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毛主席年轻时是至交好友,萧子升晚年为何寓居外国?

漫步史书 2024-05-03 09:54:52

原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政协副主席的周世钊是毛主席早年在湖南一师时期的同学兼挚友,也因为有这一层关系,两人在建国后还时常联系,两人之间时常诗词唱和,留下不少传世佳作。

当然,毛主席与周世钊坐在一起,除了谈论国事外,谈的最多的还是当年的往事。

1913年春,那时尚年轻的毛主席与周世钊一起考入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预科,第二年,该校合并进入湖南一师,两人仍然是同学,1918年4月,毛主席牵头成立新民学会,周世钊也在其中。

到1920年秋,毛主席在湖南成立早期的共产党组织,当时新民学会绝大多数人都赞同毛主席的主张,不少优秀分子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至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新民学会就停止了活动。

当然,在当时的新民学会中,后来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也有不少,像周世钊,新中国成立以后,周世钊还提出过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虽然肯定了他,却没有同意他入党,并且还耐心的劝说他:

“我的敦元兄,你是想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不是啊?如果你真的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我来给你当入党介绍人。但是我认为你最好不要入党。你放在党外,第一于你的工作方便些,第二你在党外比在党内的作用还要大些。你看如何?”

周世钊也很赞同毛主席的建议:

“照主席这么一讲,我就不入党,我就放在党外,做一名共产党的好朋友。”

不过,在所有老同学之中,毛主席最惦念的还有一个人,他与毛主席意见相左,两人始终谁也说服不了谁,其后多年寓居国外,毛主席曾对周世钊说:

“我很后悔,当初没有劝他留下来。”

此人就是“湘江三友”之一的萧子升。

提到“湘江三友”,三人之中最出名的就是毛主席,蔡和森也是大名鼎鼎,唯独萧子升似乎名声不显。值得一提的是,这三个人又被称为“杨门三杰”,因为他们三人都是杨昌济的高足。

有意思的是,杨昌济晚年向章士钊推荐的救国人才之中,唯独没有萧子升的名字。

萧子升比毛主席小八个月,却比毛主席早两年考入湖南一师,那时的萧子升才华横溢,众人有目共睹,毛主席也认为萧子升有“经天纬地之才”。

不过在考入湖南一师之前,毛主席就很有可能认识萧子升。

萧子升是湖南湘乡人,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就在湘乡县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1910年时萧子升就考入了父亲任教的东山高等小学堂。

同年秋,毛主席也在家里人的支持下,考入东山高等小学堂,虽然到第二年时,萧子升便考入湖南一师,但与毛主席同届的萧三是萧子升的弟弟,毛主席同他们两人的关系都很好。

在湖南一师就读期间,萧子升因为长几届的关系,在学校拥有很高的声望,不夸张的说,就连毛主席在当时也是望其项背。

甚至于有不少人认为,毛主席后来赴长沙读书,大抵上也是为了追上萧子升的步伐。

毫无疑问,也因为毛主席的品行才学,萧子升很快同他成为挚友,不久之后,蔡和森也加入到他们这个小团体,三人不仅同住一间宿舍,还经常在一起学习讨论。

尽管三人中,萧子升最初居于主导地位,但很快随着交往逐渐加深,毛主席的反而成为三人之中的领头人。

这主要是因为性格原因。

萧子升在三人中性格中规中矩,讲究按部就班(毛主席还给萧子升取过一个外号叫萧菩萨),从他后来的经历也不难看出,相比之下毛主席性格活跃,洒脱不羁,蔡和森在这方面也与毛主席相似。

不过,在1918年4月成立新民学会时,萧子升还是被选举为总干事。

在组织成立新民学会这件事上,毛主席是公认的出力最多,可后来未能当选总干事,以至于后来有人分析,是毛主席主动谦让的,当然也有说法称,是因为萧子升在一师诸多同学中,威望比较高。

综合来看,第二种的可能性比较高。

新民学会成立三年时间,会员发展到八十余人,其中绝大部分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如毛主席、蔡和森、蔡畅、向警予等等,这其中如蔡和森、向警予后来都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牺牲。

在新民学会成立之前,毛主席曾计划过一次旅行全国的行动,当然所谓的“旅行”并不是我们今天理解意义上的旅行,而是考察全国,寻找拯救中国的办法。

不过因为经费短缺,毛主席后来缩减了这项计划,改为先在湖南一省旅行。

1936年,毛主席在接受斯诺采访时,还专门提到过这件事,显然在毛主席人生成长中,这件事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

“有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上面刊载两个中国学生旅行全国的故事,他们一直走到西藏边境的打箭炉。这件事给我很大的鼓舞。我想效法他们的榜样,可是我没有钱,所以我想应当先在湖南旅行一试。”

对于这个计划,萧子升积极响应,并且后来也是他与毛主席同游的。

两人的第一站就选择在湖南安化。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人生中有两次去安化的经历,第一次就是1917年这次,第二次是在1925年。

