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史:封地制下,没人真心想救援安庆,数万将士阵亡

聊聊历史 2023-03-10 17:55:04

1861年,叶芸来苦苦哀求:“英王,赶紧撤了吧,保存主力要紧”。陈玉成不听,导致数万太平军阵亡,拉开了陈玉成败亡序幕。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的道理,陈玉成并非不懂,而是“封地制”下,太平天国山头主义盛行,陈玉成明知不可为,却依然“入坑”,这是太平军的悲哀。安庆,位于长江北岸,三面靠江,只有北面陆路通往集贤关,是太平天国长江要塞之首,是拱卫京师的门户。安庆的战略地位,不用多说,却没有镇守的可能,以及必要性。因为,安庆绝对守不住,早晚陷落;坚守安庆,除了增加伤亡,损耗兵力之外,没啥实际意义。一个残酷现实摆在太平天国面前:太平天国没有水师,安庆又靠近长江,在湘军的“围点打援”战术面前,几乎是毫无办法,否则武昌、九江、湖口也不会丢失。胡林翼整顿后的湘军,步兵、骑兵、水兵协同作战,深挖壕沟、构建堡垒,进行“围点打援”,凭借强大的水师,以及清朝相对雄厚的国力为依托,跟太平军拼消耗。九江、安庆,以及后来的天京陷落,太平军将士几乎都是在饿得连武器都无法拿起来的情况下,湘军才得以破城而入。每一次战斗,都是持续两年多,太平军被耗死。正面进攻,太平军没有重武器,想摧毁湘军的陆地防线,难度很大。对此,陈玉成也知道,但“封地制”下,安庆是自己的领地,更是政治资本。安庆是陈玉成的命根子,他不会轻易罢休,但安庆注定守不住,只会增加伤亡而已。那么,该如何是好呢?陈玉成接来的操作,将“封地制”的弊端暴露无遗。“封地制”下,城池、军队是诸侯王的生命,他们只顾自己的领地安全,而不在乎他人死活,更不愿意“火中取栗”,为一块并非自己领地的城池而战斗。李秀成、杨辅清、黄文金、林绍璋、陈坤书、赖文鸿等诸侯,对救援安庆没有积极性。其中,李秀成最猛,本人不去安庆前线,但派女婿黄金爱、吴定彩去协助。安庆是陈玉成的领地,按理说他会全力以赴,实则不然。陈玉成也保存实力,为了解救安庆,他不惜让诸侯王的军队打头阵,本部兵马则屯住大营,引起了众怒。1861年5月,陈玉成从湖北返回集贤关,麾下最精锐的小左队骑兵数万人,全部留在黄州、安陆、随州。参加安庆解围战的几乎都是步兵,但依然保存实力。

集贤关外赤岗岭,是刘仓琳等4位将领统帅的4千精锐步兵(小右队)。菱湖两岸则是8000步兵,负责掩护运粮船,给安庆城内运粮食,结果都被湘军水师拦截。湘军多隆阿、李续宜、鲍超负责“打援”,阻止太平军靠近“吉字营”,掩护曾国荃攻打城池。陈玉成没有和他们正面硬刚,而是派“友军”出战,让其他诸侯卖命。洪仁玕、林绍璋率3万兵马增援,大多是新兵,很快就被击败。为此,陈玉成决定亲自前往桐城,商议出兵方案,结果跟林绍璋吵了起来,场面很尴尬。陈玉成离开集贤关,让吴定彩率兵突破重围,进入安庆协助叶芸来。黄金爱负责断后,与湘军厮杀,掩护陈玉成去桐城,而英王本部兵马则镇守营垒,李秀成意见很大。陈玉成让队友“火中取栗”,结果吴定彩城池陷落后阵亡沙场。黄金爱与多隆阿死磕,身受重伤,被逼迫到芦苇中,靠血战厮杀才得以逃出生天,对陈玉成颇有怨言。赤岗岭、菱湖的太平军,因陈玉成离开,群龙无首,被湘军各个击破。其中,菱湖8000太平军投降,曾国藩背信弃义,全部屠杀;赤岗岭太平军阵亡一千多,其余全部被杀。救援不顺利,城内又缺乏粮食,太平军连皮革都拿来煮着吃。老鼠、麻雀、树根、野草,也几乎被吃干净。叶芸来无奈,多次请求突围,保存有生力量,但陈玉成不同意,让他坚守。其他诸侯也建议退兵,另想办法,不要跳入湘军的“火坑”,陈玉成也不采纳。陈玉成名义上是总指挥,他不惜得罪各路诸侯,将他们的兵马投入绞肉机。安庆陷落的前一天,陈玉成还拉着杨辅清,让太平军手持稻草,越壕进攻,结果被湘军的火器团灭,死伤过半。1861年9月,安庆陷落,太平军饿得没了力气,却依然进行巷战。结果,叶芸来、吴定彩等16000人全部殒命,曾国藩为激励士气,允许劫掠三天,不受约束,安庆成了人间地狱。

安庆之战惨败,太平军精锐损失数万,这是“封地制”带来的灾难。坚守城池,还是保存实力,诸侯王都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考虑,而不是太平天国的大局,结果便宜了湘军。陈玉成的主力损失殆尽,留在湖北的太平军骑兵(三江两湖居多,两广老兄弟太少)忠诚度又不行,这是他在寿州被苗沛霖诱捕,受凌迟处死的重要原因。

1 阅读:187

评论列表

美福5625

美福5625

2023-06-26 21:30

[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滑稽笑]

聊聊历史

聊聊历史

品味历史,获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