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艾滋患者逐年增多,原因何在?老年“性交易”正在悄悄进行?

敏博看健康 2025-04-25 20:47:55

冬至的夜晚,寒风裹挟着刺骨的冷意,吹过南方某个不起眼的小村庄。11点,村里早已沉寂,只有远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62岁的王西华坐在自家老屋的木床上,裹着一条破旧的棉被,耳朵却敏锐地捕捉着院子外的动静。他是个盲人,眼睛看不见,但心却清楚得很——他在等人。

不多时,一阵摩托车的轰鸣声打破了夜的宁静,惊得隔壁的土狗狂吠不止。王西华熟练地起身,摸索着打开吱吱作响的木门。摩托车上下来一男一女,男人下了车便走向远处田边,点燃一支烟,借着微弱的火光吞云吐雾。女人则径直走向老屋,被王西华一把拉了进去。屋内,窸窸窣窣的脱衣声、沉闷的呼吸声和零星的闲聊声交织在一起,与屋外的狗吠声混成一团,像是这个寂静村庄里的一场秘密交响。

不知道过了多久,木门再次被推开。借着昏暗的月光,王西华从床板下摸出一张皱巴巴的50元钞票和一张20元,递给了女人。摩托车再次轰鸣而去,村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仿佛什么也没发生。

第二天清晨,村口的老槐树下,几个老人围坐在小板凳上,裹着厚厚的棉袄,七嘴八舌地聊着家长里短。看到王西华拄着拐杖慢悠悠走来,众人声音不自觉地大了些,话题却绕着天气和收成打转。等他走远了,话题才陡然一转。

“那个不要脸的女人昨晚又来了?”一个老太太压低声音,语气里带着几分鄙夷。

“可不是!全村的狗都叫疯了,害我半夜被吵醒。不是‘刘大脑袋’的摩托车还能有谁?一个月来三回,我都记着呢!”另一个老头接话,语气里满是揶揄。

“啧啧,这么大年纪了,还惦记这事,真是老不正经,为老不尊!搞得咱们村乌烟瘴气的!”老太太撇撇嘴,引来一阵附和的笑声。

王西华虽然看不见,但他不聋也不傻。他知道他们在说谁——那个“不要脸的女人”叫熊晓玲,摩托车的主人“刘大脑袋”是刘海平。这场乡村里的秘密交易,已经成了村里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他自己,也成了别人眼里的笑柄。

意外的诊断

几个月后,县城的卫生院里,空气中弥漫着消毒水的气味。61岁的王西华被儿子小王搀扶着,坐在诊室里。他的脸色蜡黄,最近几个月总是咳嗽不止,夜里还常出虚汗。小王皱着眉头,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耐烦:“爸,你这咳嗽老不好,不会是肺结核吧?赶紧让医生看看。”

坐诊的是县医院下派的老医生李明华,五十多岁,头发花白,眼神却透着股专业的光。他翻看了王西华的病历,又仔细询问了症状:“王大爷,最近体重有没有减轻?有没有发烧、乏力?”

王西华点点头,声音沙哑:“瘦了十来斤,晚上老是觉得热,睡不着。”

李明华皱了皱眉,安排了一系列检查,包括胸片、血常规和HIV抗体筛查。HIV筛查是县里近年来的常规项目,因为本地老年艾滋病病例逐渐增多,卫生部门要求对高危人群加强筛查。王西华和小王都没太在意,以为不过是走个流程。

两天后,检查结果出来了。李明华拿着报告单,表情凝重地请父子俩进了诊室。他清了清嗓子,尽量让语气平静:“王大爷,您的咳嗽和体重减轻,可能是感染引起的。我们在您的血液里检测到了HIV抗体阳性,也就是说,您可能感染了艾滋病。”

诊室里瞬间安静得可怕。小王愣住了,像是没听懂:“艾滋病?医生,您是不是搞错了?我爸都这把年纪了,怎么可能得这个病?”

王西华坐在椅子上,双手紧紧攥着拐杖,嘴唇微微颤抖。他虽然看不见,但能感受到空气中的紧张。他低声问:“医生,艾滋病……是不是活不了多久了?”

李明华叹了口气,语气温和但坚定:“王大爷,您别慌。艾滋病现在不是绝症,只要规范治疗,很多人能活得很久。关键是咱们得弄清楚您是怎么感染的,这样才能避免进一步传播,也能帮您更好地治疗。”

小王的情绪却炸了:“怎么感染的?医生,您这话什么意思?我爸一个瞎子,天天待在村里,能去哪儿得这病?你们医院是不是检查错了?”

李明华没有被小王的激动影响,他耐心解释:“HIV主要通过血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老年人的感染途径和年轻人差不多,尤其是性传播近年来在老年人中越来越常见。2020年,全球50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已经达到810万,比2015年多了近300万。《柳叶刀》的数据显示,部分原因是年轻人感染后存活到老年,但也有不少是老年人新发感染。”

小王还是不信,瞪着父亲:“爸,你老实说,这到底怎么回事?”

王西华低着头,沉默了许久,终于开口,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我……我前段时间,找了个女人……给了点钱……”

这话像一颗炸弹,炸得小王彻底失控:“你说什么?嫖娼?你一个瞎子,六十多岁了,还干这种不要脸的事?你知不知道这病会传染?你害了自己,还要害我们全家!”

