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致陈柱草书《千字文》、李白《草书歌行》

沐清扬说史 2024-11-16 03:44:22

黄宾虹(1865-1955)

←按住图片向左右滑动可浏览全图→

Lot 2600

黄宾虹(1865-1955)

致陈柱草书《千字文》、李白《草书歌行》

手卷 水墨纸本

甲戌(1934年)作

引首 27.5×81.5 cm. 约2.0平尺

本幅 32×1055 cm. 约30.4平尺

后纸 32×30 cm. 约0.9平尺

RMB: 8,800,000-12,800,000

题识:。 千文自来书家临摹甚众,余惟以意为之,不规规于尺寸。柱尊先生出素纸属为书此,余附李供奉诗。班门弄斧,聊博一笑。甲戌,黄宾虹。

钤印:青照台

引首:马国权(1931-2002)题:狂素风流。马国权敬题。钤印:马国权、达堂

后纸:

(一)马国权跋:宾虹老人以绘事、鉴赏及著述名海内外,所书古籀世所多觏。唯狂草罕以示人。此卷自云取法怀素,然易圆转为方折,实另辟蹊径。跌宕率真,极饶天趣。卷末书李白诗,尤是宏放。询宾老生平第一书作。幸获拜观,谨志雅缘。庚午(1990年)夏月,马国权敬跋,时客香江。钤印:达堂、马国权印

(二)赖少其(1915-2000)跋:庚午夏从日本归国途经香港,赖少其观并拜。钤印:赖少其

上款:“柱尊先生”即陈柱(1889-1944),字柱尊,别号守玄,室名守玄阁,广西北流人。著名史学家,国学家。师是唐蔚芝,留学日本。先后加入南社、中华学艺社。历任无锡国专、大夏大学、暨南大学教授等职,又任广西大学筹备委员、安徽大学校长、交通大学中文系主任。治学之外又工书法,擅魏碑,著作甚丰。民国初年与黄宾虹相识,过从甚密。

陈柱

出版:

1.《书谱双月刊》第八卷第一期(总第四十四期)第29-57页,香港书谱出版社,1982年。

2.《书谱双月刊》第八卷第二期(总第四十五期)第54-72页,香港书谱出版社,1982年。

3.《黄宾虹书法集》,第51-52页,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年。

4.《历代千字文墨宝》,第六册,第277-314页,吉林美术出版社,1997年。

5.《名家翰墨丛刊·C7黄宾虹/草书千字文》,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

6.《中国名家法书全集·7·黄宾虹/草书千字文》,文物出版社,1997年。

7.《中国书法家全集 · 黄宾虹》,第52-81页,封面、封底,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8.《近代书林品藻录》,第96-97页,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年。

出版封面

来源:中国嘉德2010春季拍卖会,第1092号拍品。

陈柱

外观图

宾老生平第一草书长卷

陈柱与陈寅恪、陈垣并称“民国三陈”。对于经史子学的考证,对于春秋学的建构,在语言学、文史哲、书画艺术、教育学等方面的建树,可称为民国国学大家。其早年以作诗为优长,诗歌不仅是陈柱持续终身的爱好,也是打开国学大门的钥匙。陈衍称赞他:诗才恣肆。并向诗坛前辈陈三立力荐陈柱。其一生留下132种著作,一千余万文字,遍及经史子集。如此巨大的写作体量,在民国诸位国学大家中也实属罕见。

他写的《中国散文史》,被誉为“中国古代散文的开山之作”,《墨学十论》是现代墨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力作,因写作《公羊家哲学》被称为“民国最后一位新经师”,他的《国学教学论》、《国文比较研究法》被认为是实施国文教学比较法的先驱之。其一生热爱文学、艺术与藏书,康有为题“十万卷藏书楼”。吴经熊称赞陈柱是“以诗人而兼哲学家,博览全书,而独具卓尔。”

作品局部

陈柱在1921年任无锡国专教授,此后,又历任上海大夏大学、暨南大学、光华大学、中国公学、交通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校长等职。陈柱的子女们也是一门风雅。其长子陈一百为著名的教育家,早年留学美国,担任过广西大学文学院院长等多所大学的教授、院长。二儿子陈三百投笔从戎,三儿子陈四百为高级工程师。其女儿成为画家、教师、舞蹈家。

1935年,黄宾虹在广西南宁讲学、写生,左起为陈柱、黄宾虹。

黄宾虹致陈柱尊信件

黄宾虹与陈柱尊,两人年纪相差悬殊,却因诗书画同源同理,相与为忘年交。陈柱先生在为黄宾虹先生的山水画册作序时,深情回忆了当年两人相识的情景:“余识先生于三十载前,时方弱冠,先生长余三分之一,长身鹤步,奇气郁勃眉宇间,盖黄岳之精,以一身聚之者, 一见相与高睨大谈,举所摩元人精品以赠,遂为忘年尔汝之交。”二位先生遂于上海相识并订交。陈柱女儿陈松英曾撰文提起二人交谊:“先生与家大人交情至深。家大人尝谓民元二之间,已识先生于海上,时家大人肄业南洋公学,即今交通大学也。其时家大人年方二十左右,先生年长家大人以倍,然家大人至先生家,蒙享以大麹之酒。先生又尝到南洋公学晤家大人。家大人尝谓古人称‘北海忘年而下交’,无以过也。家大人最爱先生书画,前后所获数十事 , 满悬四壁,而尤时时展视先生山水画。

