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历代君主

朱明刚历史 2024-10-30 21:03:09

夏朝(前2070-前1600)是中国历史记载的第一个奴隶制朝代,夏朝是由氏族发展形成国家。夏朝共传14代,有17位君主,夏朝君主在位称后,去世后称帝,建立者为大禹。还有人认为夏朝是由启建立,定都阳城,安邑等地。夏朝是由十多个姒姓部落组成,夏族在部落中居于领导地位。父鲧治水失败被杀,其子禹继承父业,取得治水成功。得到众多部落首领支持拥护,成为夏族首领,逐步建立夏朝。禹本想传位于伯益,伯益让位给禹子启,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夏朝疆域

夏朝建立

禹本来传位于伯益,伯益让位给禹子启,这就是家天下开始。夏启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以至政局动荡。夏启死后,其子太康继承后位。在位时期,不理政事,夏部族权威削弱,东夷有穷氏部落趁机西进。东夷族首领名叫羿,羿率军迁至穷石,与当地夏人通婚,形成有穷氏。羿在夏民拥护下,夺取夏朝政权。随后,太康投奔斟鄩的斟鄩氏。羿拥立中康为王,国事皆由羿来治理,引起不少部落不满。随后,羿派胤率兵讨伐羲和两个部落,大败羲和氏,在战争中获取胜利。

大禹

夏朝动乱

中康死后,其子相继位为王,投奔斟鄩,斟灌两氏部落。从此,羿独承王位。羿好射猎,得到权力后,喜好狩猎,荒废国事。他废弃武罗,伯困,龙圉等忠臣,重用不孝子弟寒浞。寒浞少时因造谣惑众被伯明氏君主所逐,后被有穷氏首领羿收养,成为有穷氏得力助手,得到重用。寒浞趁羿在外射猎机会,将羿及其家人杀掉,霸夺其妻,生下豷浇二子。寒浞把戈封给儿子豷,把过封给儿子浇。浇率兵先后灭掉斟灌氏与斟鄩氏,追杀逃走的相。相的妻子缗当时怀有生孕,她从墙洞逃走,在母亲有仍氏家里避难,不久生下儿子少康,少康随母亲居住母系部落。

少康复国

少康长大后,为有仍氏牧正。浇闻讯后,派人追杀有仍氏,少康投奔有虞氏,担任庖正。有虞氏首领虞思膝下有两女,将两女许配少康,将纶城交由少康管理。少康以纶邑为根据地,组织夏部族民众,设立官职。同时,派女艾到浇廷中密探,准备恢复夏室。数年后,夏室遗臣靡得知少康准备夺回政权,亲自带领斟灌,斟鄩氏残余民众与少康会师,联合击败寒浞,复立少康为夏后。随后,少康灭浇于过,又派儿子杼灭豷于戈。至此,东夷族有穷氏覆灭,结束四十载无王时期,史称为少康中兴。

夏朝灭亡

少康复国后,平定中原方国部落叛乱,稳定夏朝政权。少康死后,其子杼继承后位。为了巩固在东方势力,把都城从原东迁至老丘。他重视发展武器和制造兵甲,夏朝版图扩张到东海之滨,在位期间是夏朝最昌盛时期。夏人对杼格外尊重,为夏杼举行过报祭。槐在位时期,东夷族与夏朝和平共处。帝泄继位后,东夷族与夏人逐渐同化。泄逝后,其子不降继位,多次率兵征讨西方的九苑。不降死后,其弟扃继承后位。扃死后,其子廑继位。廑继位后,在位数年病死,堂侄孔甲继位。孔甲在位期间,改变祭祀祖宗的传统,开始着重恭顺天帝。

孔甲死后,其子皋继位。皋死,其子发继位。发死后,其子夏桀继位。在位期间,与方国部落关系产生破裂。夏桀贪色,击败不服从管教的部落后,从部落中挑选出女子作为妃子。其中,此时,商族首领商汤在夏乱期间兴旺起来。桀开始借机讨伐商首领商汤,并将其击败。汤被囚禁于夏台,随后被释放。在位期间,贪图享乐,不顾民众疾苦。前1600年商汤率领方国部落讨伐桀,灭掉韦,顾,昆吾后,在仓皇与夏桀开战。商汤势力日益势大,夏桀抵挡不过,最终败于有娀氏。夏桀逃至鸣条,被汤追击,又在鸣条展开大战。桀再次被击败,被商汤放逐于历山。商汤灭亡夏朝后,妺喜与夏桀奔南巢而死。

