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船如天上坐——张岳军珍秘石涛《杜甫诗意册》

沐清扬说史 2024-11-19 04:09:45

石涛,天纵之才,其画山水、人物、花卉、走兽、兰竹,无一不能,无一不精,而以山水成就最高,“峥嵘奇崛,磊磊落落”,绝不重复、雷同,总能新意迭出,气象日新。

石涛生平好杜甫诗,其一生留下的绘画作品中,总不离杜少陵的清澈高朗和沉郁顿挫。此《杜甫诗意册》十开,风格浪漫、色彩微妙,石涛择取杜甫诗中极精微的妙句构境,高江急峡、断崖绝壁、淡云疏雨、冰雪斜阳,或幽奇,或雄远,或空旷,或郁茂。总之,一幅有一幅之境界,一幅有一幅之笔墨趣味。画幅虽小不盈尺,然格局阔大,笔苍墨润,诗情与画意融合,显示出石涛作为文人画巨子的不凡创造力。

此册曾经张学良、张群、赵丛衍递藏,册页锦套由张学良太太赵四小姐手工缝造。

Lot 2631

石涛(1641-1707年后)

杜甫诗意册

册页(十开) 设色纸本

13.5×20 cm,约0.2平尺(每幅)

RMB: 35,000,000-45,000,000(10)

钤印:老涛(二次)、痴绝、清湘老人(二次)、元济(三次)、苦瓜(三次)、前有龙眠济(三次)、头白依然不识字(二次)、瞎尊者(3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石涛》54印,210页)

鉴藏印:邦怀珍藏、汪上珍珍藏、烟云过眼、尚真过眼、无所用心惟乐此身、汪星儒印、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岳军所得、邓氏、仕勋、怀石楼珍藏记(二次)、仕勋心赏(二次)、邓仕勋藏(二次)、仕勋墨缘(五次)

出版:

1. 《石涛画集》,图30-35,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60年3月版。

2. 《艺苑遗珍·名画第四辑》,图版30,香港开发股份有限公司,1967年。

3. 《石涛的世界》,第106-1147页,台湾雄狮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73年9月。

4.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第118-119页,图S15-015,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1982年7月。

5. 《石涛画集》,图54-59,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7月版。

6. 《石涛书画集》第一集,第220-23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年12月。

7. 《石涛画选》,第6、24、28、34、50、52页,荣宝斋,1986年1月。

8. 《文物集珍》,第28-34页,香港广雅社,1986年6月。

9. 《石涛世界》,第18、52页,荣宝斋,1988年3月。

10. 《石涛书画集》一册,第73-77页,台湾中华书画出版社,1993年9月。

11. 《石涛书画集》第一集,第220-237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6月。

12. 《典藏》第八十二期,第149页,典藏艺术杂志社,1999年7月。

13.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丛书石涛》(上册),第178-182页,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年1月。

14. 《世界周刊》第995期,第24页,美国世界日报,2003年4月13日。

15. 《世界周刊》第1197期,第14页,美国世界日报,2007年1月14日。

16. 《东方艺林》第237期,第6页,华人时刊社,2007年3月。

17. 《涤砚草堂珍藏画集》,第66-77页,爱莲居艺术出版社,2008年。

18. 《名家谈收藏》(经验编·下集),第92页,华人收藏家大会组委会编,东方出版中心,2009年7月。

19. 《中国收藏》第140期,第92-93页,中国收藏杂志社,2012年8月。

20. 萧平著:《奇峰相映两画僧——涤砚草堂珍藏八大山人石涛作品欣赏》,2012年12月。

21. 陈国平著:《石涛》,第158-160页,广西美术出版社,2014年8月。

22. 何恭上编:《张大千与石涛书画》,第7、131-135页,台北艺术图书公司,2016年。

23. 朱良志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图27-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24. “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暨国际学术研讨会”新闻发布会,2019年3月28日。

26. 扬州晚报第A13“石涛笔下17世纪的扬州”,2019年3月31日。

27. 扬州晚报第一版A14月4日。

28. 扬州晚报A12版,2019年4月7日。

29. 南京晨报A6A11版,2019年4月9日。

30. 中国书画报第14期,2019年4月9日。

31. 扬州广电报“新闻女生玩收藏”,2019年4月12日。

32. “江苏新闻广播”2019年3月28日。

33. 《南京研艺艺术》3月28日。

部分出版物书影

著录:

