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出轨离婚后,我在相亲app上聊了上千个男性

虹虹评情感 2023-11-24 06:47:07

离异后相亲,不仅仅是寻找另一半的过程,更是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她从一段段相亲经历里认识到上一段婚姻里的问题,也通过一次次相遇,重塑了自己的自信心。

算上恋爱的时间,我和前夫在一起八年。前年年初我们还笑说着没有“七年之痒”这回事儿,到了年中他忽然向我坦白出轨,逼我离婚。分财产谈判期间,一次我们俩在车上发生言语冲突,他一边用手臂砸车窗玻璃,一边把着方向盘带我逆行了好一段路,曾经温柔的枕边人变得歇斯底里。

我在一个之月内暴瘦十几斤,真切感受到了吃不下睡不着的滋味。那段时间我在上班时,隔一阵就要躲进厕所哭一下。我缠着闺蜜们煲电话,倾倒的负面情绪渐渐让她们有些不堪重负,有人默默和我疏远。那年端午节父母原计划从老家来到我的城市团聚,也因疫情泡了汤,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

情绪的低落总是在每天下午开始变明显,到晚上夜深人静时就彻底爆发出来,我甚至找过自杀热线,挨个打过去,却发现没有一个能打通。后来找到线上倾听师,对方用一种明显在端着的语气跟我讲话:“来,跟老师描述一下你有什么问题?”我讲了一番,他回:“你怎么可以这么快就离婚,不想挽回一下吗?”

幸而我在网上加的一些女性离婚群里获得了力量。大家在群里吐槽之前的生活,也有人在努力工作,或是憧憬未来的。姐妹们互诉压力、安慰打气,我还从中学到了一些法律知识。丧归丧,为了谈条款我临时啃了两本商务谈判的书,清醒地在第一时间把该争取的权益都拿到了。

在失眠时看过成吨关于亲密关系、心理学的文章和书籍后,我下定决心:与其思前想后“男人都是不可信的”,不如大胆去跟世界交手。离婚证到手的一个月后,从未尝试过线上交友的我,下载了好些相亲APP。

我在个人页面写上:33岁,独生女,一线城市互联网行业,喜欢看书,离异无娃;至于感情观,“只是离开了一个不适合的人,对未来仍有向往。”我挑选了一些日常的、旅游的、不同穿搭的照片,展示出精致的生活状态。

和第一个约见的对象出来,我选了家商场,让对方来选餐厅。逛了一圈后,他挑了几乎是最便宜的一家面馆。这其实给了我一点打击。我发现他各方面条件都差我一截,比如说收入只是我的几分之一,话题也完全聊不到一起去。整个过程中我一直在想,是不是之后要匹配的就是这样的人?

让我比较开心的地方是他态度很诚恳,有啥就说啥。他也是离异的,据他所说,跟前妻离婚主要是因为消费观上的差异,之前他们互相间常为了对方买回一些并不是很贵的东西发生矛盾——说这些的时候他并无掩饰。在这之前,对于离婚的男性我是没有什么概念的,见完这一面,让我至少知道了有些东西并不是在书上看到的那么理论化。

他是个真实的人,这让我增加了一些对于人的信心。

其实最开始的一小段时间里,我并未在平台上公开自己的离异身份,和人聊起来,心里是收着的。纠结一番后我在离婚群抛出了这个顾虑,有一些姐妹回,如果公开会比较担心被认识的人认出来,从而影响到自身的工作生活。有两个离婚后已经相亲了一段时间的姐妹,则建议我摆在明面上说:“写了也没关系的。”我采纳了后者的建议,真的“豁出去”后,心里反而坦然很多。

有一次和一位离异男士见面,聊到离婚原因,我脱口而出:“被绿离婚”。他回了句:“这是满分答案。”我听后直接表示:“挺扎心的。”他当下向我道了歉,不过后来聊到其他话题,还是感觉他挺缺乏同理心。对这个人没留下什么印象,只记得当时“满分答案”那句话浮在半空中。

我发现大概有近三分之一的人,在平台上和我互相关注了才没几天,就直接抛来“你离异多久了”、“为什么离异”、“为什么没有孩子”这些拷问。遇到这种情况我也很不客气,直接问他之前的感情经历,反正大家都敞开聊嘛。

我遇上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在见面前问及婚史,表现出来对我的关注点都是和兴趣、特长、工作相关。其中80%的男性都是有过恋爱经历、未婚的,剩下的母胎单身和离异状态各占10%。我和未婚相亲的女性朋友聊起各自遇到的男生,发现层次上并没什么区别,老实说,这其实比我离婚前的预期要好很多。

真正遇到那些对我非常感兴趣、非常认真的人,他们好像会一直憋着这个问题不提。比方说一位搞科研的未婚男士,当我单方面提问他的感情经历时,他也没有反问我。直到一次在微信上聊天开玩笑,正好聊到这个点,他顺嘴问了句离婚原因,在我给出“被出轨”几个字的回复后,他只是说“知道了。”我能感受到的是被尊重。在我们相识的半年间,他告白过好几次,“能不能追你?”、“要不要在一起?”,可惜和他聊多了之后发现两个人性格上不太合适。

有一位爱好文艺的男士,在对我类似告白的时候说:“你在其他人那里受过伤害,在我这里会得到很好的呵护。”可听他这么说,我并不觉得开心:我最大的一个感受是,你都知道我之前经历过什么事吗?

