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为何不怕中国军人学习新战术?你看看清末到民国洋教官啥段位

千年论战 2024-04-18 17:22:23

“师夷长技以制夷”是从清末就开始流传的口号, Ok从晚清到民国,很多军政大佬都指望从洋人那里学到真东西,然后吊打洋人,完成脚踢欧罗巴、吞并扶桑国的大业。洋人也不傻,满清和民国真就没请到什么高手。

比如满清的真中堂李鸿章,他请教官的本事就远远比不上奥斯曼帝国。李大人请教官不愿意自己掏钱,是克虏伯公司公司买单。李鸿章接待克虏伯公司军火推销员瑞乃尔时,觉得当过普鲁士下级军官的瑞乃尔是个人才,就直接将其聘请当了淮军教官。克虏伯公司一看李大人有这个爱好,干脆就替李鸿章招聘了德国军官李劢(音mai,就是卖力的意思)协到淮军中当教官。这个操作和德国大众自掏腰包,让施拉普纳给中国足协当教练的操作类似,施拉普纳不是顶级教练,李劢协也只是枪炮技术方面的人才,他写的著作几乎就是克虏伯大炮的使用说明书,什么《克虏伯炮图说》、《克

虏伯炮操法》、《克虏伯炮表》、《克虏伯炮弹造法》、《克虏伯腰箍炮说》等,对淮军有用,但对克虏伯公司推销产品更有用。

中法战争爆发后,李大人才赶鸭子上架一样,从淮军小金库中掏钱,一口气聘请了24个德国军官,请教他们如何战胜法国人。这群德国教官也给李鸿章普及了散兵线战术的基础概念,指出淮军作战队形太密,可李大人、淮军诸将都不听。淮军在1875年还派了卞长胜、刘芳圃、查连标、

袁雨春、杨德明、朱耀彩、王得胜七个淮军军官留洋,他们七个淮军留学生也和当年健力宝的后辈一样,没进正规德国军校、战争学院研习、进修。按照李大人的安排,他们在第一年到斯邦达(应该是斯巴达)军营进行适应性训练,第二年学习地图绘制技巧,第三年“习演带排”,至于土木工程、炮兵射击、多兵种协同作战技术,李大人根本就相关的概念。

李大人的学习计划是想当然,淮军军官的素质也让友邦惊诧。开学第一年,卞长胜、王得胜、朱耀彩三个活宝就被德国军官赶出了军营,只能借助克虏伯公司的关系,在波鸿的德国兵工厂内进行实习,卞长胜、王得胜在兵工厂还不安分,又和德国军官起了冲突,直接被赶出了德国。淮军留学7人组的其他人也没学到什么本事,杨德明、查连镖、袁雨春、刘芳圃四人和不少国足球员一样外语能力差,连德国军事术语都没学全。到了淮军派往德国的留学生不少,正式进入德国军校的几乎没有,就连后世大名鼎鼎的段祺瑞也不过是在克虏伯兵工厂客串工人实习(所以你就别奇怪段祺瑞为何战术能力差了)。至于德军总参谋部如何制定大兵团作战计划,德军步兵、炮兵战术,淮军留学生真没学到多少,淮军外教也教不了多少。

更要命的是淮军将领只是模糊知道时代变了,在具体战术上还是落后于时代,明明步兵战术主流已经变成了散兵线战术,淮军还用排队枪毙时代的密集队形迎战日军,自然被认真学习步兵战术的日军击败。淮军请外教没学到家,北洋军也只是略强。北洋军请了青木宣纯这个日本大特务当顾问,青木宣纯就借着北洋军的军官给日军搞侦查,还差点让吴佩孚死在日俄战争中。

清末民初很多中国人留学日本士官军校,日本教官只教中国学生过时的内容,火炮间接射击法日军已经普及,但中国留学生基本上都学不到。民国时代俄国的“润人”白俄军官还纷纷到中国军校当教官,这群败军之将甚至影响了中国历史,白俄将军托玛舍夫斯基(陆军大学教官)就认为苏联已经是摇摇欲坠的房子,鼓动少帅揣上一脚,于是就有了中东路事件。抗战前期德国倒是派了一批有真才实学的教官,吴院长也受益颇多,但中国军队受限于客观条件,很多战术还是学不来。

和晚清民国比起来,日本和奥斯曼帝国反而是引进外国人才、学习先进经验上的高手,奥斯曼帝国聘请过毛奇(档次比李鸿章的外教高的多),秋山真之当过马汉的学生,它们都找了西方陆军、海军最顶级的人才当外援。近代中国军队在这方面的水平很像国足,是外教和外援都用不好的水平。

0 阅读:32
千年论战

千年论战

谈古论今,说千年战争,预测战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