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033年,两个年幼的孩童在周朝王都镐京的大殿前玩耍。这二人一着天子服,一着诸侯服。华贵的衣裳丝毫挡不住孩童质趣的天性。其中年龄较小的着诸侯服的那位在侍婢的帮助下摘下一片桐树叶做成官员们朝见周天子所用玉圭的形状,有模有样地低头向年长的着天子服的那位朝拜。
而年长的孩童端坐在陛下,样貌虽充满青涩和童稚,但自身的天子之气却在无形中显露了出来。只见他抬手向年幼的孩童示意,让他起身。然后说道:“等叔父把唐寇剿灭,我把唐地封给你做食邑”。此一言被侍立在一旁的史官听了去,然后就把着天子服那位的话原封不动地记载了下来。
这两个孩童不是别人,年长的一个正是当今天下共主的周天子——周成王姬诵,年幼的一个却是他的弟弟姬虞。二人的母亲名为邑姜,是太公望姜尚的女儿,武王的王后。彼时周武王已完成伐商大业,心力憔悴、身心俱疲而亡。周公旦见侄儿成王幼年,无法承担天子重任。于是周公力排众议,不就国于鲁,而是留在镐京当了“摄政王”。
周公的本意虽是为了力挽狂澜,挽救新生的尚在襁褓之中的大周。但在旁人的眼里,他的行为却莫名有些阴谋在里面。就连周武王的另外三个弟弟管叔、蔡叔和霍叔都觉得周公别有用心。更遑论太公姜尚和王后邑姜及诸位大臣了。可一向谨言慎行的周公,始终没有露出任何破绽和把柄,一言一行完全就如圣人一般。
按捺不住的管叔、蔡叔和霍叔纠合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讨伐周公。原本管、蔡、霍三人封于殷商旧地就是为了监视武庚和治理殷商遗民,和武庚本就矛盾丛生。周公擅政的举动,反而把四人一起给组合到了一起。曾经殷商的附庸——奄国、薄姑、古唐国等共计十七个诸侯国也一起响应。史称“三监之乱”或“武庚之乱”。
为了打消众人疑虑和提高自己的威望,周公旦打着周成王的名义,决定亲自东征。在姜尚的协助下,周公最先平定了管、蔡、霍三监之地,把主谋管叔处死,蔡叔被流放到偏远之地客死他乡,而霍叔被贬为了庶民。
第二步开始处理民心不附的殷商旧族,在大周两大顶尖智慧的合作之下,武庚很快就被诛杀伏法。事后,周公旦又进行了长达三年的东征,只为剿灭唐、薄姑等国。
趁着周公东征之时,在镐京,在有心人的唆使下,周成王和弟弟叔虞就发生了先前的一幕。等到周公东征凯旋而归,史官在朝堂之上把周成王和叔虞二人的戏言提到了明面之上。尽管周成王说自己当时只是和弟弟的戏言,当不得真。但史官以“天子无戏言”的话,不仅使周成王哑口无言,就连想要驳斥史官的周公也无话可说。
这时,王后邑姜才缓缓地讲述起了她怀着叔虞时做了一个梦:她梦见上天对周武王说:“我让你的王后邑姜为你孕育一子,就给他取名为‘虞’吧,我把唐地给了他”。等到我姬虞出生的时候,我和武王发现,虞儿的手掌果然有“虞”的掌纹。王后邑姜的话,娓娓动听,摄人心弦。只见她讲了自己的梦,又把姬虞叫到自己的跟前,摊开他的手掌,果然应验。
史官“君无戏言,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等话,站在礼制和大义之下,本就将就以礼治国的周公又怎么去辩驳于他呢?而王后邑姜的梦又夹杂苍天鬼神之语,这是上天和已经故去的武王的安排,谁又敢违背呢?两相逼迫之下,周公只要把唐故地,也就是尧后人的领地分封给了姬虞,史称他为“唐叔虞”。
唐地位于黄河、汾河以东,方百里之广。有沃野千里,农业和文化开发较早。唐叔虞能分封到此,其实就是西周初年,贵族们的政治博弈。周武王英年早逝,周公旦空降摄政,这难免不会影起其他贵族们的恐慌。尤其是太公姜尚和王后邑姜。周的建立,以姜尚功劳为最,如今被周公夺取辅政大权,有可能周公会取成王而代之。
为了保住外孙的天子之位,姜尚和邑姜就自导自演了这么一出孩童戏语。其目的只不过是想逼迫让周公认同把姬虞封在唐地,以拱卫周成王。三监之乱后,姜尚被周公限制在了齐地,还让自己的儿子姬伯禽代替自己做了鲁国的国君监视姜尚。齐地远离周都镐京,中间隔着数个诸侯国。姜尚让姬虞封于唐,唐恰好紧临镐京。姜尚和姬虞的领地相连,给了他能直接掣肘于周公的机会。
不管周公旦又没有反意,姬虞被封于唐,姜尚都能有力地面对镐京的变故。唐叔虞去世后,他的儿子姬燮迁都于晋水之畔,改国号“唐”为“晋”。此后,姬虞的后人凭借着晋国发达的农耕技术和先进的文化,独霸天下诸侯一百多年,有力地拱卫了周天子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