1. 吕佛庭《观张氏珍藏石涛大师双璧书画记》,《畅流》第21卷第7期,1960年5月。

2. 鲍少游《石涛与大千》,第36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年5月。

3. 江兆申《记张岳军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的石涛、八大、石谿、傅青主剧迹》,《故宫文物月刊》第五卷第二期,1987年5月。

4. 朱良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第705页,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

展览:

1. “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文旅局、扬州文联、扬州迎宾馆,2019年4月3日。

2. 扬州书画三百年特展国际学术研究会会场,扬州迎宾馆,2019年4月4日。

《杜甫诗意图》研究

文/朱良志

何绍基《跋苦瓜和尚画少陵诗意册》云:“苦瓜和尚作小帧画,至精警盖世,若作大幅往往气局散缓。意其人似狂实狷,故其画理之精妙至此。”对石涛的杜甫诗意小册给予很高评价。

石涛生平好杜诗,他的诗也深受杜诗影响。他一生留下的绘画作品中,总不离少陵的清澈高朗和沉郁顿挫。其中,有大量以杜甫诗意为题的作品。世所流传的此类作品,只有少部分是石涛真迹,另有大量的代笔、伪品行世。对这些作品的清理,对理解石涛整个艺术的精神是非常必要的。

一、两件石涛《杜甫诗意图》真迹

我不知何绍基所言“精警盖世”册页何指,但传世有两件石涛《杜甫诗意图》册页,真可当此评,可谓传世石涛作品“精品中的精品”。一件是上世纪初藏于日本、至今不知流落何方的八开山水图册;一件是纽约涤砚草堂所藏之《杜甫诗意册》(即张岳军藏本)。本章对流传石涛款《杜甫诗意》梳理,就由这两件作品谈起。

日本中央美术社1926年出版桥本关雪《石涛》一书,书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影印石涛六件作品,第二部分则是对石涛的研究。在所影印作品中,一册署为白沙村庄所藏的八开《山水画册》列为第一(参考图),可见桥本先生对此作的重视。

参考图 :桥本关雪藏八开《杜甫诗意册》

中国嘉德 2017 年秋季拍卖会第 1902 号拍品,成交价 :RMB 5520 万

此为石涛不多的细笔山水,纸本墨笔,无系年。从用印和笔墨情况来看,当是石涛南还之后的作品,成于大涤草堂建成之前,与其客居白沙翠竹江村时(1695-1696)所作风格相近。无上款,但不能排除为赠友之作,或许此八开只是一套册页中的部分。此作置意微妙,可谓苦瓜活络之心和少陵玲珑之意的融合,具有极高艺术价值。

纽约涤砚草堂所藏石涛《杜甫诗意册》,十开,纸本设色,纵13.5厘米,横20厘米,未系年。此为石涛大涤堂期作品,时间比上举八开山水册晚,所画内容与上举八开册页有相同之处,然风味又有不同。前者乃细笔山水,此册风格浪漫,色彩微妙,画得更放松。二者一精致,一放旷,构成了石涛《杜甫诗意图》册页中两种不同的范本,显示出石涛作为文人画巨子的不凡创造能力。

签条:1.清湘画册。天门徐氏藏本。破翁。 钤印:破

2.湘道人真迹。第一神品。益藩题。

3.清湘道人真迹。第一神品。子湘题。 钤印:兰

画册前有天门徐破翁所题封面“清湘画册”,拖尾有王己千等题跋,本为张学良、赵从衍、张群旧藏,后归王己千,今归纽约涤砚草堂。据涤砚堂主介绍,此作张大千、王己千等多次临过,是一件脍炙人口的作品。

第一开题:“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钤“老涛”白文小长印。右下有“痴绝”朱文押角印。画山峡中的咆哮,极有气势,皴法是石涛独有的荷叶、披麻、牛毛等混合法,水如从天泻下。在这震撼的气氛中,有数间临水屋宇藏于危崖之后,静寂而立,真奇构也。

第二开画老杜“澹云疏雨过高城”诗意。题识下钤“老涛”白文印,左下有“清湘老人”押角印。画古城在一场急雨中的变化,感觉捕捉极为细腻,澹云疏雨,在墨与色的氤氲变幻中显出。

