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公众号后台有一个粉丝小陈向我吐槽:号主,你会进各种打卡营吗?我觉得对我没什么用,不但没有效果,我还被累得拖死了!
我细心一问,吓了一跳,原来,小陈是一个办公室文员,由于工作清闲,没有压力,平常没事就跟同事去外面吃吃喝喝,加上她长年不锻炼,便越来越胖。
加上因为疫情造就了很多人失业,没有文凭没有技能的她,生怕自己迟早哪天卷铺盖走人,便想提升自己。
于是,她根据自己的情况,一股脑儿列了七个打卡计划,跑步,做减脂餐,背诵英语,写作,等等。
不仅如此,还进各种日记打卡营,
一开始,小陈每天兴致满满,非常卖力,每天按时完成任务,第一周就打了个满勤。
然而,第二周,小陈就有点懈怠了,跑步跑不动了,减脂餐随便应付,英语单词偷工减料,写作随便几句话就完结。
第三周,接近摆烂。
第四周,干脆放弃了。
最终,小陈打卡失败。
小陈问我:这是什么原因?坚持和自律,真的太难了,她根本做不到,不知道别人的成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她真的那么差劲吗?
的确,打卡营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很多人坚信: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会走得更远。
进打卡营,同学们互相打卡,互相监督,的确能够起到一定的效果。
但是,别忘了我们打卡的初衷,并不是完成打卡任务,而是为了达到自己初始的目标。
我想起周岭老师的《认知觉醒》的第五章第五节《打卡:莫迷恋打卡,打卡打不出未来》里面讲了四个点,我做了一个简单的思维导图。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e56579f5da56ca133bf9422b53dd2255.jpg)
小陈列了七个打卡计划,我们就针对其中的跑步计划来分析一下。
一,动机转移,动力扭曲
小陈的打卡计划是:每天跑步三公里。
说干就干,每天早上6点起床在小区的林荫小道里跑步。
长期不运动的她,刚开始跑了一公里,就已经气喘吁吁,头昏眼花了,想到还有两公里,为了完成打卡,她硬逼着自己继续跑,跑完已经累瘫,硬拖着身体去上班,结果,不但一整天没有恢复过来,全身都提不起劲,还影响了工作进度。
小陈想着,刚开始,可能比较辛苦,只要坚持坚持就好了,于是就这样跑了两三天,她的身体早就承受不住这样的进度,最后变成,跑个几百一千米,最后慢慢地走完全程。
到最后,小陈想摆烂了,但是,打卡计划已经放出去了,她怎么能让人觉得轻易放弃呢?于是,她想到一个妙招,每天跑个一公里,然后截图了运动软件记录和拍个自己跑步的照片发到朋友圈,向别人告知,自己是真的有天天跑步。
事实上,小陈的打卡动机,已经转移了,她已经忘记了她跑步的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是为了减肥,是为了调整自己的身材,而不是为了打卡的完整。
因此,小陈的这种敷衍式的打卡,已经失去了意义,不仅如此,小陈的其他打卡项目,也是一样摆烂。
二,认知闭合,效能降低
周岭老师说:一件事若迟迟没有完成,心里就总是记挂,期盼着早点结束,此事一旦完成,做这件事的动机就会立即趋向于零。
小陈就是这样的。她的计划是跑步三公里。
不跑吧,总觉得好像有任务没有完成。
跑吧,总想着快点跑完算了,但是她跑了一周,实在跑不动了,又不想丢下面子,以走代跑着去上班,一旦运动三公里记录完就立马关闭。
要么遇到周末睡到日上三竿,起床买菜的时候,随便跑几步就当完成任务了。
所以,小陈是为了打卡而跑步,而不是为了跑步而打卡。
她是抱着打卡的心态去运动,却急于完成。一旦打完卡,就好像完成使命一样,热情立马消失,也没有了坚持减肥的动力。
三,任务心态,身心分裂
小陈的运动打卡只是其中的一个,她还有其他的打卡。
每天写一篇日记……
每天背诵20个英语单词……
每天做一份减脂餐……
每天……
小陈每天除了上班和通勤时间,再扣除吃饭睡觉时间,剩下的时间就是做打卡七件事。
她每天心里只有一个想法,就是想赶紧把这七个打卡任务完成。
然而,对她目前现状来说,时间得太满,任务不能完成,造成了很大的焦虑。
有的时候,一篇文章写不出来,在电脑边发呆。
有的时候,20个单词背不完,就花多了时间去背,这样一来,其他的事情计划内的时间段,就造成了压缩。
整个计划,就打乱了。
我对小陈说:打卡,要有选择性的,不要盲目打卡,你要选择对自己比较重要的,比较急于的项目,先完成。
其他方面,不重要的,一时脑热的,能舍弃的,就舍弃,不能舍弃的,就减少打卡次数,减少工作量或者安排在后面再做。
比如,英语单词从20个减少为5个,文章由每天一篇改为每周两篇。
一个事情一个事情地安排好,专注做好一件事,才不会手忙脚乱。
只有这样,才是属于有效打卡,否则事而其反。
四:两个策略,轻松改变
针对小陈的问题,进打卡营,并不是说不好。
打卡只是监督自己,让自己自律,让自己进步的一种手段。
只是,我们打卡需要学习和执行相结合,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应对打卡这个事情呢?
周岭老师提供了两种策略:
1,用记录代替打卡。
只做行动记录,不做打卡记录展示。《认知觉醒》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表格,可以参考一下: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b98eba3663e9ab87dff53057b30ecf47.jpg)
这样,不仅方便打卡,也可方便自己每周复盘,偶尔没有打卡,也不会有什么压力。
2,设下限,不设上限。
小陈因为之前没有锻炼的习惯,一下子突然跑三公里,身心肯定容易懈怠。
不要忘记了,小陈跑步的目的,是为了锻炼身体,减肥。
因此,她一开始的计划,应该先定500米的目标,坚持跑步一段时间,让身体各方面得到互相协调。
一开始肯定会跑非常累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之后,气息得到均匀,四肢得到协调,五百米绝对不是问题了。
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可以尝试再增加五百米。
就这样每五百米地增加,循序渐进,自己离三公里的目标越来越近,身体也得到了更好的锻炼,心里也容易得到满足感。
不仅仅是跑步,我们在做任何事情都一样,设下限不设上限,很多人会说:哎呀,要求太低了,怎么能成功呢?我的目标是,赚一个亿。
我只能这样说,抱歉,何必把自己搞得那么累。
有目标是好的,但是,遥知不可及的目标,有什么用呢?我们只能降低要求,一步一步地完成小目标,才能走向大目标。
最后做一个总结:
1,打卡不是目的,改变才是我们的目标。
2,不要设置过多的打卡项目,选择对自己最重要的,对自己比较困难的,急需改变的,这样执行起来,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3,打卡过程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自己的提升状况,进行调整。
4,一开始对自己要求不要太多,太高,应该先把大目标进行拆分成小目标,然后向一个小目标一个小目标地前进,可以得到成功的满足感。
周岭老师说,打卡只是学习活动的附属品。
所以,我们不应该过度迷恋打卡,也不应该为了打卡而打卡,我们应该想想,打卡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打卡变得有趣,才能更坚定地完成任务。
不知道现在的你们,是不是也这样想的呢?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