夏朝历代君主

1大禹:姓姒,名文命,字密,夏朝开国君王。夏后氏,上古时期夏后氏首领,史称大禹或帝禹,颛顼后代,父鲧,母修己。自幼随父亲鲧东迁中原,其父鲧被帝尧封于崇。帝尧时期,中原发生水患灾祸,百姓愁苦不堪。帝尧命令鲧治水,鲧受命治理洪水水患,鲧在岸边设置河堤,水却越淹越高,历时九年未能平息水患,因此被杀。接着,禹被任命为司空,继任治水事务。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因治理洪水而受世人传颂,接受帝舜禅让,继承部落首领。在诸侯拥戴下即位,以阳城为都城,国号夏,分封丹朱于唐国,分封商均于虞国。从此,结束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社会组织形态,创造国家社会政治形态。他将版图划分为九州,从而推动历史沿革发展。夏禹死后,安葬于会稽山。

2姒启(~前2032)又称夏王启,夏禹子,母涂山氏,夏朝第二任君王。大禹死后,取代伯益继位,建都安邑。此后,通过甘之战,击败有扈氏部落,消除华夏族内的敌对势力。同时,荒于音乐和饮食。在位晚期,发生武观之乱,造成夏朝政局动荡。在位38年,四处征战,前2032年病死,葬于河南安邑。从大禹到姒启,彻底终结儒家推崇的禅让制,并为后世开启世袭制度。

夏启

3姒太康(前2068-前2002)姒启长子,夏朝第三位君主。在争夺统治者战争中,获胜即位称后,迁都斟鄩。即位后,生活非常腐败,饮酒游猎,不理朝事,在外出打猎时,被大将后羿夺取政权。在位四年,有穷氏首领羿起兵发动战争,攻占夏都城斟鄩,流亡至戈地。前2002年病逝,享年67岁,葬于太康陵。

太康

4姒仲康(前2060-前2001)姒启第四子,太康弟,夏朝君主。后羿废黜太康后,临朝八年,因诸侯不服,拥立中康为王。中康继位后,建都于斟鄩,在位19年。在位期间,不甘心成为傀儡,曾派大司马胤侯征伐后羿党羽羲和,终因实力薄弱,反而被后羿软禁,忧郁而死,享年60岁,葬于安邑附近。

仲康

5姒相(前2030-前1973)姒仲康子,夏朝君主。有穷氏首领后羿把持夏朝政权,改立中康为王。中康死后,其子相即位。统治时期,羿攻打淮夷,风夷和黄夷部落。后羿称王后,开始依附诸侯斟鄩氏。不久,羿被寒浞所杀,寒浞掌握夏朝大权。数年后,派兵灭斟灌氏及斟鄩氏,派人诛杀相。前1973年寒浞率兵奔袭帝丘,攻入城中,拔刀自刎而死,享年58岁。

6姒少康(前1972-前1912)姒相子,母后缗,夏朝君主。仲康死后,相被羿立为王,羿掌握夏朝大权。前1973年相被寒浞所杀,随母亲出逃有仍国。长大后,担任牧正,逃至虞国任庖正。君主虞思将两女许配少康,帮助其争取夏朝遗民。前1936年派间谍女艾于浇,使季抒诱豷,攻杀浇豷等人,前1933年与伯靡等人攻灭寒浞,恢复夏朝统治。在位时期,国力逐渐增强,史称少康中兴。前1912年病死,享年61岁,葬于阳夏。

少康

7姒杼(前1953-前1895)少康嫡子,前1912-前1895年在位,夏朝君主。早年随父亲领导恢复夏国战争,立下许多战功。在位时期,大举征伐东夷部落,取得胜利,夏朝国力达到鼎盛期。曾经发明甲和矛,士兵战斗力大增,夏朝积极对外扩张,使夏朝疆域扩张。前1895年去世,享年59岁,其子槐继位。

