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想谈判,李承晚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要单独进军鸭绿江
世人皆知1953年的朝鲜战场上,中国志愿军在金城一役中大获全胜,一举歼灭韩军5万余人。却鲜有人知,在这场战役爆发之前,美军统帅克拉克曾说过一句意味深长的话:"让中国人教训一下韩国人吧。"更令人震惊的是,就在这场战役前夕,美国中情局竟然秘密制定了一份针对李承晚的暗杀计划!究竟是什么原因,让美军对自己的盟友韩国如此不满?为何连英国首相丘吉尔都要站出来严厉谴责李承晚?这其中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一、停战在即的疯狂举动
1953年6月7日,汉城总统府内一片沉闷。李承晚坐在办公桌前,手中握着一份来自美方的停战谈判文件。谁能想到,就在这个看似平静的早晨,一场轰动世界的风波即将掀起。
"绝不能接受停战谈判!"李承晚将文件重重地摔在桌上,这一刻,他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就在当天下午,李承晚召开了一场秘密会议。会议刚一开始,他就向在座的军政要员宣布:"我们要释放在押的反共战俘!"这个消息一出,整个会议室顿时一片哗然。要知道,当时在韩国境内关押的反共战俘多达27000余人,这些战俘的处理问题正是中美双方谈判的焦点之一。
6月18日凌晨,天还未亮,汉城北部战俘营的大门突然被打开。成群结队的战俘在韩军的暗中协助下,冲出了战俘营。美军得知这一消息后震怒不已,立即派出宪兵部队前往战俘营,却为时已晚。
更令美国人愤怒的是,就在战俘脱逃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李承晚竟然在记者招待会上公开宣称:"韩国军队将单独向北推进,直达鸭绿江!"这番话一出,顿时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大波。
事实上,早在6月初,李承晚就开始暗中调动军队。据当时美军情报部门的记录显示,韩国陆军总参谋长白善烨曾多次深夜造访总统府,与李承晚密谋军事行动计划。他们的计划是趁着停战谈判的混乱时机,集中优势兵力,突破"三八线"防御工事。
在韩国国内,李承晚更是煽动民众情绪。汉城街头每天都有反对停战的示威游行,示威者高喊着"北进统一"的口号。一时间,整个韩国陷入了反和平的狂热之中。
就在这看似疯狂的举动背后,李承晚还有一个更大的盘算。1953年6月23日,他秘密接见了来自台湾的特使。会谈中,双方达成了一项秘密协议:一旦韩军突破"三八线",蒋介石将派遣海军配合作战。这个消息很快就被美国情报部门获悉,成为了美韩关系裂痕加深的又一导火索。
二、盟友之间的裂痕
李承晚的一系列举动,迅速在联合国军内部掀起轩然大波。1953年6月25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紧急飞抵东京,随后直奔汉城。这位美国外交官的突然造访,揭开了美韩之间公开交锋的序幕。
在汉城的美军总部,杜勒斯与克拉克将军进行了长达4小时的密谈。会议记录显示,克拉克向杜勒斯详细汇报了李承晚近期的一系列"出格"行为:不仅擅自释放战俘,还在未经联合国军统一指挥部同意的情况下,调动了驻守三八线的4个师。
更令人震惊的是,美军情报部门截获了一份韩国军方的密电。电文显示,李承晚已经下令韩军第一军团和第二军团进入战备状态,并在釜山港秘密囤积了大量军需物资。
6月27日,杜勒斯在汉城总统府与李承晚展开了面对面的交锋。据当时在场的美国驻韩大使布里格斯回忆,整个会谈过程剑拔弩张。当杜勒斯质问战俘释放事件时,李承晚竟然反咬一口,指责美国在停战谈判中出卖韩国利益。
就在美韩关系陷入僵局之际,英国首相丘吉尔突然发表了一篇措辞严厉的声明。这位老牌政治家在声明中直指李承晚的行为"严重危及远东和平",并要求美国采取果断措施制止韩国的单边军事行动。
丘吉尔的表态立即得到了其他参战国的响应。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相继发表声明,谴责李承晚破坏联合国军统一指挥的行为。一时间,李承晚在国际社会中陷入了空前孤立。