毛主席和萧子升把旅游第一站定在安化,主要有两个方面因素,第一个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个地方离湘潭很近,两人不少老同学有不少是安化人,能给他们游学提供一些便利的条件,第二个原因就是,安化在当时是一个社会矛盾冲突很激烈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萧子升这次游学,两人都没带钱,一路靠着给人写对联、抄帖子赚路费,还在溪水边露营过。

毛主席对安化的历史典故特别感兴趣,特别是安化历史上的农民运动。

尽管在当时,毛主席、萧子升两人没有钱,但此次游学,他们其实走了不止一个地方,也极大的开阔了两人的视野。

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他们成功赶上了一波赴法勤工俭学的浪潮,萧子升当时正担任华法教育会秘书长(受蔡元培、李石曾邀请),他与毛主席一期组织了500多个学生赴法勤工俭学。

事实上,在当时也不止是湖南的学生,许多地方的学生也都有赴法勤工俭学的,诸如周恩来、聂荣臻、邓小平等等,后来他们都成为中国革命的中流砥柱。

萧子升与弟弟萧三也也去了法国,他们的母亲把家里陪嫁的田卖掉给两人做学费。

值得一提的是,原本毛主席也是要去出国留学的,不过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毛主席并没有实现这个想法。

从1919年秋开始,毛主席除了替赴法勤工俭学的同学筹募费用外,还领导了湖南的驱张运动(当时湖南军阀张敬尧在湖南施行残暴统治)。

第二年夏(即1920年6月),毛主席在上海拜访了陈独秀,当时陈独秀已经与李大钊约定“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毛主席在访晤的过程中,听到陈独秀讨论了马克思主义和湖南改造等问题。

毛主席后来同斯诺谈起了在上海与陈独秀晤面时的经历,并十分肯定的说:

“陈独秀谈他自己的信仰的那些话,在我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对我产生了深刻的印象。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

1920年7月,毛主席回到了长沙,便开始着手在湖南成立早期的党组织,并通过新民学会会员联络进步知识分子,全力开展建党的宣传和组织活动。

同年9月,萧子升从法国回国。

不过,让毛主席意外的是,他这位老友的想法此时已经与他背道而驰。

从1921年3月至7月,毛主席与萧子升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

有关两人之间到底是如何争论的,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其中最激烈的一次争论,无疑很说明问题。

1921年6月,毛主席接到了赴上海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通知,6月29日,毛主席与何叔衡一起乘船从长沙出发,计划经武汉到上海。

有意思的是,当时萧子升与毛主席在同一个船舱里面住。

萧子升去了法国一趟后,坚信无政府主义,他认为激烈的革命会带来太多的流血牺牲,因此主张通过改良和教育来慢慢实现,毛主席不赞同他这一想法,而是认为想要改变中国,必须进行政治改造,实现劳动人民的当家作主,仅靠办书店、办教育是不行的。

毛主席激烈的反对萧子升,并对他说:

“你的这个想法1000年也实现不了!”

萧子升只是摇头:

“我愿意等1000年。”

萧子升时隔多年后回忆起两人最后一次争执,心里也有很多感触:

“那是最后一个夜晚,我们同床而睡,一直谈到黎明,毛泽东一直劝说我加入共产党,他说,如果我们全力以赴,不要一千年,只要30年至40年的时间,共产党就能够改变中国。”

显然,历史的发展精准的印证了毛主席的话,这是萧子升后来所没有想到的。

不过,根据萧子升回忆来看,毛主席在上海参加“一大”期间是和他住在一起的,并且还把每天开会的情况说给萧子升听,直至最后一刻,毛主席仍然在努力争取萧子升,希望他能参加中国共产党。

可萧子升始终没答应。

当然,也有一个说法,说萧子升在武汉时就下了船。

1921年,萧子升又去了法国,三年后才又回来。

至此,两位至交好友分道扬镳,虽然两人之间仍然还有书信往来。

萧子升无疑也是那个时代有为的青年,他虽然没有赞同毛主席的主张,却也仍然致力于改变中国的命运,只是不得其法,屡屡碰壁。

1926年时,北洋政府发布通缉名单,李大钊的名字排在第一位,萧子升位列第二,可见他的影响。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以及革命群众遭到反动派血腥屠杀,萧子升也就此与毛主席失去了联系。

有个事情值得一提。1930年,杨开慧在长沙被国民党当局抓捕,萧子升曾出面营救,只是没有成功。

从三十年代起,萧子升经常去国外,后来一直长期在国外。据说在1941年,萧子升还受邀到过延安,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接见,可两人此次谈话,毛主席还是没能说服萧子升留下。

李石曾(民国时期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始人)在法国办了一家中国国际博物馆,萧子升受邀担任馆长,此后长期居住在国外,1951年,这座图书馆搬迁到了乌拉圭,萧子升转而赴乌拉圭定居。

据说上世纪七十年代,萧子升晚年时因十分思念家乡,想要回国,但因为身体原因,最终没能成行。

1976年11月21日,萧子升病逝于乌拉圭,享年82岁。

1 阅读:253

漫步史书

简介:闲话史书,看历史兴衰成败,几家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