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篇我们研究探讨了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专题系列的第十七篇:12军曾绍山军长检讨,彭德怀为何不怪罪反而鼓励?今天我们接续探讨第十八篇:胜仗败仗为何争论不休?彭德怀经历了怎样的认知?
对于第五次战役,到底是胜仗还是败仗,到底打得如何,人们的认知是有个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的。包括战役总指挥彭德怀,同样也经历了这样的一个发展变化过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第二阶段作战结束时彭老总的战役认知。
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刚一结束,彭德怀在1951年5月21日的电报中这样说道:“第五次战役经过西线、东线两次出击,取得了歼灭美、伪军有生力量近4万人及消耗了敌人大量物资装备的重大胜利,破坏了敌企图占领铁原、平康、通川之线,配合元山登陆,夹击我军之阴谋;同时,锻炼了我新入朝作战部队,取得了对美帝作战的经验,争取了准备时间。”
彭德怀在发这封电报的时候,以为整个战役即将彻底结束,因此用了“重大胜利”一词。当时他并没有想到,紧接着美韩军会来个战役级别的全线反扑,致使整个战役进入了转移中的被动防御阶段。
其次,让我们看一下转移阶段防御时彭老总的战役认知。
6月2日,彭德怀在给12军的回电并通报给整个志愿军时,这样说道:“你军在五次战役中是勇敢的,取得了五次战役的伟大胜利。但由于朝鲜战场与国内战场情况有许多不同,你们初到,对这些情况不熟悉,在战术上、通信上有相当严重缺点。我们对你们的情况也不熟悉,特别是在大胜利后转移时,不像过去那样认真防敌追击截击,这是我的严重疏忽,使你们在取得胜利后转移时,受到不应有的损失。唯有虚心检讨,总结经验,以求打一仗提高一步。
发这封电报时,180师已彻底失利,63军正在打铁原阻击战,20军正在打华川阻击战,15军正在打芝浦里阻击战。整个战役处于节节防御之中。与5月21日的电报相比,彭德怀虽也称“取得了五次战役的伟大胜利”,但同时他又指出了存在的严重问题,包括彭老总本人指挥上存在的问题。
再次,让我们看一下志司战役总结时彭老总的战役认知。
6月25日,志愿军党委召开了扩大会,对五次战役进行总结反思。彭德怀在会上这样说道:“第五次战役从开始出击,到最后北撤转移休整,基本上是正确的,就是收场没收好,许多部队吃了苦头,主要是对敌人那么快地实施大规模的追击反扑估计不足。”
可以看出,彭老总此时的战役总结趋于冷静客观。他把以前两封电报中的“重大胜利”、“伟大胜利”用语换成了“基本上是正确的,就是收场没收好”。这说明他对第五次战役的界定和评价进一步回收。
最后,让我们看一下经历几十年沉淀后彭老总的战役认知。
彭老总在他几十年后的自述中,关于他指挥生涯中的四大败仗,其中一个便是第五次战役。此时,他在1959年的庐山会议上被打倒,解甲归田的他可以更理性更深刻地总结反思他指挥生涯中的实践。特别是透过他对第五次战役的总结反思,体现了他勇于自我检讨的一面,体现了他实事求是的一面。
2000年,军科出版了三卷本的《抗美援朝战争史》。关于第五次战役的界定和评价,是这样说的:“第五次战役,志愿军人民军第一阶段作战虽然未能实现战役的歼敌计划,但始终掌握战役的主动权;第二阶段作战则圆满实现战役计划。但在第二阶段作战结束后,主动胜利回师的初期,由于对‘联合国军’反扑估计不足,主力转移休整的组织计划不周密,造成了主力转移初期的被动。尔后,及时调整部署,展开主力阻击,粉碎了‘联合国军’的反扑,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总观第五次战役,志愿军和人民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很不圆满,从作战指导上讲,主要是‘打得急了一些,打得大了一些,打得远了一些’。”
作为官方的战史,对第五次战役的界定和评价用了“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很不圆满”这样的用语。不难看出,这个评价总体上还是以正面肯定为主基调的。
透过彭老总对第五次战役的认知发展变化过程,再结合官方战史的界定和评价,这给我们对第五次战役的深度研究和探讨带来了很好的启示。帅克觉得,随着第五次战役大量档案史料的公开,结合第五次战役的战役目标、战役实施、战役指挥、战役战果、战役损失、战役影响,恐怕用“虽然取得了胜利,但胜利很不圆满”来界定和评价,总觉得客观性、准确性、深刻性差了不少意思。当然,走向另一个极端,将其完全定论为一场败仗,也有失公允。因为,这场战役过后,双方又回归到“三八线”对峙,并开始谈判。这种回归与谈判,肯定不可能是在一场大败仗的前提下发生的,而是在双方一种战略大致平衡,谁也不能压倒谁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对第五次战役的这一点,我们同样也应给予足够的认识。
关于第五次战役的深度研究专题系列,截止到这期,就算结束了。以检讨式的研究推出第五次战役这个专题系列是一个尝试,旨在客观研究战争,旨在深度解读战争,旨在检讨战争得失,以给我们打赢未来战争一些有益的启迪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