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缠足与小脚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剖析

落英无声 2024-10-17 12:11:57

古代社会,女子自幼缠足是每一个中国人必修的功课。电视剧《白鹿原》中白灵小时候被强行缠足而拼命反抗的镜头,刺痛了每个观众的心。

在民国以前,女孩子从四、五岁起,就由家长(主要是妈妈、奶奶)强行用裏布紧缠,使脚骨变形甚至折断,除大脚趾外其余的全部压在脚掌之下,生生地把脚弄为残废畸形,残忍程度堪比酷刑,任你再怎样撕心裂肺地哭喊,家长始终会无动于衷,只要女孩子的脚能变小达标,一切狠心的做法都是正当必须的,是对女孩人生长远负责任的行为。如果长着一双天足或裹脚不达标,不仅会遭人耻笑无法抬头做人,而且还几乎嫁不出去,会误了孩子终身。

“小脚女人”“三寸金莲”,这一称号对现代人来讲,无疑是一种贬意的恶称,会引起任何女人的极度反感。但在以前的社会里,“三寸金莲”那可是一种无上光荣的称号,是一块无形的奖牌,是女人们毕生追求的美誉,就如同现代获选美冠军的称号,体现着一个人无形的价值。

古代人严重扭曲的审美观念,是现代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的。

后世很多学者对缠足的起源和缘由做出种种分析和解答:

女子缠足起源于北宋时期,缠足后的小脚女子,体态变形,走路婀娜多姿,摇摆的身段更显性感,还能跳出导致男人意乱情迷的胡旋舞,会极大地激发男人的情欲。——历代酸腐文人的意淫性夸张形容,美化歌颂,建立起来的变态审美观而衍生出的小脚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缠足后女子的不便行走,极大地限制了活动范围,被迫产生奴性,便于男子的掌控,生活生存必须依赖父、夫、子,三从四德得到了落实,避免外出抛头露面发生红杏出墙的意外。——封建礼教文化制度从措施上的落实和践行,反映中国男人严重的自私而又自卑的心理。

以上说法,都是历来的主流观点,用牺牲女人的身体健康,当成控制女子,使女子变为玩物,满足达官贵人或无聊文人的畸形变态心理,既不合天理,也不合人情,是不能为普天之下广大老百姓所接受的。

中华民族(这里主要指汉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民族,勤劳、坚韧、善良,那为何在女子缠足这件事上,做出如此逆情悖理、泯灭人性的荒唐行为呢?真相又是什么呢?主要有以下时代背景与原因:

1、社会劳动分工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形态中,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成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构建出中国非常先进与稳定的社会管理体系。在以家庭为单元的生产生活中,劳动分工明确,男耕女织成为自然的生活常态。男人承担着田地耕种、收获粮食的任务,女人承担纺线制衣、加工食物、做饭洗衣、生儿育的等任务。男女双方勤劳节俭,紧密配合,一家人才可以保证温饱,这也是生存的必须条件。

历史上在宋代以前,人们穿衣用材料绝大部分是用麻纺制品,至于丝绸绫罗,高端皮草制品则是供非富即贵极少数高端人群享用的。种麻容易,加工亦不难,粗线纺织、缝制衣被,天冷时内加芦花草絮御寒。史料记载,北宋以前,我国北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但从北宋时期开始,北半球气候开始急剧变冷,人们的衣被因麻纺品粗硬透气,御寒效果差,导致大批人口死于严寒,人口急剧减少,人们迫切需要寻求新型保暖衣被来捱过寒冬。

2、棉花纺织工艺的复杂性

也在这个时期,棉花的种植传到了黄河流域,棉花纺织技术也自南向北逐渐普及(黄道婆的功劳),棉制品的保暖效果比麻料好了很多,这大大解决了当时人们的御寒问题,可谓是雪中送炭。棉花种植的引进,对于当时急需新的御寒材料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划时代的福音,但对棉花的纺织加工来说,确非易事,主要是要耗费大量的人工:

