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帝制的重要保证

落英无声 2024-10-20 11:39:02

学习中国历史,知道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其实,这个漫长的时期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形式,而是一段高度集权的帝制。帝制皇权神化的过程,正是依赖科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也从而保证了帝王“家天下”的传承延续。

真正的科举制度是始于隋代,这也是导致隋炀帝在位时期能有号令天下的巨大权威的原因之一,征天下民力、兵力、财力来实施一系列修凿大运河、营造洛阳都城、三番几次对外发动大规模战争等等。当然,物极必反最后导致其覆亡也是必然结果。

在隋代之前,皇帝的权威受三公九卿一定程度上的制约和制衡的。隋代之前王侯公卿就是各地方门阀贵族势力的代表人,把持着地方政权,官员的任命也是由各贵族势力的推荐。魏晋时期,虽然皇帝为最大的贵族,是最大的利益受益人,但必须要得到地方的拥护和支持;皇帝和地方门阀各得利益,从而形成一个利益的共同体。因此,皇帝要有重大的举措,就必然要征得地方势力支持才能够实施,否则就推行不动。而地方势力依靠自己的实力影响朝局走向、左右皇帝的决策、从而把持朝政、甚至废立皇帝,严重威胁皇权。皇帝为了自保,往往得依靠外戚、宦官势力来加强自身的稳固。这样以来,皇权就受到了极大的制约,皇帝很多时候是无法完全按自己的意志为所欲为,行政效率不高。即使有作为的皇帝,也只能做好协调组织工作,方可实施自己的主张。

到了隋朝时期,隋文帝统一了全国,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几百年的局面,还积极地开疆拓土,使国家的幅员达到了空前状态。在这个时期,原来的行政管理体制就不能适应大一统的情况了,急需要一种新的体制来替代。原政权所依赖的门阀豪强势力,都是新政权镇压和打击的对象,急需培植物色一大批新的人才充实管理队伍,于是科举制度就应运而生了。

科举制度打破原来由贵族把持推荐人才的“九品中正制”,采用不分门第、不论出身公平的考试制度,由皇帝委派重臣亲自主持的考试,择优录用,由中央直接任命官职,参与国家管理。

如此一来,直接带来了极大的正面意义:

打破了之前由原地方豪门大族所把持的人才选拔模式,把人才选拔使用权集中到中央乃至皇帝手中;完善官员考核机制,朝廷按制度考核,官员的升迁、调动、罢黜,有了极大的便利性,不必再与地方势力进行政治博弈,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有效扩大了统治基础,打通了庶族阶层上升的通道,使“朝为田舍郎, 暮登天子堂”,促成了社会阶层的流动;读书、考试、做官三位一体,使整个社会形成了重视学习的社会风气;读书人大多为乡坤子弟,代表新兴地主阶级,通过科举赢得了士人群体对政权的支持,从而使社会秩序得到稳定。

通过科举文化及考试的指挥棒,对知识分子进行洗脑,“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成为天下读书人的座右铭。同时,通过这个阶层向广大社会传播忠孝文化,达到教化目的,从而巩固统治。

通过科举制度,皇权得到极大加强并被无限神化,一切行政决策都听命于皇帝,拥护皇帝、效忠皇帝成了官员们的本能;竭尽全力为皇帝服务是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的保证,崇拜皇帝到愚忠盲从成为习惯,广大百姓也逐渐被训化成为麻木而俯首的顺民。于是,皇帝便可以为所欲为,真正实现“四海之大,莫非王土”家天下,代代安稳承继皇位成为了天经地义。天下唯皇帝马首是瞻,唯皇命是从,中央高度集权的体制不断发展完善。如果没有重大自然灾难或变故发生,没有外族势力入侵,这种中央集权的帝王体制就不会被打破,就不会消亡。

科举制度在隋朝之后的各个王朝里,又经过不断发展、优化和完善,从而保证了之后一千多年的帝王统治。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