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商代晚期“子申父己”扁足鼎

文字绘者青青 2025-03-25 04:41:25

(商晚"子申父己"扁足鼎 藏于洛阳博物馆)

扁足鼎,顾名思义就是足部扁平的铜鼎,最早出现在商代前期,盛行于商代晚期,西周中期之后基本消失。

跟锥足鼎、柱足鼎、蹄足鼎相比,扁足鼎传世和出土较少。这件扁足鼎还铸有铭文,因而更加珍贵。

器高20.2厘米、口径16.5厘米,直口折沿,沿上立耳,浅腹圜底,下承扁足。

腹部饰三圈纹饰带,上下为斜角雷纹+凸目纹,中间为12只蝉纹。

其中的蝉纹大圆眼、尖细嘴、三角身、钩长足,是比较典型的商代蝉纹。不过蝉纹多见头朝上的竖向造型,这样横向的比较少。

腹部对应三足有三道短扉棱。扉棱将12只蝉纹分成三组,每组四只,朝向中间,两只向左,两只向右。

三只扁足为鸟形,钩喙圆眼,卷翅长尾。鸟头朝外,上承鼎底;鸟尾弯折,稳稳着地。

腹内壁有铭文四字:子申父己。这表明是“子申”为他的父辈“己”制作的礼器。

这件文物时间是商代晚期,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藏于洛阳博物馆。

0 阅读:0
文字绘者青青

文字绘者青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