李明华赶紧打断:“小王,冷静点!现在责骂解决不了问题。艾滋病虽然严重,但通过规范的抗病毒治疗,病毒载量可以降到检测不到的水平,基本不会传染给家人。咱们现在要做的,是帮您父亲尽快开始治疗,同时查清楚感染来源,防止更多人受害。”

重建信任

接下来的诊疗过程并不顺利。小王对父亲的行为感到羞耻,拒绝陪同后续治疗。王西华自己又是个盲人,行动不便,心理上也背负着巨大的愧疚感。李明华意识到,治疗艾滋病不仅是医学问题,更是心理和家庭关系的挑战。

他特意安排了心理咨询师小张介入,同时亲自与王西华多次沟通。第一次随访时,李明华带着小张来到王西华家。老屋里光线昏暗,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霉味。王西华坐在床边,低着头,手指不安地搓着衣角。

“王大爷,我知道您现在心里不好受,但咱们得面对现实。”李明华拉了把椅子坐下,语气像是在跟老朋友聊天,“艾滋病不是您的错,感染了也不代表您就是坏人。重要的是,您得好好治疗,保护自己,也保护别人。”

王西华叹了口气:“李医生,我知道自己干了错事,害了儿子,也害了自己。我就是……就是太孤单了。眼睛瞎了,儿子一年回来一次,村里人除了嚼舌根也没人跟我说话。我就想着,找个人陪陪,哪怕花点钱……”

小张接过话头,声音温柔:“王大爷,您的感受我们能理解。人老了,孤单是挺难受的。但您知道吗?像您这样的情况,其实不少见。中国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的研究发现,现在老年人的性生活比15年前多了近一半。性需求是正常的,但不安全的行为可能会带来风险。”

李明华补充道:“对,尤其是像您这样通过非法途径找伴侣,很容易感染HIV。国家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50岁以上新发HIV感染者占总数的15%以上,农村地区尤其突出。很多老年人觉得‘我年纪大了,不会得这种病’,其实恰恰相反,老年人免疫力下降,一旦感染,病情进展更快。”

王西华听完,沉默了许久,终于问:“那我现在还能活多久?”

李明华笑了笑:“王大爷,只要您按时吃药,定期复查,生活质量不会差。抗病毒治疗(ART)现在很成熟,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规范治疗的患者,预期寿命跟健康人差不了多少。您得对自己有信心!”

老年艾滋病的真相为什么老年艾滋病患者越来越多?

根据《柳叶刀》2022年3月17日发布的声明,全球50岁以上HIV感染者从2015年的540万增加到2020年的810万,增幅惊人。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存活率提高:得益于抗病毒治疗的进步,年轻时感染HIV的患者能够活到老年。例如,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显示,全球HIV感染者的平均寿命已显著延长,部分患者甚至能活到70岁以上。新发感染增加:老年人的性活跃度正在上升。中国性学专家潘绥铭教授的研究表明,过去15年,中国老年人的性生活频率增加了近50%。但与此同时,老年人对性健康的认知不足,安全措施使用率低,导致感染风险上升。老年“性交易”:隐藏的危机

在农村地区,像王西华这样的案例并非个例。一些老年人因丧偶、孤独或家庭关系疏远,性需求得不到满足,便通过非法渠道寻找“伴侣”。国家疾控中心2021年的报告指出,农村地区老年男性通过性交易感染HIV的比例逐年上升,部分原因是:

性教育缺失:许多老年人认为艾滋病是年轻人的病,对安全套等防护措施不了解或不愿意使用。老年人的性需求常被视为“不正经”,导致他们不敢公开求助,转而选择隐秘的非法途径。经济因素:一些女性(如熊晓玲)因经济困难从事性交易,而农村的监管力度较弱,助长了这种现象。

如何预防和治疗?预防:

安全性行为:无论年龄多大,性行为时使用安全套是预防HIV的最有效方法。WHO建议,性活跃的老年人应定期接受HIV筛查。

性健康教育:社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性健康教育,消除 stigma,让他们敢于表达需求。

法律监管:加强对非法性交易的打击,同时提供合法的心理和社交支持,减少老年人走上违法道路的可能性。

治疗:

抗病毒治疗(ART):ART是艾滋病治疗的基石,可将病毒载量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显著延长寿命并降低传染性。《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早期ART可使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接近正常人群。

综合支持:老年患者常伴有其他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需综合管理。心理支持和家庭沟通也至关重要。希望的微光

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王西华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他的咳嗽减轻了,体重也慢慢回升。每次去卫生院复查,李明华都会陪他聊上几句,讲讲村里的新鲜事,鼓励他坚持服药。

小王的态度也在慢慢转变。一次随访中,他主动找到李明华,语气里带着几分愧疚:“李医生,我之前太冲动了,没想到我爸一个人在家那么孤单。我打算以后多回来陪陪他,也给他请个保姆,免得他再干傻事。”

李明华拍拍小王的肩膀:“你能这么想就好。艾滋病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去面对它。你们父子多沟通,比什么药都管用。”

村口的老槐树下,闲聊的老人依旧在聊着家长里短,但对王西华的议论渐渐少了。或许,他们也开始明白,孤独和需求是每个人的权利,而宽容和理解,才是这个村庄真正需要的温暖。

结语:老年人的需求不应被忽视

老年艾滋病的增加,折射出社会对老年人性需求的忽视和性健康教育的缺失。正如潘绥铭教授所说:“性是人一生的需求,不因年龄而消失。”我们需要以更开放的心态面对老年人的需求,通过教育、医疗和社会支持,让他们远离疾病的阴影,活出健康而有尊严的晚年。

0 阅读:8
敏博看健康

敏博看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