8姒槐(前1927-前1851)名芬,姒杼子,前1895-1851年在位,夏朝君主。在位期间,先后征服九夷部落,史称九夷来朝。至此,夏朝进入辉煌时期。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有所发展,夏朝国力强盛。前1851年病死,享年77岁,葬于安邑。

姒槐

9姒芒(前1897-前1833)又称帝芒,槐帝子,夏朝君主。在位期间,隆重举行祭祀黄河仪式,开创持续千年沉祭仪式传统。前1833年去世,享年65岁,葬于安邑,其子泄继位。

10姒泄(前1868-前1812)名洩,芒帝子,夏朝君主。前1851年芒帝驾崩,姒泄即位。在位期间,册封六夷部落爵位,六夷部落与夏朝联系更加紧密。不久,商族上甲微攻灭有易氏,取得胜利,夺取商部落首领之位。前1812年去世,享年57岁。

11姒不降(前1830-前1753)帝泄长子,前1812-前1753年在位,夏朝君主。在位期间,对内加强经济管理,发展经济。对外与夷族方国保持友好往来,讨伐九苑叛乱并且取得胜利。统治时期,夏朝版图达到最大。前1773年拜其弟扃为相国,由扃总揽国事。前1753年崩逝,享年78岁,葬于老丘。

12姒扃(前1815-前1732)帝泄次子,姒不降弟,夏朝君主。前1773年拜相国,总揽朝政。前1753年不降死后,立其为王。在位时期,国力强盛,文化昌盛。前1732年去世,享年84岁。

13姒廑(前1772-前1711)又名胤甲,帝扃子,夏朝君主。在位时期,迁都西河,夏朝统治衰败。统治期间,出现十个太阳异象,酷热异常,百姓苦不堪言。前1711年崩,享年62岁。

14姒孔甲(~前1680)不降子,帝扃侄,夏朝君主。前1711年帝廑去世,由其继位。在位期间,刘累曾向豢龙氏学习驯养龙,因此受到嘉奖,赐名御龙氏。此后,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国势逐渐衰落。信奉鬼神,举行求雨仪式,前1680年去世。

孔甲

15姒皋(前1730-前1669)又称昊,孔甲子,前1680-前1669年在位,夏朝君主。孔甲死后,继承王位。在位时期,迁都渑池,夏朝统治日渐衰弱。前1669年病死,享年62岁,葬于崤山。

姒皋

16姒发(前1708-前1652)姒皋子,夏朝君主。在位时期,广施仁政,任用贤臣关龙逄为相,夏朝国势得以恢复。同时,恢复经济发展,使夏朝更加繁荣。前1652年去世,享年57岁。

17姒桀(前1673-前1595)姒发子,夏朝最后一位君主。在位时朝,重用奸臣,不听忠臣劝告,各国诸侯不来朝贺。同时,从各地搜寻美女,日夜与妹喜及宫女饮酒作乐。在位时期,迁都于斟鄩。性情暴虐,出兵讨伐有施氏,得到美女妺喜,对妹喜十分宠爱。统治后期,修建倾宫和瑶台,民众苦不堪言。会诸侯于有仍,有缗氏叛乱,随即率军攻灭。大臣关龙逄和终古劝谏,杀死关龙逄,终古奔逃商族。前1600年商汤乘机伐夏,两军战于鸣条,夏军彻底溃败,被流放于南巢,数年病死于南巢。

夏桀

夏朝君主世系

夏朝世系图

商朝(前1600-前1046)中国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部落,始祖契与大禹同时。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建都亳。随后,国都频繁迁移,至盘庚迁殷后,国都稳定下来,后世称为殷商。盘庚死后,由弟小辛继立。武丁统治时期,是商朝强盛时期。前1046年周武王发动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帝辛登鹿台自焚而亡,商朝灭亡。

商朝崛起

夏朝中期,契六世孙王亥通过进行商业贸易,使商族势力逐步强盛起来。前1600年商汤灭夏后,返回亳都,建立商朝。前1587年汤去世,其子外丙继位。三年后外丙去世,其弟仲壬继位。四年后,仲壬去世。这时,伊尹拥立太甲继承王位。继位初期,由伊尹辅政,伊尹教导太甲遵照祖先法制。在伊尹督促下,继位后前两年还行。随后,开始享乐,暴虐百姓,破坏汤制定的法规。伊尹将他放逐到商汤墓地桐宫,接受反省,自己摄政当国。太甲在桐宫三年,悔过自责,伊尹将他迎回亳都,开始还政。太甲改过后,诸侯率众依附商朝,百姓得以安宁。

