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机制是什么?

淙淙健见 2024-04-29 09:01:28

心悸的发生机制是什么?心悸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心律、心肌收缩力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1.血流动力学改变

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室肥大,心肌收缩力增强,心搏出量增加,心脏搏动增强产生心悸。某些疾病因代谢增强或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致心率加快,心脏搏动增强而引起心悸。2.心律失常

心动过速时,由于舒张期缩短,心室充盈量减少,收缩期心室内压力上升速率增快,使心室肌与心瓣膜的紧张度突然增加而产生心悸。心动过缓时,舒张期延长,心室充盈量增加,心肌收缩力代偿性增强而导致心悸。期前收缩时,于一个较长的间歇之后的心室收缩,强而有力,引起心悸,加之提前的心脏搏动距前一次心脏搏动间歇较短,似连续心跳,也会感到心悸。

3.神经体液调节

心力衰竭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增快,引起心悸;再者,心力衰竭病人由于心排血量降低,肾血流减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被激活,心肌收缩力增强引起心悸。4.神经精神因素

心脏本身无器质性病变,心悸是由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而引起,在焦虑、紧张、情绪激动及注意力集中时更易出现。 心悸伴随症状提示什么?1.伴心前区疼痛

见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亦可见于心脏神经官能症等。2.伴发热

见于急性传染病、风湿热、心肌炎、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3.伴晕厥或抽搐

见于窦性停搏、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等。4.伴贫血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失血,此时常有虚汗、脉搏微弱、血压下降或休克。慢性贫血,心悸多在劳累后较明显。5.伴呼吸困难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包炎、心力衰竭、重症贫血等。6.伴消瘦及出汗

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7.伴发绀 、

见于先天性心脏病、右心功能不全和休克。

0 阅读:10
淙淙健见

淙淙健见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