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古蜀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4-13 04:58:00

(一号青铜神树 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古蜀三星堆一号青铜神树,残高3.96米、重约800斤,是同时期全世界体量最大的青铜单件文物,可以说代表了当时人类青铜文明的最高水平。

我们都知道有195件禁止出境文物,这棵青铜神树自然也是“195”之一。

不仅如此,它还是不出馆文物。也就是说,如果你想看到它的真身,只能去广汉三星堆博物馆。这倒不是有什么禁令,纯粹是因为体量太大,出差太麻烦。(注:有一棵仿制树代替它出差。)

神树由底座、树干、树枝、九鸟、一龙组成。上部缺失,研究者估计全部高度应该在5米左右。

底座下部有一圆形座圈,连接着三道向上的斜撑。斜撑彼此构成三个几字形,如同树根,又如同神山。座上饰圈纹与云气纹。

树干笔直,卓然挺拔,有通天彻地之势。树干上套有三个饰镂空云纹的璧形圆饰。三个璧形圆饰并非等距分布,上面两个离得较近,下面一个离得较远。

树枝有三层,最下层从底座顶部伸出,另两层从璧形圆饰上方伸出。

每一层有三根枝条,上下基本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三列。全树共有九根树枝,树枝都呈倒U形,弯拱下垂。

每根枝条的末端都套着一个饰镂空花纹的圆环,连着一个尖桃状的果实。果实向下,外有一片镂空尖翘的短叶,另有一片如刀剑般尖利刺出的长叶。

当然,这如刀剑般的很可能并不是树叶,但为了行文方便,就都把它们看作树叶吧。

特别的是,有一列三根树枝分出了两条长枝。内层枝条的果实及树叶造型与前面的一致,但外层的造型有些不同。

外层果实向外斜出,一片镂空短叶向上卷翘,一片镂空长叶向下舒展。

这里没有刀剑般的长叶,且树叶呈上下分布,与其他树叶的左右分布形成变化与互补。

枝叶上有不少细小的环钮。研究者推测这些环钮是用来悬挂三星堆出土的众多铜铃和铜挂饰的。

每根树枝还向上伸出短短的一截,末端也套有饰镂空花纹的圆环,也连着一颗饱满的果实。

不过果实外有三片饰镂空花纹的树叶。叶片尖翘,向外舒展,看起来也很像绽放的花朵。

果实顶上各站着一只神鸟。神鸟大圆眼、粗尖喙,细头冠、双重尾,短壮足、尖利趾,身有镂空纹饰,昂首引脖,伸翅翘尾,屈足傲立,颇有睥睨众生的气质。

在树干的一侧还有一条长龙。龙的前肢撑在底座圆环上,龙首上昂,身体如波浪般蜿蜒向上,可惜后段残缺了。

龙眼圆睁,尖牙毕露,头上有一长一短两根龙须,近头部有一对翘起的翅膀。长身似绳索相绞,并伸出多条如后世弯刀状的……呃~羽翼?鬃毛?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各位自行定义吧~

(出土情况 图片来自网络)

如此宏伟的神树,必定是寄托了三星堆人最虔诚的信仰。然而三千多年前,此神树被三星堆人亲手肢解为了数千块碎片(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479块),与其他青铜重器碎片一起掩埋了。

众多文物工作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清理、分类、拼接、研究、重构、论证、修复……用了近十年时间,才将此神树修复成功。一亮相,就成为了国之重宝。

除了体量和工艺,青铜神树所代表的古蜀神韵更是让人着迷。

三星堆人制造如此高大精美的神树目的何在?破坏并掩埋它们的原因又何在?

《山海经·海外东经》记载:“汤谷有扶桑,十日所浴,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这棵神树是否象征着传说中金乌栖息的扶桑树呢?那九只神鸟是否就是金乌呢?那缺失的上部是否还站立着一只神鸟呢?

这些都是至今仍然笼罩在青铜神树上的谜团,期待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如今这棵神树静静矗立在独立展厅,众多观众围绕四周,抬头仰望,赞叹古蜀人极致的浪漫想象和高超的青铜工艺,同时也遥想古蜀王国曾经的辉煌灿烂。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晚期,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二号坑,藏于三星堆博物馆。

0 阅读:3
文字绘者青青

文字绘者青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