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写雨最美的一首诗,全篇都是名句,千年来无人超越

云平文史 2024-12-30 15:03:31

公元756年,在历史上有两个年号,一是唐玄宗天宝十五年,二是唐肃宗至德元年。

这一年远远不止改元这么简单,吹开历史尘埃,你会发现史书上这短短几行字背后多么血腥和残酷。

这一年,渔阳鼙鼓在曾经让人引以为豪的都城长安奏响,大唐从开元盛世回到野蛮的战国杀戮,仿佛就在一瞬间发生。

败军不如寇,流兵即为贼,作为曾经的天朝百姓,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裹入这滚滚乱世之中,自当苦不堪言,诗人杜甫也是其中一位。

杜甫,字子美,才学渊博,生逢盛世却空有满腔报国之心却郁郁不得志,安史之乱的爆发,更是将他打入了深渊,为躲避战乱,他不得不带着妻儿到处逃难,乱世中背井离乡的日子,常常就连基本的温饱都不能满足。

“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床前两小女,补缀才过膝”,妻子的衣服打满补丁,小女儿短到膝盖的裤子上也全是补丁;“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 ”,自己儿子饿的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

这种挨饿受冻的苦逼日子,我们从他的诗中可以真实亲切的感受到。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的夏天,关中大旱,杜甫不得已离开了陕西地区,在经过了一段辗转流离的生活之后,最后来到了尚未被战火侵袭的成都。他在好友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城西浣花溪畔,建成了一座草堂,开始了一段较为安定的生活。

在草堂的日子虽然不用居无定所,但温饱问题还是亟待解决,为了养家糊口,杜甫与农民交往学习,亲自下地耕作,种菜养花,过上了一段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天吃饭的农村生活。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成都迎来了一场如期而至的春雨,大地万物迎来一场新生。经历了安史战乱、各地干旱的杜甫感受着润泽万物的春雨,内心十分欣喜,写下了一首极为清新治愈的《春夜喜雨》诗。

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这一首诗是杜甫代表作之一,诗中杜甫将春夜的美丽雨景写得淋漓尽致,虽然全诗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都透露出欢喜,让我们千年后读来,仍然感动、仍然欣喜。

接下来我们就跟随作者盼雨---听雨---看雨---想雨的情感历程,去感受杜甫当时的心情。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适时而下,人们需要它的时候他就来了。

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和对于春夜雨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好”字含情,盛赞春雨。“知时节”将春雨人性化,赋予春雨人的生命和情感,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下雨的时候如期而至了,这就是让人开心的事,心怀天下苍生的期盼下雨的杜甫又怎么能不高兴呢!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颔联是听觉感受,也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

“潜”字和“润字”拟人化,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

因为春雨是在夜里悄无声息地开始下,并不是在关注度高的白天,足见春雨有着“润物无声”的品格,有着博大无私的爱,并不需要人们感激的的。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颈联紧承颔联而来写看雨。好不容易下一场雨,诗人心里唯愿春雨下个通透,抚慰这久旱的大地,所以推门而出,冒着这场来之不易的春雨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融入夜色,漆黑一片,让那江上渔船的灯火,此时显得更加明亮起来。这里春雨下“黑”与“明”相互映衬,既写出了云层之厚重,也写出了世间人在雨中的奔波劳碌。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尾联是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想到了明天早上春雨过后的美丽景象,经过雨水润湿的花丛,更加娇美红艳,装饰的整个锦官城更加美丽和迷人。

“红湿”“花重”等字词的运用,让这句诗既表现出了春雨过后春花带雨、饱含生机的情态的变化,也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盛赞的情感,让人读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总之,杜甫这首春雨诗清幽淡雅,绘声绘形,诗境与画境浑然一体,特别是在炼字造句和细节描写上臻于完美,让全诗没有一个“喜”字,却又处处透露出欢喜,不愧为咏雨诗中的经典作品,也无愧于后人“此诗绝唱”的评价。

-END-

图片来源网络

1 阅读:732

评论列表

用户17xxx83

用户17xxx83

3
2024-12-31 21:41

美不胜收啊!

江南风

江南风

2
2025-01-03 20:18

诗圣的诗不仅仅于此,优秀作品太多了!

云平文史

云平文史

云平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