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打了快一年,更加佩服毛泽东1957年对苏联的建议,真高明

曜瑞说历史 2023-03-02 04:52:00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俄乌战争打到现在这个地步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在2022年俄乌刚刚开打之际,都以为这是俄罗斯一边倒的胜利,同时也是俄罗斯向全世界展示第二军事强国实力的一个机会。

但现如今,俄罗斯似乎陷入到了战争泥潭之中,俄乌谁能胜利扑朔迷离,西方的态度更是充满了未知之数。

现如今俄乌战争已经持续了一年,这不得不让人回想起,毛主席在1957年对苏联的建议,真的太高明了。

那么毛主席当年给苏联一个什么样的建议?俄罗斯到底如何才能赢得战争的胜利呢?

苏联不解,积极防御?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来到了两极分化。

此时的世界,已经完全处于资本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争夺胜利果实的时期。

美国和苏联都在不断地争抢德国留下的巨额遗产,其中就包括了许多先进武器,两个阵营的对立也逐渐形成,美苏开始争霸世界开启了冷战。

当双方不断进行扩张之时,对于周边小国,他们只能趋于附势,美国因此建立了北约,苏联建立了华约。

不过苏联如何经营欧洲,在亚洲地区,他知道必须要拉拢一个国家,那就是中国。

我国作为亚洲大国,苏联认为,如果可以把中国这张牌握在手里,绝对是一大杀器。

再加上苏联与我国接壤,如果未来发生战争,苏联觉得有必要寻求中国的帮助,将华沙和《中苏同盟友好条约》结合起来。

其中,双方达成了一个共识,当中国、朝鲜、越南受到侵略,苏联便抽调远东兵力予以支援;

若苏联的欧洲部分遭到了西方国家的入侵,中国也应予以支援。

这份条约看起来无论是对中苏谁,都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国很愉快的签订了这份条约。

不过在彭老总签署条约后,准备回国复命,赫鲁晓夫和朱可夫拦住了彭老总。

他希望针对中苏双方的军事合作好好谈一谈,但在谈论起中苏如何作战的关键问题上,毛主席先一步给出了答案。

毛主席认为:“中国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绝不先发制人”。

很显然,这份答案并不能让朱可夫满意,原因也很简单。

朱可夫是领导苏联进行卫国战争的主要将领,他是一步步看着德国撕毁互不侵犯条约侵略苏联,导致苏联整整死了一代年轻人。

所以,对于苏联而言,他们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防御,因为他们要将战火引出本土之外,否则卫国战争的悲剧将会再次上演。

并且刚刚我们也提到过,美国和苏联在二战结束后,分走了德国大量的科学家和科研成果。

其中包括了V1、V2、喷气式战机、核武器等等先进武器,并且有些武器现如今我们都还在使用,算得上是现代武器的老祖宗了。

这些武器的强大任谁都明白,尤其是核武器,那个年代没有现在这么多投放手段。

这就导致未来谁先进行核武器突击,谁就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放任美国先动手,苏联的结果只会更悲惨,所以苏联必须要先发制人。

听起来苏联的想法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那么毛主席为什么要给苏联提这么一个建议呢?

毛主席的建议,高明

毛主席积极防御的建议,苏联是十分不理解的,而毛主席的到来,也很快给这个建议带来一个答案。

1957年,毛主席访问苏联,赫鲁晓夫此时再次提出了中苏军事上应当如何合作的问题。

毛主席这一次给予的回答显然比上一次更加直白。

毛主席认为:“如果帝国主义国家发动进攻,千万不要还击,可以进行战略性后退,一直撤退到乌拉尔山,只要能到达这个敌方,我国就会帮助苏联同志的”

这句话赫鲁晓夫再次表示疑惑,但很快毛主席一阵见血的说出了问题的关键。

前苏联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他其实就是一个庞大的战争机器。

事实上,这个战争机器一旦开启,在不动用核武器的前提下,没什么人能扛得住。

我们试想一下,当年德国闪电战横扫欧洲无敌手,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抵挡德国的钢铁洪流,只有苏联做到了。

为什么?这是苏联广袤的国土和天然的地理优势导致的。

说白了,德国如果不能在一时间直接打死苏联,一旦陷入长时间作战中,苏德双方在不断地消耗之下,德国最后扛不住了才失败的。

那个时期,苏联的军事装备还不够强大。而现在呢?

苏械不说精良把,最起码皮实耐用,并且非常容易制造,最简单的例子就是AK系列。

但苏联缺乏的是经济,并且苏联在斯大林模式下,虽然可以在短时间内,将苏联的经济、政治、文化体制完全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体制。

但是这个模式在后勤保障问题上并不能满足苏联冲进西欧的要求,反而美国确实能做到冲进莫斯科。

美国人有钱啊,我们从二战当中的伙食就能很好的看出来大家的差距,美国伙食当中最差的一类,对于其他国家就是美味佳肴。

再加上西方国家大多是海上强国,人家的海上补给线是杀不死打不断的。

他们能做到给前线士兵吃冰淇淋,新鲜牛肉,甚至过圣诞节。试问哪个国家能做到像美国这样,强大到令人发指的后勤能力。

而战争考验的就是后勤,我们以苏德战争为例,当德国陷入到战争泥潭后,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前线消耗的速度。

这不单单是因为德国在战争中后期,缺乏资源导致的,同时也是后勤运输线过长导致。

尤其是到了冬天,德国前线的士兵甚至棉衣补给都没来得及到位,就匆匆进入到冬季作战。

和土生土长早已适应这里气候条件的苏联士兵相比,这里的环境极大的限制了德国士兵的战斗力。

但是如果放在美国身上,根本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所以,在后勤能力完全不能达标的前提下,毛主席认为,未来和北约的战争还是以弱打强的战争。

那么对于中苏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进行战略防御,将敌人放进来。不过大家或许有这么一个疑问,按照毛主席的想法,那么这场战争应该怎么打呢?