内乱不止

太甲死后,沃丁即位,仍以伊尹为相。传至太戊继位,启用伊陟担任国相。太戊在伊陟和巫咸辅佐下,商朝再度得以兴盛,各诸侯纷纷归顺商朝。太戊死后,其子仲丁继位。仲丁继位后,国势逐渐衰落。这段期间,商王朝曾经多次迁都。沃甲死后,祖辛子祖丁即位。祖丁死后,由南庚继位。南庚死后,阳甲继承王位。统治期间,商朝国势继续衰落。阳甲死后,其弟盘庚继位。前1300年盘庚渡河南下,迁都于殷,史称盘庚迁殷。此后,积极推行商汤政令,百姓安宁,国势再次振兴。

武丁中兴

盘庚死后,由其弟小辛继位。小辛即位后,商朝再度衰败。小辛死后,由其侄武丁即位。在位时期,励精图治,任用傅说担任宰相,辅佐朝政,将商朝治理得很好。多次遣将发兵进攻,亲自统兵出征,将朔方及土方征服。此后,派兵用平定鬼方,击败羌方等部落。此外,出兵征伐夷方,巴方,蜀及虎方等。武丁对周边方国,部族战争,拓展商朝版图和势力范围,促进中原地区与周边部族经济与文化交流,史称为武丁中兴。

王朝覆灭

武丁死后,祖庚,祖甲相继为王。传至帝乙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诸侯起来反叛。面对这种情况,帝乙采取招抚政策。帝辛在位后,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攻打南方九苗,将商朝势力延伸到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连年征战极大消耗国力,进一步激化国内矛盾,导致国内兵力空虚。周武王继承父志,准备起兵攻商。前1046年在牧野之战击败商军,帝辛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军队毫无斗志,相继倒戈。帝辛逃到鹿台后,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商朝历代君主

1主癸(~前1617)子姓,主壬子,商汤父亲。主壬死后,由主癸继位,追谥为夔宗。其妻扶都,儿子商王汤。

2汤(前1668-前1587)子姓,名履,又名天乙,殷墟甲骨文称大乙,河南商丘人,主癸子,商朝开国君主。前1617年继任商族首领,原是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在伊尹,仲虺等人辅助下,陆续灭掉葛国,方国韦,昆吾等国,成为诸侯强国。随后,与夏桀大战于鸣条,前1600年灭掉夏朝。经过三千诸侯大会,被推举为天子,定都亳,国号商。前1587年崩逝,享年82岁,庙号太祖。在位时期,减轻征敛,鼓励生产,奠定商朝统治疆域。

商汤

3外丙(前1642-前1584)名胜,又称卜丙,商汤次子,商朝君主。前1587年继位,由大臣伊尹摄政。前1584年去世,享年59岁。在位期间,推行改革措施,推动天文学等科技发展。

甲骨文

4仲壬(前1640-前1580)名庸,商汤第三子,商朝君主。外丙死后,继承王位,由大臣伊尹摄政。前1580年薨,享年61岁,谥号懿。朝政相对比较稳定,国家日益强盛。

5太甲(前1617-前1550)名至,商汤嫡孙,太丁子,商朝君主。前1580年即位,不遵法度,被伊尹流放于桐宫,伊尹摄政当国。在桐宫三年悔过,伊尹迎其回亳都即位。经过励精图治,国势强盛。前1550年去世,享年68岁,庙号太宗。

6沃丁(~前1530)名绚,又称羌丁,太甲长子,商朝君主。前1550年太甲死后,由其继位。即位时,任用伊尹为相。伊尹死后,任用咎单为卿士,辅佐朝政。前1530年世,谥号昭。

沃丁

7太庚(~前1505)名辩,又作大庚,太甲次子,商朝君主。前1505年去世,谥号宣,生子小甲,雍己和太戊。在位期间,履行汤法,国家稳定发展,百姓安定,是商朝一位名君。