第三开画老杜“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诗意。有“元济”“石涛”连珠印。画春水泛滥,漫过堤岸,给人满眼皆水的感觉。远方是一痕黛影,没有勾勒,全以淡墨和青绿染出,近处是老柳染绿、屋舍人家。暮年中的画家,看春水满天的感觉,有欣喜,有惆怅,又有沉寂。

第四开画老杜“渔人网集澄潭下,买客船随返照来”诗意。后钤“前有龙眠济”印,左下有“搜尽奇峰打草稿”白文押角印。不画晚霞中的渔市,而刻画一片和融的境界,色彩幽淡,风格沉稳。远处青山隐隐,中段山峦起伏,如浪一样翻滚,近处渔网初张,几艘小船从远山的缝隙中挤出,近景右边侧屋舍俨然,春树迷离。老辣纵横,笔触中的节奏令人绝倒。

第五开画杜甫“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诗意。钤“老涛”白文小长印,左下角有“头白依然不识字”白文押角印。画落日余晖中的山村,两人打柴行于山路上,暮霭将起,朦胧初现。随着艺术家的笔触,这山村似渐渐沉入迷离的夜色中。

第六开题:“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后钤“前有龙眠济”白文印。上举白沙村庄所藏画册第六开也画秋水夜航之境,两相比较,前者雅净闲逸,此则老境斑斓。横向推展的题识也似乎在跳荡,远山染出的淡淡一痕,忽在隆起处有一豁口,这是任何仿作者也无法重复的天成之处。

第七开画老杜“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诗意。钤“元济”“苦瓜”连珠印,右下钤“瞎尊者”朱文押角印。画有一种凝结的感觉,山既是地上的山,又似是天上的云,正“石为云根”之谓也。山作浪,树蓊郁,在云烟笼罩中,飘摇,跳荡。

第八开画老杜“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诗意。钤“前有龙眠济”白文印。或许此册就是赠真州白沙翠竹江村中的朋友,若如是,此画在点题。山村月色下,门前篱落间,两人拱手而别,似乎树也温柔,山也温柔,是迷蒙中的缱绻。

第九开画老杜“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诗意。钤“元济”“苦瓜”连珠印。斩截利索,画高岸阔江之景,山色绵延,水面空阔,归云拥树,返照入村。石涛具有这透关之手,每于微妙处脱出。

第十开画老杜“涧道余寒历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诗意。钤“老涛”白文椭圆小印,左下有“清湘老人”朱文押角印。这是此册中唯一之冬景。涧道雪树中,点染些红色,或是红梅,或是红叶,艳艳绰绰,真乃幽玄之境也。此真得《二十四诗品》中“清奇”一品之趣:“娟娟群松,下有漪流。晴雪满汀,隔溪渔舟。可人如玉,步屧寻幽。载瞻载止,空碧悠悠。神出古异,淡不可收。如月之曙,如气之秋。”

这套册页,追求天成趣味、野逸格调、沉静气象、老辣做派,无忸怩,无造作,无曲折的盘带,只是直心道场。所选择的杜诗,都是极精微的妙句,石涛将其拈出,以自己的当下所感、眼中所观,去体味它,将自己的生命化入鲜活的体验中。这是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至高显现,是真正的诗情画意。此一传统在当代画坛最是缺乏。有的画家功夫不错,但缺少的是这一份修养,这一份灵心独运的能力。

——摘自朱良志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

石涛《杜甫诗意册》的递藏

张学良与赵一荻

赵一荻手工缝造本册页之锦套

张学良(1901-2001),字汉卿,号毅庵,辽宁海城人。虽出身尚武之家,后又执掌军政,但自幼好文,与翰墨结缘,与雅好丹青的袁克文、张伯驹、溥侗并称“民国四公子”。收藏富其精,煊赫的藏品有东晋王献之《舍内帖》、唐李昭道《海市图》、宋郭熙《寒林图》等。

其夫人赵一荻(1912-2000),又名绮霞,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又称赵四小姐。出身于一个颇有名望的官宦之家。其父赵庆华,曾任东三省外交顾问,并官至交通次长,为人耿介不阿,为官清廉。1928年(一说1927年)与张学良相识于天津,后历经沈阳、北平、西安事变、幽禁。陪伴张学良72年,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女性。她自幼接受良好的教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典型的名门闺秀。她还钟爱画画,曾在沈阳“湖社”学画,是张大千关门弟子。

