论列表
  • 2024-09-06 20:19

    信仰如炬,革命理想高于天!

孔甲丙今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