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十五日,御驾亲征的大顺皇帝李自成兵锋抵达居庸关,定西伯唐通不战而降,北京城门户大开。十七日半夜,大顺军由外城西侧的广宁门进入京师。甲申之变的亲历者钱士馨编纂了一部《甲申传信录》,提及十八日当天,李自成和崇祯帝朱由检之间曾经有过一场秘密谈判。
是日,贼遣叛监杜勋缒城入讲,盛言李闯人马强众,议割西北一带分国而王,并犒军银百万,退守河南,当局茫然无应。—《甲申传信录卷一》
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是在西北割据称王,明廷每年提供犒饷银百万两,大顺军可以协助平定其余义军及辽东清军。看上去很美好,可惜崇祯帝要是拿得出那么多银子,他李自成哪儿还有机会打到北京城呢?
崇祯帝自尽剧照
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祯帝在煤山(今景山公园)自缢殉国。当天上午,大顺军进入皇宫。那么问题来了,宫中那么多的妃嫔女眷都是什么样的下场呢?
崇祯帝宫眷孝节烈皇后
周氏,北直隶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大兴区)人,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册为信王妃。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信王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入继大统,成为大明王朝最后一任正牌皇帝,信王妃周氏也被册立为皇后。
据著名史学家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中的记载,周皇后在宫中处处以太祖马皇后、成祖徐皇后为榜样,一切女红纺织之类事务都亲自动手。而帝后之间也确实感情深厚,周皇后共为崇祯帝生育三子三女:皇太子朱慈烺、追封怀隐王朱慈烜、定王朱慈炯,坤仪公主、长平公主及昭仁公主。大顺军入城之时,皇帝含泪让皇后自缢殉国。
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暝,都城陷,帝泣语后曰: “大事去矣。”后顿首曰: “妾事陛下十有八年,卒不听一语,至有今日。”乃抚太子、二王恸哭,遣之出宫。帝令后自裁。后入室阖户,宫人出奏,犹云“皇后领旨”。后遂先帝崩。—《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周皇后剧照
可惜这样一位贤后,却有一位不成调的父亲。国丈嘉定伯周奎在危难之际一毛不拔,李自成入京后又屈膝投降,却依然被掠去了全部家产,成为全天下的笑柄。
三月二十日,大顺军发现了崇祯帝的遗体,随即将帝后二人一起暴尸于紫禁城东华门外,直到四月初四日才葬入此前去世的田贵妃坟园。清军入京后,将坟园改造为帝陵,称“思陵”。
清廷为周皇后上的谥号是“孝敬贞烈慈惠庄敏承天配圣端皇后”,简称“孝敬端皇后”。南明弘光朝廷上的谥号则是“孝节贞肃渊恭庄毅奉天靖圣烈皇后”,简称“孝节烈皇后”。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清廷去崇祯帝庙号,改谥周皇后为庄烈愍皇后。
崇祯帝思陵
袁贵妃
袁氏,信王府侍妾出身,朱由检即位后封妃,居于翊坤宫,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四月进封贵妃。总体来说,和田贵妃相比,袁贵妃不算得宠,也只为崇祯帝生下了一个女儿。
和周皇后一样,袁贵妃也奉旨自尽,不曾想绳带断裂,并未死去。崇祯帝见状即拔剑对其砍了几剑,由于事情紧急,未来得及查看血泊之中的袁贵妃是否已死,朱由检便匆匆离去。
大顺军离京之时,袁贵妃趁机逃出皇宫,流落到了雄县。清军入关后,派人将她接回到北京供养。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的时候发生了著名的“北太子案”,摄政王多尔衮还曾经让袁贵妃出面指认。
袁贵妃于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去世,享年五十岁。
又贵妃袁氏流落雄县民间事露,雄县令送入京,寻寓行人司致饩。—《北游录》
长平公主剧照
崇祯帝公主
北京城破之时,崇祯帝有两个女儿在世,分别是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朱由检亲手杀了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又砍断了长平公主的一条手臂。作为一个父亲,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手刃女儿,很难想象这位末代皇帝内心深处的痛苦和绝望。
城陷,帝入寿宁宫,主牵帝衣哭。帝曰: “汝何故生我家!”以剑挥斫之,断左臂;又斫昭仁公主于昭仁殿。越五日,长平主复苏。—《明史卷一百二十一·列传第九》
清军入关后,对幸存的长平公主不算太差,将她嫁给了原定的夫君周显。婚后不久,便于顺治三年八月十八日去世,年仅十七岁,当时已经有了五个月的身孕。
大顺皇帝李自成剧照
普通宫人
乱世之中人命至贱,女人则尤其悲惨。大顺军入宫之时,宫人魏氏表示“我辈必遭贼污,有志者早为计”,随即投入御河自尽,从死者近两百人。
有一宫人费氏,在投井后被钩出。于是自称长平公主,被送到李自成的面前。在发现其真实身份之后,李自成将费氏赏给了部将罗某。不曾想费氏极为贞烈,手刃罗某之后随即自尽。
