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元 272 年,三国鼎立的格局已步入尾声,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早已灭亡,曹魏政权也已名存实亡,司马氏掌控的晋,与偏安江东的孙吴,形成了南北对峙之势。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一座位于长江三峡出口处的战略要地 —— 西陵,成为了决定两国命运走向的关键战场。
晋武帝司马炎,这位雄心勃勃的开国之君,一直对江南广袤的土地虎视眈眈。他深知西陵的重要性,一旦晋军能够掌控此地,便能顺江而下,直捣孙吴的腹心。于是,在这一年,他果断下令,派遣荆州刺史杨肇、车骑将军羊祜、巴东监军徐胤,分别率领水陆大军,兵分三路,浩浩荡荡地向西陵进发。其中,杨肇率主力部队,直逼西陵城下;羊祜则率军进攻江陵,试图牵制孙吴的兵力,为杨肇的行动创造有利条件;徐胤则统领水军,沿长江而上,企图封锁江面,切断西陵与孙吴其他地区的联系。
面对晋军的来势汹汹,孙吴的荆州牧陆抗,这位东吴名将陆逊之子,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沉稳的大将风范。陆抗深知西陵地势险要,是东吴防御长江上游的重要屏障,一旦西陵有失,东吴的长江防线将被撕开一道大口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他在得知晋军的动向后,立即集结兵力,准备迎击晋军。

然而,就在陆抗调兵遣将之时,一个意外的变故打乱了他的部署。东吴的西陵督步阐,竟突然举城投降了晋朝。步阐此举,犹如一颗重磅炸弹,让整个东吴朝廷为之震惊。陆抗更是意识到,西陵城内的粮草、兵器以及详细的城防部署,都将落入晋军之手,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保卫西陵的难度。
但陆抗并没有被眼前的困难所吓倒。他迅速调整战略,一面派遣将军左奕、吾彦等率军前往西陵,对步阐进行包围;一面加紧修筑工事,在西陵城外构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以防晋军的内外夹击。陆抗的部下们看到主帅如此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指挥着一切,心中的慌乱也渐渐平息,纷纷鼓足干劲,投入到紧张的备战之中。
与此同时,晋军的行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杨肇率领的主力部队日夜兼程,很快便抵达了西陵城下。他看到西陵城已被东吴军队重重包围,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但杨肇毕竟是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很快便冷静下来,开始观察东吴军队的防线,寻找突破口。
经过一番仔细的观察,杨肇发现陆抗所构筑的防线虽然坚固,但在一处山谷地带,防御相对薄弱。他心中暗自欣喜,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进攻机会。于是,他决定趁夜偷袭此处,一举突破东吴军队的防线,与步阐里应外合,夺取西陵城。

当天夜里,月黑风高,杨肇亲自率领精锐部队,悄悄地向山谷地带进发。一路上,晋军士兵们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前行,生怕发出一点声响,惊动了东吴军队。当晋军接近山谷时,杨肇一声令下,士兵们如潮水般冲向东吴军队的防线。
然而,杨肇万万没有想到,陆抗早已料到他会有此一招。陆抗在构筑防线时,故意在山谷地带露出破绽,设下了埋伏。当晋军进入埋伏圈后,陆抗一声令下,早已埋伏在四周的东吴士兵纷纷冲了出来,一时间,喊杀声震天,晋军陷入了一片混乱。杨肇见势不妙,急忙下令撤退,但此时的晋军已被东吴军队杀得七零八落,士兵们争相逃命,哪里还听得进号令。杨肇无奈,只得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地逃离了战场。
这一战,晋军损失惨重,士气也受到了极大的打击。而东吴军队则士气大振,陆抗趁机加强了对西陵城的围攻。他命令士兵们日夜不停地向城内发射火箭,烧毁城内的房屋和粮草,同时又派人在城外挖掘地道,试图攻入城内。步阐在城内被围得水泄不通,粮草日渐短缺,士兵们的士气也越来越低落。他多次派人向杨肇求救,但杨肇此时自身难保,根本无力救援。

在陆抗围攻西陵城的同时,羊祜率领的晋军在江陵也遇到了麻烦。江陵地势平坦,易攻难守,但陆抗在江陵城外修筑了许多堤坝,引江水倒灌,使得江陵城外一片汪洋。羊祜见此情形,认为如果强行攻城,晋军必将损失惨重。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试图破坏陆抗修筑的堤坝,让江水退去,然后再进攻江陵。
陆抗得知羊祜的意图后,心中暗自冷笑。他知道羊祜此举是想利用晋军的水军优势,进攻江陵。但他早已在堤坝附近设下了伏兵,只等羊祜上钩。当羊祜率领晋军前来破坏堤坝时,陆抗一声令下,伏兵四起,晋军被打得措手不及,大败而归。羊祜无奈,只得率军退回原地,与陆抗对峙。
就这样,双方在西陵和江陵两地陷入了僵持状态。时间一天天过去,西陵城内的步阐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知道自己再也无法坚守下去了,于是决定孤注一掷,出城突围。
一天深夜,步阐率领城内的残兵败将,打开城门,向城外的东吴军队发起了最后的冲锋。陆抗早已料到步阐会有此举动,他在城外设下了重重防线,严阵以待。当步阐的军队冲出城门后,立刻遭到了东吴军队的猛烈攻击。步阐率领士兵们拼死抵抗,但终究寡不敌众,被东吴军队打得大败。步阐本人也在乱军中被斩杀,西陵城终于被陆抗收复。
西陵之战,以陆抗的全面胜利而告终。这场战役,不仅展现了陆抗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高超的指挥艺术,也让晋军见识到了东吴军队的顽强抵抗精神。此后,晋军在一段时间内,再也不敢轻易对东吴发动大规模的进攻。而东吴则凭借着这场胜利,暂时稳住了局势,延续了自己的国祚。

然而,历史的车轮并不会因为一场战役的胜负而停止转动。在随后的几年里,晋军不断积蓄力量,调整战略,而东吴则因为内部的政治腐败和权力斗争,逐渐走向衰落。公元 280 年,晋武帝司马炎再次发动大规模的伐吴战争,这一次,东吴再也没有能力抵挡晋军的进攻,最终走向了灭亡,三国时代也随之彻底终结,一个新的大一统时代 —— 西晋,就此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