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这座东北的滨海城市不仅以旅游业和军工造船闻名,更曾孕育了一批承载时代记忆的本土品牌。它们曾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明星”,是家庭生活的“奢侈品”,也是城市工业发展的缩影。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技术革新的浪潮,这些品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成为一代人记忆中的“时代的眼泪”。
1、波浪牌洗衣机
上世纪80年代,物资匮乏,购买家电产品需凭票供应。波浪牌洗衣机作为大连本土品牌的代表,以耐用性和实用性著称,高峰时期年产量近十万台,畅销东三省。但其价格高昂——一台洗衣机的售价三四百元,普通工人要攒下6-8个月的工资才能买得起,堪称家庭大件。
尽管价格不便宜,仍挡不住辽宁人的购买热情,其供不应求的市场地位仍让它成为当时家庭主妇的“梦想电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后进口家电涌入和国内家电品牌的崛起,波浪牌洗衣机因技术更新滞后、设计陈旧,逐渐被市场淘汰。
2、前进牌缝纫机
在60-80年代,缝纫机是结婚“三大件”之一,前进牌缝纫机是大连轻工业的骄傲,黑色锃亮的机身上刻着金色的花纹,钢制手轮闪着光芒,轻踩踏板,机子一转,“嗒嗒嗒”的声音干脆轻巧。当年,前进牌缝纫机名头很大,与蜜蜂牌、牡丹牌、飞人牌、蝴蝶牌齐名。其产品说明书至今仍被收藏者视为珍贵的历史资料。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缝纫机不仅是家庭缝补衣物的工具,更是许多家庭妇女从事裁缝副业的“生产设备”。不用的时候,机身蒙着一个镶着绦子边儿的花布罩子,非常爱惜。
90年代,随着成衣产业的蓬勃发展和快时尚的兴起,家用缝纫机的需求锐减,加之电动缝纫机与智能化设备的普及,前进牌缝纫机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3、海燕自行车
在80年代,街上汽车稀少,摩托车还没有普及,自行车是城镇居民使用最为广泛的代步工具。大连沙口区王家沟海燕自行车联合公司生产的“海燕牌”自行车名噪一时。
那个年月,一辆海燕自行车要卖到180元左右,普通工人得三个月的工资能买得起。海燕自行车的车把外观有点像老鹰或海燕在展翅飞翔,人称“鹰把”,后车架设计很宽,方便放东西,放上一袋子粮食完全载得动。这样一款不错的自行车,在时代变革的大潮下最终也没能逃过淘汰的命运。
4、珍珠牌手表
大连手表厂成立于1974年,是当时北方地区仅有的几个手表生产厂家之一。珍珠牌手表是大连手表厂的代表产品之一,售价在60元左右,与沙鸥牌手表齐名。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珍珠牌手表在全国范围内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可靠的品质,成为了许多人手腕上的骄傲。
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瑞士表、日本表及国内低价电子手表的竞争,加之大连手表厂未能及时转型,导致珍珠牌手表逐渐淡出市场,这样一款有着年代感的机械表,如今也仅存于老一辈人的记忆之中了。
5、星海牌电视机
在70年代末,大连将多家无线电厂合并组建为大连电视机厂,并从日本引进了黑白电视与彩电生产技术,生产的电视机以“星海”命名,是当时的名牌产品,在全国六十多家电视机生产企业评比中排名第十位。
在当时,星海牌电视机是家庭财富的象征。一台星海电视机足以让邻居们挤满客厅,围看来自港剧《霍元甲》、《上海滩》的热闹场景,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步入90年代,随着彩电技术的普及和长虹、海信等品牌的崛起,星海牌电视机因技术迭代缓慢、生产线落后,未能跟上彩色显像管和数字化浪潮,最终被市场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