棉花从收到再加工成皮棉,脱籽需要时间。

把皮棉纺成细线,需要大量时间,而且是越细越好。

把棉线一根根进行手工织布,把布进行染色、剪裁也要大量时间。

缝制衣被鞋袜,满足一家人冬夏四季所需,又是个庞大的工作量。

相对麻纺制品,棉制品轻便保暖美观,但不耐久磨,需要不断更换。

以上工作单靠妇女按以前的工作量衡量计算,是远远不能完成的。再加上其他家务如加工粮食、煮饭洗衣、照顾孩子等工作,确实让妇女们难胜繁巨。

于是,只有日夜不停地忙碌,大人小孩全员参与,才能完成。就这样日复一日地不分昼夜地工作,尤其纺织缝制的工作,几乎都是重复性很强且长时间坐着工作的工序,需要极大的耐心,工作特点上也非妇女们不能胜任。但长此下去,导致人在生理及心理上发生严重疲劳,出现各种不适进而产生逃避的行为,影响了劳动效率。当然,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种桑养蚕,妇女们缫丝制绸绣花工艺的复杂性等与纺棉制衣也大抵相当。

3、缠足能提高劳动效率

如何从心理到生理上把妇女长期禁锢在家里,迫使其从事上述劳动,以保障家庭的温饱问题,这就考验着我们先人们的智慧。

有人把女孩子从小把脚进行缠裹,使女孩不便行走,无法外出,只能长期坐着劳动。这样,女孩子就只能安心踏实地在家里,从青丝到白发,长期从事纺织劳动;自小养成的习惯,心理到生理上逐渐训化,一生都无法逃避这些重复性的劳动,劳动效率自然提升。于是,人们开始纷纷学习和仿效,缠足之风渐成习俗,通过几代人的传承,又进一步把缠足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从民间到官宦人家,女子缠足就成了规矩。史料记载,在古代皇宫中,尤其在宋、明时期,有很多皇后、皇太后的还亲自督导妃嫔、宫女纺线织布,就连《红楼梦》中大观园中王侯世家的贵族女子们,针织女红也是日常必须学习的功课。

至于缠足对女孩带来的痛苦,在生存和保障温饱的问题面前,家长们也只有“忍痛割爱”,舍小得大,痛苦一时而保证终身受益、全家受益。于是,缠足在那个时代就成了女孩子的宿命。

历史上,马背上民族的统治者不懂农耕文化,很不理解中国人(汉人)的做法(草原民族女子是不缠足的),元代、清代各朝皇帝(包括孝庄皇太后、慈禧太后)都曾下旨,严令取缔这一习俗,但遭到了汉民族的集体抵制,也只好无奈作罢,听之任之。

直到民国时期,随着国外纺织工业产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包括中国也陆续引进纺织工业技术,这种大规模集约化的机器生产,工作效率高,产品(洋布)质量好,结实耐用,物美价廉,逐渐取代了家庭手工纺织布匹。也就在这时期,孙大总统顺天应人,一声令下,禁止妇女缠足才得到迅速响应,广大妇女的双脚才被解放出来,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延续上千年的缠足习俗才彻底禁绝。

所以说,在宋朝之后农耕时代,女子缠足绝非是文人士大夫们变态审美观引领的作用,而是先民们在适应大自然变化中劳动模式转变的需要,是家庭劳动分工结果,也是社会生产力阶段性发展的必然,更是广大家长无奈而痛心的选择!

缠足,确实给古代广大妇女的身心健康造成了巨大摧残和损害,但是,为有牺牲多壮志,在保障民族的生存和延续发展这个重大的历史问题上,我们的女性先辈们无疑是做出了伟大贡献,值得我们永远尊敬和感恩!

0 阅读:40
评论列表
  • 2024-12-22 00:28

    看看现在一些女人,你就能明白古人为什么缠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