素负精鉴雅誉的张群

张群(1889-1990),字岳军,四川华阳县人。近代政界元老。早年就读于保定陆军速成学堂,后赴日本振武学堂学习。其后参与辛亥革命、护法运动等,先后担任军政部次长兼工署署长、上海市长、湖北省政府主席、外交部部长、西南军政长官等职。

张群、张大千、张学良合影

岳军先生嗜好艺术,公事之余,寄情书画,以“中行庐”为斋名,置身于中国书画的鉴赏和收藏。他从1950年开始出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共同管 理委员会理事,对馆内文物的呵护和宣扬,作出了极大的贡献。他曾说:“我在数十年前,便留心古人书画。总以为前人心血,后人又责任加以珍护。几十年来,留心照拂,尤其是在战时迁徙匆忙之际,如保赤子,辗转搬运,遭遇过不少困难,也更增加了对古物的珍惜。”

1987年《故宫文物月刊》中刊载江兆申《记张岳军先生捐赠故宫博物院的石涛、八大、石谿、傅青主剧迹》一文

此本石涛《杜甫诗意册》于1920年代即归岳军先生所有,并随着他辗转各地,数十年来始终被视若珍宝,带在身边悉心呵护。庚午、壬申年间(1930-1932年),张大千曾与他共同赏玩;癸酉(1933年)初冬及丁丑(1937年)夏仲,李宣倜(1883-1958)欣赏,且在借观之后于册后留下跋文;1960年4月,吕佛庭(1911-2005)特地前往台北张公馆,以欣赏岳军先生所收藏的石涛作品,目睹之后,盛赞此册为“稀世之珍”。

张群鉴藏印“岳军所得”

1960年《畅流》刊载的吕佛庭《观张氏珍藏石涛大师双璧书画记》

……

大件看完,主人又出示两本册子。一本是写陶诗,一本是写杜诗。前者为张大千所藏,法国影印本。后者为原本。两者均为八幅,都有彩色,可以说是姊妹作。每幅画都题有古人诗句。如写杜诗题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与“夔府孤城落日斜,每倚北斗望京华”等句。石涛的话,彩色者更为名贵。这两本册子也可以算是稀世之珍了。

……

李宣倜(1883-1958),字释堪、释戡,号苏堂、太疏,别号阿迦居士,晚号蔬畦。福建侯官(福州)人。世代书香,祖母为两江总督沈葆桢之女,妻为林则徐曾孙女。早年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步兵科。归国后,曾任慈禧太后御前侍卫。后历任大总统侍从武官、大总统军事幕僚、币制局参事、国务院秘书。1927年特授文威将军,晋陆军中将。后又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行政院参议等职。1957年,聘为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

李宣倜题后页:余旧有诗云:老柳参差覆碧湾,翔禽高下点青山。分明一幅清湘画,著我题诗野店间。癸酉(1933年)初冬,岳军先生出示此册漫录卷尾,它日当一一为诗题之,李宣倜。 钤印:无边华庵

丁丑(1937年)夏仲,复借至山斋展玩逾月,属内子卫嫣漫临一过,倜又记。 钤印:释戡

李宣倜虽为武将,却雅爱文艺。早年习诗,师法苏东坡,故将其书室命名为“苏堂”。能填词谱曲,为梅兰芳的诗词老师,曾与齐如山共同创作了京剧《天女散花》《黛玉葬花》等名剧。还精通书画、金石鉴赏,章草书法独步海内,是南京中山陵孙中山《三民主义》碑刻书写者之一。著有《苏堂诗拾》。

张群与张大千的书画缘

张大千与张群合影

20世纪20年代,身居上海市长要职的张群醉心收藏石涛、八大山人的书画,因向张大千求购仿石涛笔意的画作,二人相识。张群年长大千十岁,先生籍贯华阳,大千生于内江,两人同乡同宗,彼此欣赏。张群喜爱大千的画,赞叹他超人的艺术才华,而大千则敬佩张群的为人,“如兄如师”。大千还曾对友人道“凡是要好,须问岳老”两人是“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

石涛《写竹通景屏风十二幅》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张群捐赠)

