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425b5c59c3d5333ca4673c2b68d48edc.jpg)
2024年3月28日,花样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业绩公告:公司在2023年实现了158.44亿元的收入,相较于2022年增长62.4%。毛利为24.72亿元,同比上升43.1%,毛利率为15.6%。公司股东应占亏损在2023年扩大至64.88亿元,而2022年同期为59.81亿元。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112.39分。
财务状况方面,截至2023年12月31日,花样年的非流动资产为179.96亿元,流动资产为597.24亿元。该公司的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113.07亿元,非流动负债为133.32亿元,资产净值为-2.02亿元。
同时,花样年在2023年的销售及分销费用和行政费用为8.10亿元,较去年减少约28.9%(大多项目是尾盘和保交付,全国很多地区人员裁得七七八八,费用降幅很大)。
综述,花样年的情况是越来越困难了:亏损继续亏大,资不抵债。
此外,花样年的股票一泻千里,从2020年8月开始,一直跌到现在,截止目前花样年每股0.030港元,市值仅为1.73亿。
这与曾经高峰时期的花样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全国拟建80个商业项目(比如喜年广场、美年广场、香年广场等)及20个以上城市更新项目。
2、建立了华南区域、华东区域、华北区域、华中区域、成都区域,形成了全国化布局。
3、挖猎知名地产经理人,推出高周转运营模式,扩大生产规模。
当时的花样年,在挖人方面确实非常努力,挖来了:
1、柯卡生:花样年执行董事,负责金融资产管理;曾任中国华融总裁
2、张惠明:花样年执行董事、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曾任职碧桂园集团金融部副总经理
3、陈新禹:花样年执行董事、首席财务官;曾任职雅居乐地产集团副总裁、财务中心总经理
4、肖杰:花样年副总裁,分管资金;曾任职泰禾集团总裁助理
5、毛晓冰:花样年首席八卦管、首席产品官;曾任职AECOM中国区建筑设计董事总经理,筑博设计集团行政总裁;
6、孙国军:花样年副总裁;曾任职万达集团人力资源管理中心副总经理;
7、赵英华:花样年副总裁、深圳区域总裁;曾任职碧桂园区域总裁、龙光地产副总裁;
8、李万:花样年集团副总裁;曾任职碧桂园品牌营销中心12区的大区营销总经理;
9、唐双喜:花样年深圳区域副总裁;曾任职中海地产杭州公司营销总;
10、胡博:花样年北京区域总裁;曾任职和昌集团总裁;
11、郭峰:花样年副总裁兼上海区域总裁;曾任职旭辉集团总裁助理、武汉事业部总经理;
12、霍勇:花样年华北区域总裁;曾任职中海营销公司青岛总经理、卓越地产青岛公司总经理;
13、王幸祥:花样年武汉区域常务副总经理(主持工作);曾任职金地集团郑州公司总经理;
14、茅勤:花样年集团副首席产品官;曾任职中南置地设计中心总经理;
虽然这么多加入花样年,也未能改变花样年的颓势。
曾经有媒体传出,花样年总裁潘军在2022年就失联过一段时间,之后应该是隐退的状态。
现在,又有相关人士透露:花样年集团执行总裁朱国刚已经去了美国了。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cdc87e3fe4f7bf9f49a36b4827d4b9d.jpg)
朱国刚,2000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土地规划管理学学士学位,曾在常州市国土资源局武进分局任职,2003年至2009年期间曾在大华集团担任营销部副经理。之后朱国刚到万达地产履职城市公司营销副总职位。
从2011开始,朱国刚入职花样年。从南京公司营销副总,到集团营销中心总经理,再到现在任职花样年地产集团副总裁,成都区域公司总裁。2021年,获委任为彩生活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及花样年集团执行总裁。
朱国刚在花样年用时10年,从营销副总上升到集团执行总裁。
而这样的晋升速度和业绩息息相关:2016年,花样年在成都区域的销售额不足10亿,到了2018年底,花样年成都区域的销售业绩上升到了近110亿。
3年时间,成都区域实现从9亿到110亿的十倍级增长。
在当时“高周转”的模式下,可谓是很厉害了。
当时随着花样年的暴雷,全国很多地区爆发了不同程度的维权事件,成都也也沦陷其中,比如当时的“家天下项目维权”。
现在,朱国刚也从花样年走了,去了美国(曾经也有报道前融创中国成渝区域副总裁李景申也去了美国)。
反正花样年的事情爱咋咋地。
某次的晚宴,花样年的潘军唱了一首《再回首》,现在看来,心里或充满着五味杂陈。
很有意思的是:不管是地产老板还是地产经理人,都喜欢跑去美国,难道资产都在美利坚?还是根本不敢在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