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打了大胜仗,李渊却让妃子去慰问,间接导致玄武门之变

老涵的文史独白 2023-02-10 13:07:29

说到开疆扩土的能力,就不得不提到唐太宗李世民了。据史书记载,李世民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他一生打过很多的胜仗,为唐朝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李世明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儿子,是太子李建成的弟弟,他还被称为“天可汗”,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世人称颂的君主,也有着“杀兄逼父”的黑历史,这段历史也被称为“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是唐朝历史上重要的一个篇章,如果没有此次政变,登上皇位的就会是李建成,大概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李治和武则天了。

后人对于“玄武门之变”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人称这是李世民“自卫”的选择,毕竟李世民确实有治国之才,发动政变也是为了唐朝的兴盛与发达。

但是也有人不这么认为,因为历史都是在歌颂胜利者的,李世民虽有治国之才,但是杀兄逼父实在是太过凶残,且他说的“自卫”也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不当行为。

那么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究竟是被逼还是有计谋的呢?事情究竟如何还得从李世民打了一场胜仗开始说起。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战擒两王

李世民一生都在南征北战,且多为胜仗,而虎牢关之战则可以称作是李世民的巅峰之作了,因为在这场战役中,李世民擒住了王世充、窦建德两王。

也是在这一年,李世民被册封为了“天策上将”,而这一年的李世民仅仅只有25岁。那么李世民究竟是如何做到一战擒两王的呢?

隋炀帝杨广的昏庸无道,导致隋唐走向了灭亡。在隋唐末年时,已经出现了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的景象。

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之后,洛阳王世充、河北窦建德、关陇李渊父子三方获得了前三名,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

进入决赛圈的三家自然也没有三分天下的意思,唐高祖李渊首先就让自己的儿子秦王李世民东征洛阳的王世充。而战争进展得十分顺利,李世民的军队很快就逼得王世充退守洛阳。

要说王世充也是一路征战才获得当时地位的,不可能没有一点作战能力吧?

其实王世充真的是有军事才能的,他从小熟读兵法,能控制洛阳及整个河南地区,真的是靠的实力。那为何面对李世民他会节节败退呢?

其实这还得怪他自己。在起兵时他收拢了不少能人强将,但是建郑称帝后,他就飘了。

他想着要让亲戚朋友看到自己的成功啊,于是开始任人唯亲,逐渐冷落了之前的一些大将。这些大将很多都投靠了李唐,比如大家熟知的秦叔宝。

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王世充任人唯亲伤了很多人的心,大家早已不再心向王世充了。于是当李唐的大军打来时,先后有五十州的将领直接选择了向李世民投降。

没有多少人愿意拼死抵抗李唐大军,王世充自然是节节败退,最后被李世民围困在了洛阳。但是一朝君王怎么可能轻易就言败了,王世充急中生智,要给自己拉联盟。

王世充派使臣向河北的窦建德送信,对窦建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

而窦建德也是有一百个心眼,他想着此时李唐和王世充两边军队肯定都疲劳了,自己出兵必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他果断地派出十万大军来到洛阳。

其实此时的李世民大军确实是已经有些劳累了,面对窦建德声势浩大的大军,李世民打算采用智取的方式。

而窦建德也确实是太轻敌了,看到李世民没有立马出兵相迎,还以为他已经粮草不足,士兵胆怯了。

于是窦建德开始加快步伐,迫不及待要收了李唐。他带领大军一路紧赶慢赶,到了中午时,太阳晒得将士们又渴又累,他们便开始懈怠了起来。

而此时李世民则抓住这个时机,亲自率兵三千正面进攻。

窦建德的军队瞬间慌了神,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逃窜,作战方阵都摆不出来。结果可想而知,窦建德一路逃亡还是被李世民活捉,还拉到了洛阳城的城门外。

王世充一看,窦建德都被活捉了,这确实没有必要以死抵抗了,就按照李世民的要求开城投降了。

自此,李世民取得了虎牢关之战的胜利,且一战就擒了这两王,唐朝也就获得了第一名。

红颜多祸水

李世民打了虎牢关之战这场大胜仗后,在唐朝的声望也就越高了,毕竟以极少胜极多的战事并不多。

他的皇帝爸爸李渊自然也是十分开心了,以后自己就是中原的老大了,谁都将敬李唐三分。

为了褒奖李世民,李渊册封他为“天策上将”,并将洛阳王世充的国库也交由李世民管理,还说关东之事,只要李世民同意就可以。

要说王世充的国库,那确实是富有,这不单让李世民及其士兵觉得十分高兴,毕竟以后不用在过穷日子了,也不会军费紧张了,就是远在李渊的后宫嫔妃也开始打起主意。

李渊后宫的众多嫔妃逐渐开始向李渊讨要金银珠宝,李渊一想,让这些妃子去洛阳找李世民不就可以了吗?又不用自己拿钱,又能哄得妃子高兴。

于是他让这些妃嫔打着慰问的旗号去洛阳拿取钱财。

面对父亲的这些妃嫔,李世民也是一个头两个大,这本来都是准备用来奖励三军的,结果都被拿去哄后宫嫔妃了。

更可气的是,皇上的两个宠妃张婕妤和尹德妃要完了钱财还要李世民给自己的亲属封官赏地。

李世民自然是婉拒了,说国库已经封存了,并将两位妃子给送回了宫。而在这之后,李世民又开始赏赐自己的一些手下。

本来事情就这样结束了,但是李建成此时却开始出来“活动”了。

李建成是李渊按照嫡长子继承制任命的太子。当然李建成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太子,在李渊起兵时,他也是做出了巨大贡献的。

只是建国后,李渊为了保证李建成的安全,打仗这种事情就都交给了李世民。其实这么一看,李渊这个爸爸还是有点偏心的,难道李世民的安全就不重要了吗?

