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居去世父亲随礼200元,众人说憨,父亲说,难忘他30年前那10元

沮三友 2025-01-09 02:26:18

昨天傍晚回家看望父母,刚走到老家门口,就听到邻居们正在议论父亲的事。

父母都是80岁的人了,长年农村的劳累生活,让两位老人都患上了高血压,脑梗。

有时还需要到医院住上十天八天,身体才能康健。

我离父母家有三里多路,隔三差五去看他们,成了我的义务。

见我到来,他们齐声朝我说:“我们正在说着你的老父亲,村里老周去世了,他要去给随200元烧纸礼钱,大家都说他憨。”

老周于三天前去世,他曾和我们老家的父母是近邻,后来,因生活变化,他们搬到了街道上,在那里建房安家,做起了生意。

我告诉众人:“我也正为烧纸的事而来,想问一下父母如何烧纸。”

辞别了众邻,我到了家,父亲正在看电视,母亲正在屋里忙着张罗晚饭。

见我到来,父母显得格外亲切。问候了他们一下身体,得知尚好,我也放下了心。

父亲的耳朵有些背,我便问起了母亲:“老周头去世了,明天就要送殡,咱家是否还要给他烧纸?”

母亲告诉我:“你爸说了,明天给他家200元烧纸钱。”

我有些愕然:“没有听说,咱家跟他家有来往。”

母亲说:“你爸看吊簿了,你奶奶去世,他随了10元烧纸钱。”

我明白了父亲的心思了。

30年前,83岁的奶奶去世了。

那个时候,农村家庭包括我们家很穷,人情来往的随礼也低的可怜。

奶奶去世时,家里没有钱操办丧事,父亲求亲告友借来了一些钱才了了草草办完了母亲的丧事。

尽管席礼办得不怎么样,但是仍获得了亲友的原谅。

他们说:“就凭他们家如此困境,能办成这样,也真难为他们了。”

送走了奶奶,办完了丧事,父亲便看着吊簿上的人情来往。

吊簿上礼金50元的只有两家,至亲也就是二三十元,没有超过10家。远层报信的亲戚也就是10元礼金。

四邻大都是一元钱的散纸钱。

邻居老周随礼10元,赫然在吊簿上,他是我们邻居中随礼最多的一个。

父亲是个特别注重人情礼节的人,他怕那纸质的吊簿天长日久会发霉发烂,又特地找了一个精致的日记本,把吊簿上的内容全都又腾写了一遍。

父亲在随礼上有条不成文的规矩,奶奶去世时,烧一元散纸的,他便安排我们兄弟四个,不论谁去都是20元。10元钱来往的,都是随礼200元。对于50元的重情来往,他都吩咐我们四家共同出资,每家200元。

知道父亲这样,邻居们经常私下议论:“1元的散纸钱还值当还礼,那时10元钱的来往,现在还100块钱哪里不是?”

父亲却不这样看,他经常教育我们:“那个时候,哪怕是一元钱的散纸钱,对我们那个贫困的家庭来说都是雪中送炭,那不光是钱,而是一份恩典。”

于是,村里不论谁家有白事,父亲都要搬出吊簿,戴上花镜,挨张挨张,手指着人名仔细看,生怕落下了,心里不安。

0 阅读:0
沮三友

沮三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