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为人母:真正触通一个孩子要经历的那些事

思明说育儿 2025-02-18 21:20:52

如果你路过一条人来人往的街道,看到一个四岁的小男孩坐在地上哭得声嘶力竭,旁边一个尴尬的妈妈双手插在口袋里努力克制自己,你会怎么想?

是孩子无理取闹,还是妈妈管教不当?

又或者,这只是我们每个人在育儿路上不可避免的一幕。

作为一位四岁男孩的妈妈,我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场景。

每一次以为沟通有效,下一次仍是无效。

人们说,“母子连心”,可有时,那份所谓的“连心”却像无线电通讯出现了故障,你发的信号对方接不到,孩子发的语言你也无法解码。

而这一切,恰好构成了我们初为人母的成长背景。

无效的沟通:如何在哭闹中找到彼此的连接

坐在马路边上的小男孩,是我儿子“现场演出”的一次缩影。

那天我们路过一家玩具店,他突然提出要买一个价格不菲的玩具车。

我试图用各种方式和他说理,“等过几天再买好吗?

”“你已经有很多玩具车了,这个我们以后再说。

”这些话对一个执着的四岁孩子来说一点也没有用。

二十分钟的拉锯战后,他依然哭得眼圈通红。

是一个拥抱结束了这场“对峙”。

起初,我并不认为拥抱是有效的解决方式,可是当他用小手环住我的脖子沙哑着说“妈妈抱我”的时候,那一刻我才觉得,孩子是需要安全感的。

哭闹表面上是对玩具的追求,实际上,他更需要我的接纳和理解。

沟通并不是要迅速结束一场冲突,而是找到投射到情绪背后的那个意图,然后用真心回应。

这种方法无关技巧和套路,就是一个简单的倾听和陪伴。

孩子与妈妈的心理共舞:从哭到笑的亲密瞬间

有朋友说,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不像大人那样思虑重重。

他们笑,就是开心;哭,就是难过。

这样的二元情绪背后,藏着孩子对世界的探索和认知。

在一次暴雨天,我和女儿踩水的经历让我记忆深刻。

三岁的她突然想出门“感受”雨天。

当时我的第一个反应是“裤子会湿,鞋子会脏”,但,经不住她的期待,我拿出了雨衣和雨靴,和她一起出门。

结果就是,这一天成了她所有情感记忆中最开心的瞬间之一。

雨中的路,水坑里溅起的水花,湿透了鞋子的我们站在街角哈哈大笑。

那天的简单时光让我明白,很多时候,孩子要求的并不是一些大不了的事情,而是与家长互动的过程。

如果说妈妈和孩子是一场心理上的双人舞,那么这场舞蹈需要父母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看孩子做事,用他们的视角审视世界。

寻找沟通的秘诀:三位妈妈的真实分享

其实,在育儿的路上,每个妈妈都会在教育与陪伴中不断失去平衡感。

我的一些朋友,也有着各自的感受。

大糯糯喜欢带女儿出门散步。

她说,孩子教会她用更慢的速度观察身边的美好。

有一次,她发现女儿小手指着河里的白鹭,“妈妈,白鹭!

”她才意识到,原来每天路过的地方藏着这么多不曾注意的自然景象。

饭团则在育儿的过程中,重新理解了“不完美”的意义。

她经常被三岁的女儿气到抓狂,比如有一天她离家出走,在商场里待了一整天。

后来,她开始从绘本故事中找到灵感,把《爱哭的汪汪狗》这样的内容融入与孩子的互动,试图帮助女儿表达情绪,找原因。

这份尝试并没有立马改变什么,但饭团说,“最受益的其实是我自己,让我学会怎么冷静地面对孩子的反应。

贝塔妈的育儿风格则更接近“科学结合体”。

但即使有丰富的专业背景,她也会忽略孩子的真实需求。

一副刮花的泳镜曾让她误会女儿在逃避游泳。

后来,她更注重倾听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单纯相信自己所谓的专业判断。

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育儿的秘诀,不是教孩子听话,而是帮助他们听见自己。

理解与支持:在育儿挑战中共同成长

养育一个孩子从来不是孤立的任务,也不仅仅是妈妈一个人的责任。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平衡爱与规则,放手与抓紧?

答案或许就在我们每一次试图与孩子拉近距离的过程中慢慢浮现。

最近,我接触到“亲子心理连接”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孩子需要的,不是一个完美的妈妈,而是一个愿意努力做更好的妈妈。

”我们不需要太过苛求自己,只要保证在需要的时候始终在孩子身边。

结尾:亲密连接的意义

养育孩子是一场漫长的旅程。

这一路上,有哭闹和争吵,有误解和心酸,但也有那些小小瞬间让人感到所有努力都值得,比如孩子回头对你笑的一刻,或者拥抱你的那一下。

我们无法成为一个所有方面都完美的父母,但我们能成为愿意一点点进步的父母。

真正的亲密连接,不在于如何让孩子变得听话,而在于尊重他们的天性,给予他们自由去成长。

因为在建立和孩子的关系时,我们自己,也在不断成长。

或许,触通一个孩子真的很难。

但在这个过程里,我们看见了他们,也成就了我们自己。

0 阅读:0
思明说育儿

思明说育儿

开启智慧育儿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