费氏复绐罗曰:“我实天潢,义难苟合,将军宜择吉成礼。”罗喜,置酒极欢。费氏怀利刃,俟罗醉,断其喉立死。因自诧曰: “我一弱女子,杀一贼帅足矣。”遂自刎死。—《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明熹宗宫眷崇祯帝继承的是其兄明熹宗朱由校的帝位,熹宗驾崩之时年仅二十三岁,所以理论上说明亡之际他应该还有不少妃嫔在世。
孝哀悊皇后
张氏,河南祥符人,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被册立为皇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的时候张皇后有孕,据说被大太监魏忠贤和皇帝乳母客氏一起暗下毒手,以至于最终生下一个男婴死胎。若是这位皇嫡长子在世,崇祯帝也不可能即位。
懿安皇后剧照
据说熹宗临终之际曾对皇位继承人有过犹豫,而张皇后则是坚定的“信王党”,故而崇祯帝即位后对其极为敬重,为皇嫂上尊号曰“懿安”,称“懿安皇后”。
城破之际,崇祯帝不能对皇嫂下旨,于是派太监去传口谕,请懿安皇后自缢殉国。对于张皇后的结局,《明史》称其自杀身亡,享年三十八岁。当时也有野史称皇后未死,清代著名学者朱彝尊为此还特别做了一番辨别,认定懿安皇后殉国明节。
此后清廷将张皇后遗体与明熹宗一起合葬于德陵,不过并未给其上谥号。南明弘光元年(公元1645年)三月,弘光帝朱由崧为堂嫂上尊谥曰“孝哀慈靖恭惠温贞偕天协圣悊皇后”,简称“孝哀悊皇后”。
明熹宗德陵
皇贵妃范氏
范氏,出生地不详,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因生育熹宗长女永宁公主,被册封为慧妃。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因生育皇次子悼怀太子朱慈焴,进封为皇贵妃。
两个子女先后夭折,范皇贵妃也很快失宠,并因为得罪了客氏而被幽禁于宫中,直到崇祯帝即位生活才得以改善。大顺军入宫之时,范皇贵妃逃离皇宫。等到清军入京,她又回到北京,由清廷出资赡养。
皇贵妃任氏
任氏,出生地不详,据说是魏忠贤的侄外孙女,初封容妃。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因生育皇三子献怀太子朱慈炅,进封为皇贵妃。
魏忠贤剧照
大顺军入宫之时,任皇贵妃同样逃离了皇宫。据说她曾经冒充懿安张皇后到处招摇撞骗,并且在清军入京后回到京师,由清廷出资赡养。
良妃王氏
王氏,出生地不详,是和张皇后同一批入宫的选秀三甲之一。虽然没有选为皇后,但也被册封为良妃,在宫中地位颇高。
不过王良妃并无子嗣,明亡之后逃出皇宫,不知所终。
明光宗宫眷明熹宗和崇祯帝的父亲,是明朝著名的一月天子明光宗朱常洛。因其驾崩之时不过三十九岁,因此明亡之时仍有宫眷在世。
康妃李氏
李氏,出生地不详,在光宗还是皇太子之时便成为东宫选侍,生有皇四子怀惠王朱由模和皇八女乐安公主,一时间风头无俩。
光宗即位之时,本打算册封李氏为皇贵妃,可惜由于时间仓促,未来得及。皇帝驾崩后,李选侍又成为了明末三大案之一“移宫案”的主角。其实熹宗生母王才人,就是被李氏殴打致死,但她不但没受到光宗的惩罚,反而担负起了朱由校、朱由检两兄弟的抚养重任。
熹宗即位,降敕暴选侍凌殴圣母因致崩逝及妄觊垂帘状。—《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李康妃剧照
熹宗即位后,并没有追究杀母之仇,不但让李选侍迁居妃嫔养老的仁寿殿,还在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为其上尊号曰“康妃”。崇祯帝即位后,念及幼年抚养之恩,对李康妃也颇为优待。
北京城破之时,除了周皇后和两个女儿,崇祯帝只是让太监给懿安皇后和李康妃传口谕,请她们自尽殉国。此时的李康妃至少已经年过五十,不过她并无家国情怀,先是投降李自成,后来又落到了清廷手里。
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五月十八日,李康妃去世。此时距离明亡已经三十多年,她本人也应该已经年过八十。
李康妃之女乐安公主在京师沦陷之时刚刚去世,尚未来得及入葬。而驸马巩永固在写下“身受国恩,义不可辱”八个大字后举家自尽,和没骨气的丈母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他妃嫔
据史书记载,光宗后宫中其他在世的妃嫔还有这几位:傅懿妃、冯敬妃、邵慎嫔、张襄嫔,她们都在明亡之际逃出皇宫,事后又回到京师,得到了清廷的赡养。
其中傅懿妃生有光宗第五女宁德公主,其和驸马刘有福在明亡之时依然在世,不过生活十分艰苦。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曾写诗描绘宁德公主的生活,被著名史学家谈迁收录于其所著的《北游录》之中。
曾见天街羡璧人。今朝破帽迎风雪。卖珠易米反柴门。贵主凄凉向谁说。苦忆先皇涕漪涟。—《北游录·纪邮卷上》
崇祯帝朱由检剧照
至于崇祯帝的祖父明神宗朱翊钧,其后宫中去世最晚的是和嫔梁氏,一直活到了崇祯十六年(公元1643年),享年八十二岁,所幸没有遇见亡国之难。
结语:通过本文的梳理,我们可以发现一点,崇祯帝最在乎的无非这几个人:原配周皇后、两个女儿、皇嫂张皇后、养母李康妃,希望她们能够以身殉国,不要落入大顺军的手里。至于其他的后妃,乃至熹宗和光宗的宫眷,朱由检管不了,也不想管。
其实大顺军的军纪是否有后世记载的那么不堪,我看很有可能打一个问号。幸存的这些妃嫔,大概率都是在清军入京之前才有机会逃出皇宫。从史书记载来看,也没有哪个死在了大顺军的手上。
相比七十岁的时候还被清廷凌迟处死的朱慈炤,即崇祯帝第四子,女眷们的命运已经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