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规划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爱农者看闻 2024-05-05 03:08:01
作者:杨涛 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人口、5亿多农民的农业大国,乡村建设始终是事关如何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的重要命题。党的二十大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恰逢浙江“千万工程”实施20周年,村庄规划是乡村建设路径的重要顶层设计,应深入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在实践中着重关注以下问题。 一是以人为本。乡村振兴的主体是人,乡村的居住者、使用者是村民,要尊重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能简单照搬城市标准。规划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村庄常住人口规模,重视村民赖以生存的重点民生项目,依据村民需求开展建设活动。 二是顺应自然。大到村庄选址小到农房布局,村庄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理念,即顺应着周边山水关系、融合着房前屋后的果林农地。要坚持保护与建设并重的理念,切实保护和利用好重要生态资源。推动村庄规划从“刚性管控”向“刚弹结合”的转变,“刚性”即要划定明确的底线区域,有效管控建设用地,增强土地利用的规范性;“弹性”是要协调各类控制底线,在不影响控制范围的基础上,使村庄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三是保护历史文化。乡村是历史文化绵延永续的典型聚落。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是乡村地区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要素,是乡愁的重要载体,具有较强的地域特色。在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本体的同时,通过营造文化空间、加强活动体验、促进创意创新等,激活乡村文化,助力乡村功能活化与更新提质。 四是兴旺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是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城镇化建设重心下移的导向。产业发展是乡村建设产生强引力的关键,既要立足村庄自身资源禀赋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助力村民增收,也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市域县域范围内的城乡产业统筹,谋划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竞争力强的产业项目,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路径。 五是统筹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县域范围内的统筹布局,根据县镇村不同发展层级和发展条件,统筹考量远郊村、城边村、一般村等特点,实现养老、托幼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配置,大中型设施县域统筹布局。 六是营造特色村貌。乡村风貌是一个村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基于地理环境及人文风俗形成的,并通过自然、人文、非物质文化体现出来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环境特征,是村庄的“根”与“魂”,是每个离乡游子永远挥不去的乡愁。乡村风貌营造应避免“整齐划一”“千村一面”,本着“少拆房、禁挖山、不填湖、慎砍树”的理念,在多样化、特色化上多下功夫。 “千万工程”实施20年也是村庄规划实践探索的20年。在学习贯彻“千万工程”经验的同时,我们应该不断创新、完善村庄规划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规划理论,久久为功,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来源:《小城镇建设》期刊 作者:杨涛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0 阅读:0

爱农者看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