张群与张大千两人的交往维系终生,友情绵延半个多世纪。这主要的归因于两人在艺事方面最为契合,他们均嗜好石涛、八大等人的书画,每有所获,必分享喜悦,各相竞胜。1958年张群七十寿诞之际,欲将所藏石涛剧迹《写竹通景屏风十二幅》(李瑞清称赞为“天下第一大涤子”,后捐赠台北故宫博物院)影印分赠友人,嘱张大千作序。大千序文以石涛贯串全文,回忆二人相识相知经历,原来,此石涛《杜甫诗意册》正是二人相识之初,张群向大千展示的藏品。

张大千 《行书〈张岳军先生印治石涛通景屏风〉序》释文(节选):

民国庚午、壬申之际,予居上海,华阳张岳军兄适为市长,相见甚欢。二人同嗜石涛、八大书画,每有所得,辄相夸示。岳军得石涛写《杜诗册》,楷书《道德经》及八大写《东坡朝云》轴,颇以自矜。……

最后岳军得石涛所绘通景屏风十二幅,先师李文洁公题为“天下第一大涤子者,生平所见实以此为最”,予乃折服。岁月易得,今忽忽已二十余年矣。二十余年国家多故,予散迹四方,西出玉门、南居身毒,近复投荒南美,环历全球数次,就所见所得二公书画,并未有逾此者。

香港船王赵从衍

赵从衍(1912-1999),江苏无锡人。毕业于上海东吴大学,为执业律师,之后创办华光船务,跟包玉刚环球船务、董浩云东方海外并称世界三大船王。

他退出商界后,乐于收集古董书画,其华光草堂的藏品,洋洋大观。虽然他最丰富的收藏是瓷器,曾把所藏清代中叶以后一部分的瓷器,借给香港中文大学开了一次展览会,仅从展出的这一小部分看,便可见其收藏之精,气派之大。由于他不惜重金觅求,所藏的书画中不乏博物馆中才得一见的珍品。其藏有一幅宽四尺高六尺的石涛,画上亦有张群藏印。

《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T.Y. Chao Family Foundation 赵从衍)

此册由赵从衍夫妇所设立的赵氏基金会珍藏,于1983年出版于美术史家铃木敬编的《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二卷中。

张大千、王季迁多次临摹本册

张大千对于本册,可谓情有独钟,曾多次进行临摹,时间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延续至80年代。他常取本册其中一开的诗意来作画,且不拘泥于形制,所创作的作品既有小巧的扇面,也有稍大尺寸的条幅;在表现手法上也不受限制,既有课堂上用于示范的作品,也有他晚年独具特色的泼彩作品。由此可见,本册所蕴含的画意对张大千的艺术创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深刻影响。

其中尤为显著的呈现,当属收录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张大千》里的《山水四条屏》。这套作品选临了本册中的八开,既保持画面构图的一致,亦不拘于石涛原样,保留大千自家面目。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藏画 :张大千》《山水四条屏》

此外,著名旅美画家、鉴藏家王季迁,也曾临摹此册最后一开雪景,独署“己千”款,并于本册后留下了题跋:“清湘道人写杜工部真迹神品!”

王季迁于本册末幅钤“王季迁海外所见名迹”印

王季迁题后页:清湘道人写杜工部诗意真迹神品。王己千溪岸草堂拜观并识。 钤印:王季迁

王季迁临摹本册最后一开雪景,署“己千”款

王季迁(1907-2003),又名季铨,字选青,早年别署王迁、纪千,后取《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之意而署名“己千”。明代著名学者、宰相王鏊之兄王鎜(字滌之)十四代嫡孙。幼承家学,十二岁便擅绘人物,十七岁随继母拜表舅顾麟士为师,研习书画。顾氏乃“过云楼”楼主顾文彬之孙,以画闻名,工山水。1928年,王季迁赴上海东吴大学修习法律,并成为吴湖帆的入室弟子。

他常住在吴家,不但得观梅景书屋珍藏,又随湖帆拜访庞元济,饱览“虚斋”庋藏。其时,湖帆名重沪上,求其鉴定古画名迹的人络绎不绝,使季迁有机会从实物鉴定中学到许多宝贵的经验。1935年,与吴湖帆、叶恭绰、张葱玉等人应邀出任伦敦中国艺术国际展览会筹备委员会顾问。后与孔达合著研究中国画重要参考书《明清画家印鉴》。1947年,受刘海粟赞誉西方艺术影响,赴日本学习。次年,随妻移居香港,后旅居美国。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中国绘画史册,任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顾问,为备受海内外书画界肯定与推崇的鉴定大家。

0 阅读:0
沐清扬说史

沐清扬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