”陈柱尊博通国学,深谙诗书画同源之理,遣三女蕙英拜师黄宾虹学画。他告诉女儿:“现代画家,以汝师黄宾虹先生为最,其书法亦甚工。余越园以宾翁之篆,为自明以来所未有,盖善学盂鼎,而能以篆笔为篆字者也。其狂草学怀素,亦今人所不能及。即画上题款之字,看之似无他奇,而安和舒适,非曾用力于二王者,不能为也。”

其深爱黄宾虹书画,家藏数十幅,且竭力为之刊布和传扬。1935 年 6 月 -1937 年 7 月,陈柱主编《学术世界》杂志,发行两卷共十七期,刊载黄宾虹书画十余幅,均属书法绘画之精品。1928、1935 年,陈柱和黄宾虹先生两次应邀到广西进行暑期讲学,偕游桂林山水,同游陈柱的故乡北流萝村、勾漏洞天等胜景,留下许多诗文画作相映成趣。黄宾虹绘《桂林山水册页》、桂林山水长卷《八桂清游图》等,并题诗其上赠与陈柱。陈柱则写有《八桂清游图记》、《忆旧游》等文,记叙他和黄宾虹等人畅游桂林山水的惬意。至晚年,黄宾虹与陈柱书信往来频繁,单保存下来的黄宾虹致陈柱书信计有六十余通之多,两人知人论世,谈学论诗,评书品画,记录下许多志趣相投。

引首

后纸

宾翁在书法上造诣颇深, 他精通古文字学, 熟谙钟鼎铭文及汉魏名碑,一生致力最深的是殷商两周古文字。其书法以篆书和行书为主,篆书苍古秀润,行书笔无定迹,信手书来,萧散有致。并以碑入画,以画入书,达到了非常人所能备能及的气格境界。黄宾虹青少年时期,崇尚碑学,于《郑文公碑》、《石门铭》等下过苦功,同时勤于帖学,历代名帖无所不临,尤醉心于颜真卿《争座位帖》。“朝夕揣摩”,至四十余岁,他的行草书基本形成自己的格局,笔意非常凝练典雅。

其作品中超然的笔意,大巧若拙的情趣是充分体现黄宾虹书法风格的。“能作至密,然后疏处得内美”大小错落,轻重缓急,富有动感。笔意相连,虚实万变, 字字相扣,气贯全篇,如柳枝蝉联,清波鱼贯,飞毫用墨, 宾翁飞扬灵动的笔法是纯熟的, 气与韵是和谐统一的。这种美的感受充斥了整个作品欹正倾侧的结字态势。从而大大增强了布白的艺术效果所蕴涵的无穷意味, 给人以新颖含蓄的感悟。东坡云:“书无意于佳乃佳”,反映了黄字特有的遒劲挺拔之韵味,以及表现手法。使得他在由“技进乎道”的“渐修”过程中,最终以“含刚健于婀娜”的“内美”丰富与发展了书法艺术。

作品局部

黄宾虹在上海居住至1937年,正值壮年,精力旺盛,他在此期间参加了各种学术活动以及多种美术团体组织和美术活动。黄宾虹以异于他人的敏锐、过人的精力和持之以恒的态度,发动起许多有感于当时美术现状的美术社团活动。这也是他在美术界闻名的卓越成果,成为美术家和传统中国画精神的捍卫者。

作品局部

宾翁在书法艺术中的成就很高,体现在楷书,行草和篆书艺术成就之中。他在书写篆字时,并非只注重笔画的顺序和文字的结构稳定,更加重视每个字之间笔画力量的衔接和传承。通过微妙的笔管转动,使得每一笔之间都呈现出生动的节奏感和活力。他创作了很多具有“内力”的书法作品。在他的《草书 < 千字文 >、李白< 草书歌行 >》长卷中,他巧妙地将篆书笔墨融入行草书中,灵活运用篆书的转折笔法,使得每一笔都沉稳有力,毫不拘泥于笔墨之间的过多装饰,注重笔势的连贯性,整体流畅自然,一气呵成。黄宾虹在书法创作中独具特色的中锋转笔和蘸水法的运用,使得作品中的每一笔都紧密相连,充满生机,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气息。可以说是“书中有画,画中有书”,充分体现了他书画同参的思想。

作品局部

请横屏观看

0 阅读:1

沐清扬说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