我在相亲平台直接挂上“离异”的状态,希望未来的另一半完全不在意我的这段经历,几乎是不可能的;换句话说,如果当真遇到完全不在意的人,我也会赶紧逃跑。我想自己要找的是有所在意并且接纳我这段历史的人——他认可婚姻只是人生的一部分,我们最终都是与完整的人相处,而非对方的婚恋史,或者某个标签。

然而离婚后相亲,我也有担忧的点。至今我的名字、手机号、公司和住址都是保密状态,没有人能让我心无旁骛地付出信任。

一次看到对方自我介绍写着“有房有车无贷”,我的第一反应不是婚后生活无压力,而是对方已经在算计未来被分财产的可能性了。

在跟未婚姐妹吐槽时,她的一句“现在已经这么实际了吗”点醒了我,感慨如今自己竟然是这样看待事情的。

离婚之后,身在老家的父母一直挺担心我的状态。我妈非得等我晚上打车回到家,才能放心睡下。爸妈偶尔会提一嘴说谁谁在带孩子了,谁家生活幸福美满啦,虽然说他们不会直接催我,但这些在无形中对我构成了压力。我隔三差五向他们汇报相亲进展,给他们发对方的照片、信息,但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止步于二面,他们也很焦虑。

于是我心生一计:主动让我妈去联系七大姑八大姨,以及更直接地,鼓励她为我去参加本地相亲角——相亲角成功率固然低,但我想让她跟相同年龄、处境的人多交流,哪怕互相吐槽抬杠,总比默默担忧又无处发泄来得好。我妈欣然领命,拉着我爸去了次相亲角,没什么收获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在相亲群里看到有人提起专门给为子女找对象的爸妈开发的小程序,我又推荐给了我妈。自此之后,相亲就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儿了,需要我爸妈的共同参与。有时我甚至会去催他们:一周给我推荐了几个人,应该给我推荐几个人呀,沟通都完成了没有?我妈就变得非常积极——她退休后闲在家里,能做的事情也不太多,这件事某种程度上也丰富了她的生活。后来我妈给推过来的男士,离异的偏多,约见过三四个同城的。不过我感觉这些人本身的意愿并不太强。

我本职工作是做用户增长的。如果以结婚作为最终目的去算,我在使用相亲APP的过程中肯定会感到非常挫败——一年多来连个谈恋爱的对象都没有。但是如果通过用户思维去把这个过程拆解成一个个步骤:我从相亲平台和对方加上微信,算是第一步的胜利;从加微信到见面,再到促进下一次的见面……在每一步的“转化”中,我都会收获小小的阶段满足感。即使了解下来和对方并不合适,但与人见面的过程,有帮助我建立起对自我、对亲密关系更完整的认知。

为了提升成功率,我有下意识地把自己当做“AI模型”训练。比如一段时间内我跟所有对象第一次约会时都是同一套妆容和穿搭,用来排除搭配本身对于结果的影响。随着见的人越来越多,我会根据上一个人的反馈,优化自我介绍。

一次我跟一个对象说起自己正在看的有关世界历史的书,感觉到对方跟我聊天的态度立马不一样了——我这才意识到喜欢看书算是一个优势。之后我有时会在约会中设计逛书店这个环节,踱到各样书架前:“这本我看过”、“那本讲的是什么”,收到不少赞许的目光。

不过这样的训练势必会让我越来越套路化。我知道说什么东西会得到对方的正面反馈,但那些东西可能并非发自我本心,或者因为讲了太多次变得麻木了。我也曾经被反问,“你是不是经常给人面试?”“这是你的真实想法,还是标准答案?”然后都没有了下文。

所以,套路可以是种在最开始为了提高效率的方式,但是要走下去,还是得拿出真诚。

去年我遇到一个特别心动的人,感觉接近于大学刚毕业那会儿的状态。一看到他的消息回复就很开心,也会因为他的一两句话而失眠,每天哭哭笑笑的。

加上他的第一天,他正在为一场马拉松做准备,跟他的一群朋友跑山。他未婚,对我离婚这件事没怎么过问。他不同于一般相亲的人显示出来的正经,我可以跟他放松开玩笑——他有500多个表情包,我们可以一直用表情包聊下去。他还给我发过他滑陆地冲浪板的视频,很帅的样子。关于这个人的一切,仿佛都很可爱。