7月初,联合国军内部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由美军主持,16个参战国的代表悉数到场。据泄露的会议记录显示,多个国家的代表提出了撤换李承晚的建议。其中,土耳其代表更是直言不讳地表示:"一个不受控制的盟友比一个明确的敌人更加危险。"
面对盟国的压力,美国政府开始采取实际行动。首先是中断了对韩国的军事物资供应,包括此前承诺的20架战斗机也被搁置。其次,美军开始悄悄接管韩军各部队的弹药库,严格控制军火分配。
在这场公开的外交危机背后,美韩双方的军事指挥体系也出现了严重分歧。韩国陆军总参谋长白善烨公开抗议美军对韩军指挥权的限制,并扬言要退出联合指挥体系。对此,克拉克将军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命令美军陆战队一个师调往三八线,目的不是为了对付志愿军,而是防止韩军擅自行动。
三、中情局的暗杀计划
在表面的外交交锋之下,美国政府其实还准备了一个更为激进的"备选方案"。1953年7月初,中情局朝鲜半岛特别行动组在日本东京秘密成立,代号"晨曦行动"。这个行动组的主要成员包括多位在朝鲜战场上身经百战的情报人员,以及几位专门从华盛顿调来的暗杀专家。
根据2000年解密的部分档案显示,"晨曦行动"的具体计划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制造一起"偶然事故",让李承晚在前往木浦视察时遭遇空难;如果第一计划失败,则启动第二方案,策反李承晚的贴身警卫;最后的备选方案是在李承晚的例行就医时,借助医疗事故将其除掉。
7月5日,"晨曦行动"组的首席特工詹姆斯·威尔逊抵达汉城。他以美军顾问的身份入住了东大门附近的一家酒店,实际上开始着手实施第一阶段计划。威尔逊首先联系了韩国空军的一名技术军官,这名军官负责总统专机的日常维护工作。
与此同时,中情局在汉城的另一个小组也没闲着。他们开始秘密接触李承晚政府内部的反对派。档案显示,时任韩国国防部副部长申东旭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联系人。申东旭向中情局提供了李承晚的详细行程安排,包括他每周例行的教堂礼拜时间和路线。
然而,就在"晨曦行动"即将付诸实施之际,一个意外的情况打乱了整个计划。7月8日,一名叫金钟泌的韩国军官突然向美军情报部门告密,揭露了李承晚正在秘密筹建的"青瓦台卫队"。这支人数约500人的特别部队,全部由李承晚的铁杆支持者组成,配备了最先进的美式装备。
更令中情局感到棘手的是,李承晚似乎已经觉察到了某些异常。他突然改变了多年来雷打不动的作息规律,减少了公开露面的次数,甚至在官邸内部重新安排了住所。
7月12日,一个更令人意外的消息传来:台湾方面通过秘密渠道向李承晚通报,称已经掌握了美方可能对其不利的情报。消息来源指向了中情局在台北的一个情报站。这个消息让整个"晨曦行动"陷入了被动。
面对这种情况,中情局不得不暂时搁置了原定计划。威尔逊接到命令,于7月15日突然离开汉城。表面上,"晨曦行动"似乎就此中断。但实际上,中情局并未放弃这个计划,而是改变了策略,转而策划一场更为隐蔽的政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情局开始秘密联系韩国军方的高级将领。其中包括后来在1961年发动军事政变的朴正熙。这些将领大多对李承晚的独断专行心存不满,为日后的政局变化埋下了伏笔。
四、金城战役:一场意味深长的"教训"
就在美韩关系陷入危机的同时,志愿军却在战场上展开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军事行动。1953年7月13日深夜,志愿军总部收到了一份详细的情报:韩军第二师和第六师正在金城地区集结,准备发动一场大规模进攻。
这个情报引起了志愿军司令部的高度重视。经过详细分析,志愿军发现这两个师正是此前李承晚调动的部队之一。更重要的是,这两个师的集结位置恰好处于美军第三师和第四十五师之间的防区。
7月14日,志愿军司令部迅速调整作战计划。第十九兵团和第三兵团接到命令,要求在金城地区展开一场规模空前的进攻战役。这场战役的目标非常明确:重点打击韩军部队。
有趣的是,当志愿军向美军占领的阵地投送传单时,传单上明确写道:"这一仗我们只打韩军,与美军无关。"这个细节后来被美军情报部门特别记录在案。