太庚

8小甲(~前1488)名高,太庚长子,商朝君主。在位时期,商朝开始衰弱,派遣使臣出访朝鲜国。前1488年去世,谥号敬。

9雍己(~前1476)子姓,名密,太庚次子,商朝君主。在位时期,商朝逐渐衰落,荒废政事。前1476年病死,葬于狄泉。

10太戊(前1506-前1419)太庚幼子,雍己弟,商朝君主。商王雍己去世,由其即位。在位时期,勤政修德,任用伊陟和巫咸等人掌握国政,各诸侯纷纷归顺,使商朝再度兴盛。前1419年去世,享年87岁,庙号中宗,生子仲丁,外壬和河亶甲。

太戊

11仲丁(~前1408)名庄,太戊子,商朝君主。在位初期,将都城西迁到嚣,出兵击退蓝夷。前1408年去世,谥号孝成。

12外壬(~前1398)又称卜壬,名发,太戊子,商朝君主。在位十年,仲丁死后,乘机夺取王位,并向诸弟妥协,造成内部政局混乱,诸侯皆不来朝拜,商朝从此走向衰落。

13河亶甲(~前1389)名整,又作戋甲,太戊子,商朝君主。外壬死后,继承王位。在位时期,迁都于相,多次出兵征讨蓝夷和班方,百姓安定。前1389年去世,生子祖乙和祖丙。

14祖乙(~前1370)又称且乙,名滕,河亶甲子,商朝君主。河亶甲死后,继承王位。在位时期,将都城从相迁耿,又从耿迁到邢。曾数次出兵平服兰夷,班方等国,解除夷族对商朝威胁。同时,任用贤臣巫贤辅政,商朝国运得以中兴。

祖乙

15祖辛(~前1356)名旦,又作且辛,祖乙子,商朝君主。祖乙去世后,由其继位。前1356年病死,谥号桓。

16沃甲(~前1336)名逾,又称羌甲,祖乙子,商朝君主。前1356年即位,前1336年去世,生子南庚,谥号僖。

17祖丁(~前1327)子姓,名新,南庚堂兄,祖辛子,商朝君主。在位9年,谥号庄,生子阳甲,盘庚,小辛和小乙。

18南庚(~前1321)名更,沃甲子,祖丁堂弟,商朝君主。祖丁死后,继承王位。在位时期,国运再度衰落,将国都由庇迁至奄。前1321年去世,谥号顷。

19阳甲(~前1314)名和,祖丁长子,商朝君主。在位时期,征讨丹山戎,国势衰落,前1314年去世。

20盘庚(前1348-前1286)又作般庚,名旬,祖丁次子,阳甲弟,商朝国王。其兄阳甲死后,即位为王。曾迁都至殷,重新施行商汤时期政治制度,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商朝再度兴盛,诸侯纷纷前来朝贡。前1286年去世,享年63岁。

21小辛(~前1272)名颂,祖丁子,商朝君主。前1286年盘庚死后,继位为王,在位14年。继位后,放弃盘庚治国政策,商朝国运再次衰落,前1272年病死。

22小乙(~前1251)名敛,小辛同母弟,商朝君主。小辛死后,由其即位,居于安阳。在位时期,曾经征伐过东夷,鬼方等部落,制定商代祭祀制度,国力强盛,前1251年去世。

23武丁(前1276-前1192)名昭,小乙子,商朝君主。在位期间,提拔傅说为相,征服周围许多小国,商朝再次强盛,史称武丁中兴。前1192年西华发生蝗灾,率群臣前往西华捕灭蝗灾,病逝于西华,享年85岁,子祖己祖戊,祖庚和祖甲。

武丁

24祖庚(~前1180)名跃,武丁子,商朝君主,在位12年。在位时期,遵行礼制,富国强兵,使经济和国力更加强盛。

25祖甲(~前1160)名载,亦称且甲,商王武丁子,祖庚弟,商朝君主。在位时期,率军征伐西戎,使商朝再次中兴。

26廪辛(~前1156)名先,商王祖甲子,商朝君主。祖甲死后继位,在位4年。在位期间,方国部落不断攻扰商朝,发兵多次征伐,始终没有将方国部落征服。

27康丁(~前1148)名嚣,又称庚丁,祖甲子,廪辛弟,商朝君主。廪辛死后,继承王位后,定都于殷,前1148年病死。

28武乙(前1182-前1113)子姓,名瞿,康丁子,商朝君主。前1148年康丁死后,由其继位。在位时期,生性残暴,国势颓废。前1113年去世,享年70岁,其子文丁继位。

