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青少年“抑郁”泛滥的罪魁祸首与有效预防

许海维 2024-06-10 12:25:25

▶学生抑郁评估测试:心理暗示下的恐慌与概念化污染

通过我的置顶文章《抑郁症是美国骗了你……》一文,可知“心理CT”在可疑的西方抑郁理论下本就是错漏百出极大概率产生误诊的,而现在学校对学生定期进行的心理测试与抑郁评估,也正是基于这一套可疑的理论。

目前,为了不对学生档案造成影响,清醒的家长都是替代孩子做测试题的,这是正确做法,因为这个可疑的理论体系稍微不留神就被他们圈入了“症状池”,从而在西方心理学的“心理暗示”理论和作用下,极大可能让孩子从“本来无一物”到真的身染尘埃成为了“我也是”。

孩子本来很好很健康,是糊涂的家长没有帮助他们远离污染源。

同时呼吁取消这种学生心理检测评估机制!

▶大海啸后的斯里兰卡人民再次打脸心理咨询师

西方心理学在大海啸之后斯里兰卡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概念营销中,再次被证实都是伪命题。

斯里兰卡人之所以不吃这一套,其一,作为饱经社会磨难包括战争的斯里兰卡人的心理承受力远比这些所谓“专家”的心理咨询师更强大,与之相比,这些心理咨询师到了斯里兰卡更值得被“心理介入”;其二,海啸的打击,在斯里兰卡人心理没有造成“专家”们臆想的心理问题,而是过多直接表现为躯体症状,这让这些靠“心理营销”空手套白狼的“专家们”束手无策。

其实这种躯体症状根本没有多么复杂,中医的整体论可轻易化解,如果用西医理论除了套用已有的“抑郁症”的一些假说支撑下的抗抑郁药之外,别无他法。很显然,如果“抗抑郁”治疗,那又有悖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为了能自圆其说地采用某种方法来支撑新的药物诞生,至今他们并没有创造出新的概念或为已有概念创造“假说”,事实上并未发现新概念和假说理论的诞生,所以就自相矛盾地把抗抑郁药物用在了不同概念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上。

这就是他们“概念化”的全部实质。

实际上所谓的“心理问题”,任何一个时代,都来源于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如果说人类心理问题可以称之为“问题”的话,更值得研究的是社会问题,而不是千差万别的个体化的人。

▶家庭环境与有组织纠缠

首先,由于父母的各种影响,在孩子本就有点“问题”的时候,无知的、受到西方概念化污染的父母又适时地把“抑郁”的暗示抛给孩子,如果此时父母再付诸实际行动,又是心理咨询又是抑郁测试,尤其是被代表“权威性”的医院,用美其名曰的“心理CT”“诊断出”了“病情”后,孩子就会被伪命题的枷锁套牢。

这是可悲的且正在不断发生的恶性循环——从家庭到社会,从社会到家庭,大量暗示和干扰把一个健康的孩子搞得伤痕累累。

对应这种无意识罪恶的家庭和社会暗示,那就是必须要提到的“有组织纠缠”,这个是真实存在的,但是需排除一些臆想层次的物理干扰,比如次声波伤人之类。“有组织纠缠”实际上与家庭和社会性暗示相似,只是有组织纠缠是有意识的主观故意的恶意为之。这表现为人际关系上的煽动集体性孤立、集体性暗示。权且称之为“心理霸凌”。

这种行为是极其恶劣的,其发生的先决条件就是有某集体中某一个较权威人士暗示性发起,形成集体效应。比如某一个比较有人缘的员工、领导、学生和老师。

提到学生和老师,有一位老师曾经提出校园霸凌的罪魁祸首就是老师的说法。尽管这个观点有偏颇之处,却是客观存在的现象,孩子们从很小就有因怨而孤立他人的本能,而作为成年人的老师则更是深谙此道,且比学生的实施更行之有效。

尤其是未成年人,这个集体中多数人或所有人的质疑、暧昧、鄙视的眼神,比任何武器更具备杀伤力。

所以,校园霸凌应包含“心理霸凌”的有组织纠缠,且“有组织纠缠”的主谋应该入刑。

▶如何让你的孩子远离这些污染源的侵扰伤害

1,和谐、健康、自信的家庭氛围;

2,不要给孩子美化人生和社会,告诉他们所有的真相。尚未发生,真相已出,才刀枪不入百毒不侵。相反,过多美化的结果必然是,孩子带着纯真幻想与现实无情碰撞后的伤痕累累。

3,远离西化的各种概念,远离那些拾人牙慧的心理概念传播者,别管她是谁,哪怕他(她)有一百个耀眼的光环,哪怕她说她三头六臂七十二变,你只需明白,再怎么变,也只是个猴子而已。

1 阅读:42

许海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