虽然自己已经是太子了,但是自己的弟弟李世民越来越厉害,总归是对自己不利的。

且不说他威胁到了自己的太子之位,他威望越高也会越显得自己这个太子无能。于是李建成开始联合弟弟李元吉一起对付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发现两位宠妃在李世民那里碰了壁后,就开始送她们金银财宝,讨好这些宠妃。

这招果然很受用,这些妃子开始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同时还不断说李建成优秀。

本来李渊就对李建成十分赏识,听多了这些耳旁风后,也就对李世民逐渐不满起来。

当然针对这一点,也有人说其实李渊之所以默认李建成打压李世民,也是为了警醒李世民,注意自己的臣子身份。

不管实际怎样,反正结果就是李世明受到了李渊、李建成、李元吉的不平等对待。而李建成更是伙同李元吉意图架空李世民。

李建成先是找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让李世民遣散了自己名下的顶级谋士房玄龄,杜如晦,又在一次战役时向李渊进言,让李元吉带领李世民的军队出征,这样一来,文和武两个方面都给了李世民重创。

而这一切又都是李渊默许的,所以李世民只能是垂死挣扎,但时李建成却并不打算得饶人处且饶人,他居然打算杀掉李世民。

谁都没有想到,李渊派妃子去慰问——妃子要求封官赏地——李世民拒绝——李建成抓住机会打击李世民——李世民被逼得发起政变,这难道就是蝴蝶效应吗?

玄武门之变

其实李世民一直都知道李建成对自己的打压,也明白李渊是站在李建成那边的,自己是孤立无援的。或许他也以为自己将会就此过完一生,但是一封密信却将他逼向了另外一条路。

在李渊同意由李元吉带领李世民的军队出征时,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李建成夺取李世民军队的手段,但是谁都没想到这只是第一步,而第二步则是要借机杀掉李世民。

李世民安插在李建成身边的一名眼线给李世民送来了一封密信,说太子及李元吉准备借大军出征、为三军饯行为由,邀约李世民到昆明池,然后除掉他,再对李渊声称李世民是暴毙而亡。

李渊本来中意的就是太子李建成,如果李建成真的杀了李世民,他不会去追究真相而是按计对外宣称秦王李世民暴毙而亡。

于是李世民赶紧找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等人商量对策,还想办法将房玄龄,杜如晦召了回来。而在他们进一步商议细节时,又有一份密奏送了进来。

原来,就在李世民商议对策时,天空出现了太白星,经过推测,负责观星象的臣子给了李渊解语,说太白星预示秦王要得天下。

这份密奏被送到李世民手中,意思已经很明确了,就是李渊已经信了,要李世民自裁。而也有一种说法,是李渊知道了李世民要对付李建成的事情,为了保护李建成让李世民自裁。

而李世民不甘心自己一身功绩却落得如此地步,于是他们调整了计划,不再等为三军践行了,而是早下手为强。

为了将李建成和李元吉引入自己的圈套,李世民跑去和李渊说,李建成、李元吉与他的妃子张婕妤、尹德妃有染。

皇帝最宠爱的就是这两位妃子,于是都忘记追究星象的事情了,就约李建成和李元吉次日来与李世明对质。

李世民立马就在玄武门布下了天罗地网,只等李建成和李元吉落网了。

而后宫的张婕妤却无意听到了李世民与李渊秘谈的事情,并告诉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这两个人一听,立马就赶去和李渊解释,或许是因为心理过于急躁,他们二人都没有注意到当日的玄武门与其它时间不同,等到李建成发现有异样时,已经是逃脱不掉了。

李元吉在慌乱中向李世民射了三箭,但是都没有射中,而李世民却一箭射中了李建成,李建成当场死亡,而李元吉则被尉迟恭等人射杀。

尽管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军队都在玄武门外,但是一切发生得太快,大军赶到时两人已经已死,他们也就一哄而散了。

据野史记载,玄武门发生政变时,李渊正在和丞相泛舟,而他泛舟的原因则是因为他怕自己会卷入战争中发生意外,毕竟不管谁胜出,他都是太上皇。

也有人说,李渊此时其实是在与丞相商议除掉李世民的事情,而且他也知道李建成要杀李世民,他甚至觉得李建成的胜算更大。

当尉迟敬德跑到湖边说自己是来护驾时,李渊已经知道李世民胜出了,而且尉迟敬德满身是血,想必李建成和李元吉已经被杀了。

当李渊得到了肯定答案后,丞相与李渊立马表明了立场,说李世民才是太子最合适的人选。因为尉迟敬德后面还跟着一队兵马,此时除了支持李世民就没有其它选择了。

李渊也是个聪明人,很快就传旨立李世民为太子,玄武门之变也就落下了帷幕。李世民后来也顺利登基成为了唐太宗。

李世民登基之后,鼓励言官进言,也对朝政十分上心,在他的治理下,唐朝经济发展十分迅猛,为今后唐朝百年兴盛奠定了基础。

尽管“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无法抹除的历史,但是他的治国才能却是毫无争议的。至于李世民发起政变是主动还是被动,每个人心中只有定论。

在笔者看来,李世民才能出众,不愿屈居人下也是情理之中。或许他真的为了美化自己不光彩的部分而修改了一些历史,但是他选择“杀兄逼父”也可能真的是逼不得已,或许他想过以和平方式夺权吧。

0 阅读:31
评论列表

老涵的文史独白

简介:每天分享最好的教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