武乙

29太丁(前1156-前1102)名托,又称文丁,武乙子,商朝君主。武乙去世后,由其继位。在位期间,周侯季历伐戎有功,设计将季历杀害,使商周关系恶化。前1102年去世,享年55岁。

30帝乙(前1132-前1076)名羡,文丁子,前1101-前1076年在位,商朝君主。在位期间,商朝国势面临衰落,迁都朝歌。曾经出兵征伐岛夷和淮夷,途中受到孟方截击,率领诸侯讨伐孟方,得胜而回。前1076年去世,时年57岁。

帝乙

31帝辛(前1104-前1046)名受德,帝乙少子,前1076-前1046年在位,商朝末代君主,世称商纣王。在位时期,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得以强盛。统治期间,大兴土木,加重赋敛,推行严刑峻法,出兵征讨东夷部落。前1061年复征夷方,任用姬昌,九侯和鄂侯为三公。此后,见周族势力强大,将姬昌囚禁在羡里。鄂侯极力强谏,争辩激烈,结果鄂侯遭到脯刑。前1047年周武王会盟诸侯,次年在牧野之战,被周武王所率联军击败,最后登鹿台自焚而死,享年59岁,商朝覆灭。

帝辛

商朝君主列表

称号

生卒

祭名

庙号

谥号

名字

备注

王亥

高祖

冥长子

王恒

王亥弟

昏微

上甲微

王亥子

匚乙

报乙

上甲微子

匸丙

报丙

报乙子

匚丁

报丁

报丙子

示壬

主壬

报丁子

示癸

(~前1618)

主癸

夔宗

主壬子

大乙

(前1668-前1587)

天乙

太祖

武王

履(汤)

名履,商朝开国君主。

大丁

太丁

以跌

商汤长子

卜丙

(前1642-前1584)

外丙

哀王

商汤次子

仲壬

(前1640-前1580)

仲壬

懿王

商汤第三子

大甲

(前1617-前1550)

太甲

太宗

文王

太丁嫡子

羌丁

(~前1530)

沃丁

昭王

太甲长子

大庚

(~前1505)

太庚

宣王

太甲次子

小甲

(~前1488)

小甲

敬王

太庚长子

雍己

(~前1476)

雍己

元王

太庚次子

大戊

(前1506-前1419)

太戊

中宗

太庚少子

中丁

(~前1408)

仲丁

孝成王

太戊子

卜壬

(~前1398)

外壬

思王

太戊子

戋甲

(~前1389)

河亶甲

前平王

太戊子

且乙

(~前1370)

祖乙

穆王

河亶甲子

且辛

(~前1356)

祖辛

桓王

祖乙子

羌甲

(~前1336)

沃甲

僖王

祖辛弟

且丁

(~前1327)

祖丁

庄王

祖辛子

南庚

(~前1321)

南庚

顷王

沃甲子

象甲

(~前1314)

阳甲

悼王

祖丁子

般庚

(前1348-前1286)

盘庚

世祖

阳甲弟

小辛

(~前1272)

小辛

章王

祖丁子

小乙

(~前1251)

小乙

惠王

小辛弟

武丁

(前1276-前1192)

武丁

高宗

小乙子

孝己

祖己

武丁长子

祖戊

武丁次子

且庚

(~前1180)

祖庚

后平王

武丁第三子

且甲

(~前1160)

祖甲

世宗

武丁幼子

(~前1156)

廪辛

甲宗

祖甲子

康丁

(~前1148)

庚丁

康祖

祖甲子

武乙

(前1182-前1113)

武乙

武祖

庚丁子

文丁

(前1156-前1102)

太丁

匡王

武乙子

帝乙

(前1132-1076)

帝乙

德王

文丁子

商纣

(前1102-1046)

帝辛

纣王

受德

帝乙幼子

商朝君主世系

商朝君主世系

0 阅读:15
朱明刚历史

朱明刚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