7月15日,金城战役正式打响。志愿军出动了五个军的兵力,集中火力对韩军第二师和第六师实施突击。战斗一开始,韩军阵地就遭到了猛烈的炮火覆盖。据统计,仅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志愿军就发射了超过17万发炮弹。
更令人意外的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美军第三师和第四十五师始终保持着一种微妙的"观望"态度。当韩军请求火力支援时,美军往往以"通信联络中断"为由推诿搪塞。
战役进行到第三天,韩军第二师和第六师的防线全面崩溃。大量韩军士兵仓皇逃离阵地,有的甚至丢弃武器,造成了军心涣散的恶劣影响。据美军事后统计,仅这两个师就损失了将近5万人,其中包括3000多名军官。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韩军节节败退之际,美军驻韩总部却一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的援助行动。当韩军指挥官怒气冲冲地质问美军顾问时,得到的回答竟然是:"这是你们自己的战斗。"
这场战役的结果给李承晚政府当头一棒。不仅暴露出韩军在实战中的严重不足,更重要的是让李承晚认识到,没有美军的支持,他那个"单独北进"的计划根本就是一纸空谈。
7月19日,当战役结束后,克拉克将军在一份密报中写道:"这次的教训应该足够了。"显然,美军默许志愿军对韩军的打击,其实是在用实际行动向李承晚传达一个明确的信号。
五、最后的妥协
1953年7月20日,一架美军专机降落在汉城金浦机场。走下飞机的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特使罗伯特森。这位特使此行携带了一份极其重要的文件:《美韩共同防御条约》的草案。
在汉城总统府的会议室里,罗伯特森向李承晚展示了这份条约。与以往的军事协议不同,这份条约承诺在战后继续向韩国提供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包括每年3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和2亿美元的军事装备。更重要的是,条约明确规定美军将继续驻扎在韩国。
同一天下午,美国驻韩大使馆收到了一份来自国务院的密电。电文指示大使馆通知韩方:如果李承晚依然坚持抵制停战,美国将考虑从韩国全面撤军。这份电报被"不经意"地泄露给了韩国外交部的某位官员。
7月22日,一个意外的访客来到了总统府。这位来自韩国国会的资深议员带来了一份最新的民意调查:超过65%的韩国民众支持尽快结束战争。更令李承晚意外的是,在一份秘密统计中显示,韩国军方高级将领中,赞同继续战争的比例不到30%。
就在各方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7月24日,一个来自台北的消息彻底打消了李承晚的最后希望。蒋介石通过秘密渠道转告:由于美国的反对,台湾无法在军事上支持韩国的单独行动。
7月25日清晨,李承晚召开了一个闭门会议。会议仅有四人参加:李承晚本人、外交部长卞荣泰、陆军参谋总长白善烨,以及一位美方代表。会议持续了三个小时,最终达成了一个微妙的平衡:韩国同意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但保留对统一问题的政治诉求。
这个决定迅速得到了美方的积极回应。当天下午,克拉克将军签署了一份命令,允许韩军重新接收之前被美军接管的弹药库。同时,此前搁置的20架战斗机也重新列入了援助计划。
7月26日,李承晚正式致函联合国军总司令部,表示韩国将遵守停战协定。这封信的措辞十分耐人寻味:既表达了对停战的接受,又强调了这种接受是"暂时的"。
7月27日,在板门店的谈判桌上,各方代表陆续在停战协定上签字。韩方代表最后一个在文件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当天晚上,汉城的美军俱乐部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晚宴,李承晚罕见地出席了这场活动。在晚宴上,他与美方代表举杯相互致意,仿佛此前的种种争执从未发生过。
在晚宴结束后,李承晚登上了回总统府的轿车。就在这一刻,板门店的钟声正好敲响了午夜十二点,朝鲜战争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