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命!谁说阅读很重要?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原来我浪费了……
初之小女巫
2024-03-04 08:05:55
一
2020年9月份的时候,我第一次参加了线上的新媒体写作培训班。
主讲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想提高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可以去看一下《金字塔原理》,它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展现逻辑思维的方法。
我从来没有看过逻辑方面的书,更不用说去深入研究了,在听到老师的介绍之后,我特别心动,并没有加以思考,就兴冲冲地在网上下单了《金字塔原理》上下册。
我一边想象着自己读了这套书,我的逻辑思维可以增强,一边在期待着快递的到来。
然而,等到书拿到手上阅读的时候,我却发现,盲目下单的书,并不适合当初的自己。
对我来说,里面的内容深奥难懂,语言枯燥,即使我静下心来,硬着头皮阅读,依旧觉得辛苦。
于是,很快地,我就把它扔在一边,做其他让我认为比阅读更有趣的事情去了。
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那套书就已经束之高阁,任时间尘封。
最后,我做了一个很武断的结论:
关系逻辑思维的类型书并不适合我,以后,只要关于讲逻辑理论的书籍,我一律跳过,绝对不看。
不仅仅是《金字塔原理》,还有《增广贤文》《中国大历史》八册,《微表情心理学》
因为一时的冲动购买,让我付出了很大的代价——钱花了不少,看的时候费力,丢了舍不得,放在家里又特别占地方。
唯一看完的只有三本书:东野圭吾的《白夜行》,八月长安的《最好的我们》,张小娴的《我们爱了整整一个曾经》,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买书的挫败,让我一度很长时间不想再去看书买书,生怕浪费钱,也浪费了时间。
后来我就尝试阅读微信读书,然而,习惯看纸质书的我,在看电子书的时候,容易被其他APP软件吸引,时而聊下微信,时而刷下抖音,头条,小红书,反而越来越焦虑,更是看不下去,时间一长,视力也受到影响。
二
就在我为自己的文字寻找出路的时候,朋友送给我一本书——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
周岭老师跟我们大部分人一样,浑浑噩噩,焦虑地过日子。
直到36岁,因朋友意外才想让自己努力改变,努力提高抵抗风险的能力。
于是,他努力摆脱焦虑,广泛涉猎,自我觉醒。
他在第八章的第三节《阅读,如何让自己真正爱上阅读》开头是这样说的:
人做决定时,分两个层次。
第一个是"情绪决定",比如看到人家健身、摄影、画画时,自己的肾上腺素开始飙升,马上表示自己也想做;
第二个是"理智决定",理智决定同样表示想要一样东西,但表示人必定已经想好了为什么要做、怎样去做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等问题。
习惯做"情绪决定"的人,凡事倾向于半途而废,而善于做"理智决定"的人则更容易让想法变成现实。
看了这段话,我才发现,我是一个“情绪决定”的人。
看完这本书,我终于理解到,如果想深入阅读好书,那么就要先选择书。
所以,选书比阅读更重要!
如何选书?周岭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总结,值得借鉴:
1、选择我们需要的,而不是盲目索求书单;
2、选择阅读难度,刚好是我们读起来有点难,但是又能读懂的书;
3、多关注经过时间检验的书,而不是能对你产生不好影响的内容肤浅的书。
看到这里,我感受很大。
因为周岭老师说的话,说到我的心里去了,光是这三个点,就可以足够帮助我们不再盲目踩坑。
怎么样才能不会踩坑呢?目前来说我的方法是这样的。
当我看到书单的时候,我会先在微信读书搜索一下这本书,了解作者的简介和评分,然后看一下序的内容。
粗略翻阅一下书中的内容,看一下自己能不能看下去,对自己有没有帮助,如果我遇到的问题能能在此书中解开我的疑虑,那么,我会下单买这本书。
如果只是消遣的书籍,我可能只会在微信读书上面阅读完,当然,这是比较少的。
这样的方法,既节省了不少的时间,也节省了金钱,也不会盲目买书。放在家里占地方。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做的,当然,如果有更好的选书方式,是可以借鉴的。
三
书已经选好,也买回来了,那我们怎么样阅读呢?
我在一个群里看到一个网友说:他每次买回来的书看完了就扔一边了,但是问起他,看的书里主要讲什么,却是说不记得了。
我在前段时间,在一个公众号看到一个自称是读书博主说:他一个星期读三四本书,一个月可以读十五本。
更有人说,他在国庆七天假里,读完了八本书。
他们看书的速度,就相当于两到三天看完一本书。
我就感到很疑惑,他们是怎么看书的?
能看得完吗?
能看得透吗?
看得深吗?
说实话,我也是阅读速度很快的人,只要不存在很大的阅读障碍。
我看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的时候,整块时间+零碎时间,也是一天就看完了。
但是看完了之后呢?扔一边吗?
并不是。
我看了一遍,也只能记得一点点内容,自己有一点点感悟。
但是我相信,即使我看再多遍,过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忘得一干二净。
《认知觉醒》第八章第三节里面,周岭老师说得很清楚,我总结一下:
好的书籍,应该怎么读?
1、阅读后要经过思考和实践,并能够自己输出,只有深阅读,书中触动的某个点,便可以改变自己;
2、阅读时发现产生关联的知识点,要及时记录;
3、阅读后用自己的语言阐述书中的知识点甚至能够传授他人,可让知识更加牢固。
我的想法是跟周岭老师一样的,输出倒逼着输入,也许书里的某个观点,能让你恍然大悟。
既然要把一本书看深入,那么,在阅读的时候,记录一下触动你的某个点,然后用文字表达一下你的想法,字数不要求多,内容不要求长。
一本书,读得越多遍,你的想法就越深透。
当你写下你的想法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看的书,已经深刻地进入你的脑海里。
当你向别人陈述某个观点的时候,你也可以轻松地引用书中的内容。
四
在读书的这条路上,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沉淀。
因为我现在还没有做到深度阅读,《认知觉醒》这本书。在短短的时间,在思想上就给我很大的改变。
在读书的路上,我已经不再是一个人,而是在跟一个个睿者对话,努力地去学习他们的思想和见解。
在新的一年里,我会坚持阅读,坚持输入,把书中学到的很多有用的内容,都变成文字来转达出去,既能传授他人,自己又巩固了知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