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能源汽车圈最热闹的消息,应该就是特斯拉Model Y涨价了,而且涨幅不小,直接提价了8000元。
涨价后网上议论纷纷,纷纷吐槽特斯拉又开启了割韭菜模式,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还以为特斯拉因为之前销量太好,开始涨价割韭菜了。但是,对特斯拉来说,这完全是无稽之谈,要是想通过涨价来收割用户,马斯克在春节后完全没必要直接降价10几万来发布Model Y。
传统汽车的最终售价和门店销售直接相关,不同的销售员有不同的报价,最终消费者的成交价也是五花八门,同一款车同一型号有的甚至有上万元的差别。但是,也没见网上有吐槽他们割韭菜的,因为这中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用户并不清楚别人到底是花了多少钱买的车,只能凭销售说了算,最多在销售的报价基础上“争取便宜几千块”,从而心满意足地买回家。
特斯拉就打破了这一传统,它采用的是直营店一口价的营销模式,价格方面更加透明。理论上,这种模式应该是好处多多,每个客户只需要关心车辆的性能和配置,无需花更多的精力去和销售扯皮砍价,喜欢就买简简单单。但实际上,特斯拉的营销模式屡屡被人诟病,此前的四次降价都被消费者戏称割韭菜。
传统消费者此前建立的心智一般是以指导价为基准,所以指导价涨了,就会让他们感觉很难受。同样,看到指导价跌了,就会让已经购买的老车主非常难受,一跌一涨,特斯拉就这样直接得罪了新老客户,获得了“韭菜之王”的美名。
传统汽车则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他们发布的厂商指导价就真的只是“指导”价,经销商一般不听指导,市场紧俏甚至加价销售,比如著名的加价王雷克萨斯怎么没人说?如果市场不好就各种花式促销,比如性价比之王奥迪,一会儿现金直降,一会儿购车补贴,反正通过很多的促销手段,让消费者对最终的裸车价不敏感,也就更容易有弹性的议价空间。
特斯拉除了被消费者喷之外,直营店一口价模式也确实存在一些痛点,因为定价更接近成本,因此后期的价格波动就会非常频繁。比如这一次,特斯拉Model Y被迫涨价,就是因为最近的汽车功率半导体产能不足,成本大幅提升,最终涨价也恰巧说明了这种模式应对市场成本波动的能力非常低。
现在车载半导体成本涨价,其实很多传统车企成本压力也在提升,但是他们应对的方法并不需要涨指导价,而是只需要调整优惠幅度,收缩优惠政策,不明所以的消费者看起来就不那么像割韭菜了。不信你就可以去汽车市场上问问,最近的优惠政策和优惠幅度是不是普遍缩小了。
所以,Model Y涨价不能怪特斯拉,这是特斯拉的定价策略所决定的,马斯克想让大家明明白白消费是件好事情。总的来说,我还是很欣赏特斯拉的定价策略,毕竟现在的年轻人,都不大愿意出门跟人讨价还价了,只要我买的不比别人贵,我就没有吃亏,难道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