我们约出来看了几次画展,发现很聊得来,我说去过什么地方,他说他也去过,这种一致性让我很惊喜。他说玩桨板时会想着我,说下回要带我一起去;又说他没有试过在冬天滑雪,想让我教教他。有一次他说梦到带着我玩浆板,不小心把我衣服弄湿了,在梦里遭我一通骂——能感受到彼此之间暧昧的流动。

我在离婚群里分享这些点滴,有些姐妹发出提醒:“你都不知道这个人靠不靠谱,上头个啥?”我妈则嫌他个子偏矮、学历不高。而我就觉得“随便你们怎么说,我就是喜欢。”那段时期我其实有遇到条件比他更好的,或是对我更上心的对象,似乎都不香了。

但热乎了一个月后,对方渐渐冷淡了下来。我会持续地去想他对我到底是什么感觉?思维带宽占满,患得患失的状态都影响到了我的工作效率。认识两个月的时候我实在憋不住了,有一天晚上就直接发信息向他表达了好感,问他是怎么想的。

在我觉得过了很久之后(其实也就一个多小时吧),他回了条信息(之前他几乎都是秒回的),只是说他在准备公司管理方面的一个考试,很忙。那天我没怎么睡好。第二天又问了他一下,他说反正也是有好感的啦。但后面我想再约他出来,他就会找各种各样的理由推辞。

三个月时间里,我为他失眠了起码有三四五六次吧,之后从这段情感中走出来也花了几个月的时间。令我非常惊讶的是,离婚之后我居然还会对人上头——原来遇到喜欢的男生,还是会很喜欢的。

从2021年12月注册线上相亲APP的一年多来,我几乎每天都有在用,包括出差和休假时期。聊过上千个异性,微信加了100多人,约见面的差不多有50个。至今算是交到三四个保持联系的朋友吧,平时会互相吐吐槽。

我为什么要坚持相亲呢?从心理层面而言,我还是渴望一份长期稳定的亲密关系;生活层面,身为跟父母异地的独生女,我也需要有人互相扶持、共担未来风险。

在我所知的范围内,离婚后像我这么积极相亲的只有我一个。离婚群里的姐妹们,很多人厌男。有时候相亲见到跟自己离婚时间差不多的男生,跟我的状态完全不一样,他们对此遮遮掩掩,感觉还没走出来。

我尊重不同的状态,只是找了一条自己想走的路。

通过相亲,我了解到很多有意思的职业,和各种各样的思想。“哇居然有人会从这种角度去思考!”“世界在他眼中如此绚烂!”因为要出门约见,我基本上把所在城市的各个角落都逛遍了。原本性格偏内向的我,现在去到陌生的社交场合都游刃有余。

曾经,我给自己的标签是大龄+离婚,在相亲市场完全不占优势。这一两年来,从各个相亲对象身上收获了尊重甚至是喜欢,发现原来自己有这么多优点,增加了不少信心。

离婚那会儿,前夫口口声声说为我付出了很多,但由于我们处于对抗的状态,他的话我一句都不听。我只觉得是忽然被出轨了,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在相亲中和一些离过婚的男性接触,听了他们这方的委屈,我似乎找到一个共性:彼此没有好好地去理解对方的付出。这让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前夫“理所应当”的态度。

我结婚后忙于工作,对家庭责任承担得比较少,做饭、家务活基本都是前夫包揽。他其实是个共情能力特别强的人,我一不开心他马上就能看出来,主动问我原因直到问到点上他才放心。相比之下我对他的关注就少了很多。后来找的心理咨询师也问我,在丈夫出轨前,有没有感觉不太对劲的地方?因为他说听我所描述的婚姻状态,不像是一个双向磨合的过程,我这方的退让会比较少。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在尝试合理化前夫的出轨行为,出轨相当于是借外力去解决婚姻的问题,而理想状态下,婚姻的问题应该在婚姻内部解决。

在和前夫的这种相处模式下,我其实是很舒适的。而当我离婚后开始相亲——这种信任度低、窗口期窄的相处模式,使得我要去花更多精力在沟通上。我开始学习坦诚地表达自我,也去问清楚对方的点在哪里。而如果感觉到对方有一些做的比较贴心的地方,我也不吝夸奖——之前的我根本不会在意这些。

前夫在搬离前,给我买了一堆零食干粮,教我如何打扫收拾房间。离婚后我开始自己做饭,从烤箱牛排开始,到过年的节日大餐、各种法式甜点……周末空下来给自己做些好吃的,健身运动,一个人的时光也过得自得其乐。

相亲是一趟热闹又孤独的旅程。自己就像以前爱看的单元剧女主角,每次见面都是一个故事,参与过一点点,泛起涟漪,又逐渐平静下去,回归自己的生活。但我仍希望着有一天,可以自豪地站在未来另一半的面前对他说:“我是付出了相当的努力,才找到你的。同样地,得到我的认可,也需要你付出相当的努力。”

文中配图均来源网络

(文/Tam,本文系“人间故事铺”独家首发,享有独家版权授权,任何第三方不得擅自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0 阅读:20

虹虹评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