诱敌深入,各个击破

我们从苏联的整体环境来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苏联的环境,是一个典型的季节性战争的环境。

在这种季节性战争中,其实进攻的时间只有短暂的数天或者个把月,超过这个时间就很难在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

我们以春季作战来说,对于苏联而言,春季中多是雨水天气,根本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部队行动。

泥泞的道路会让机械化部队完全陷进去,只有等到地面干硬才能进行行动。

并且苏联多是丛林,也非常适合伏击作战,大多数城市的防御能力很强,在短时间内很难打出缺口。

一旦美军进攻受挫,此时反攻的结果远比积极进攻要好得多。

朝鲜战场上其实已经诠释了,如何在装备劣势的前提下赢得这场战争。

我国自入朝作战以来,秉持着一个理念,那就是绝不贪功冒进,在得到优势的前提下,适当的进行回撤补给,积极备战第二次战役。

也正因如此,美国认为我国突然的反击只是回光返照,并不能对美军进行更强有力的回击。

导致大量美军陷入到被包围的风险当中,也正是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战役,我国彻底奠定了在朝鲜战场上的优势。

所以,如果美军来袭,既然我们无法解决美军强大的后勤补给,那么将其深入到我方腹地,逐渐将其各个分割包围,蚕食掉敌人的有生力量,这会让美国非常的难受。

因为补给可以不断地购买,但是人却是有限的,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能力,从本土召集庞大的部队进攻苏联。

如果有这个条件,大部分还是北约的合成军。这些人虽然有美国这个强大的后盾,不断地进行后勤输送和补给。

但是,他们的战斗力是有限的,我们蚕食掉一块,他们就少一部分的战斗力。

毛主席一直以来的基础理论,就是在“不讲究一城一地之得失”的战略原则上。甚至为了这个原则,我们在解放战争中,可以放弃延安。

放弃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的解放,毛主席早早就洞悉了,而我国建国后的众多战役,也几乎是围绕着这个战略实施的。

例如朝鲜战争中我方放弃汉城,解放战争中放弃延安,对印自卫反击战放弃进攻印度本土。

其实,毛主席对苏联的建议,用白话来说,不希望苏联和中国,将不必要的包袱背在自己身上。

换句话来说,你得到的战线,真的是你的嘛?并不是,只有在最后胜利的那一刻,你才知道你的战线是什么样的。

无论是哪个国家,给自己背负上过大的包袱,都会被眼前的胜利所迷惑,但伟大的战略家却不会,就像毛主席。

即使美国打进来了又能怎么样,退往乌拉尔山,中国出兵帮助俄罗斯回拢战线,美国要面对腹背受敌的问题,他拿到再长的战线也会被回推过去。

所以,别看毛主席并没有上过军校,也没有去过几次正面战场,但不得不佩服他的军事能力。

甚至他现在的这些建议,放在如今的俄乌战争中,同样适用。

俄乌战争,输在举棋不定

俄乌战争其实我们一开始都有些偏见,我们认为,当年俄罗斯能全面拿下乌克兰,主要是因为军事实力差距过大导致的。

但是现在来看呢?俄罗斯不是只再打乌克兰,而是抗衡整个北约。

美国依旧是当时那个具备强大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的美国,而俄罗斯却还不如当年的苏联。

从经济能力来看,俄罗斯就不可能抗衡整个北约,毕竟当年苏联都没有做到的事,俄罗斯怎么可能做到。

所以,现在俄乌战争打成现在这个局面我们也可以理解。俄罗斯并不具备绝对优势。

从武器装备上来看,双方其实差距并不大,当然,我们只是说常规战争。

美国和欧洲一些国家援助的先进武器,足以让乌克兰和俄罗斯打的平分秋色,而这就是俄罗斯贸然进攻带来的后果。

首先,俄罗斯想通过20万部队全面吃下地缘广阔的乌克兰本来就不现实。

闪击战不成功的前提下,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后撤。

但是,俄罗斯似乎太注重自己的战线了,也就是眼前的战争成果,最终的结局呢?

反而是这些包袱拖累了俄罗斯,他根本就没有足够的兵源去维持这么长的战线。

上千公里的防御线啊,这需要多少的部队,这也恰好说明了,俄罗斯对这场战争的准备也并不充分。

当欧美和乌克兰回过味来了,俄罗斯溃败的结局也能很好的预见。

其次,俄乌战场属于季节性战争,乌克兰在哈尔科夫很好的把握了战机,在临近冬天的最后几天打了几场漂亮的反击战,这就让俄罗斯有点受不了了。

后方开始积极备战,预备役也拉出来进行训练开赴前线。

乌克兰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双方只能进入长久的拉锯战。

那么如果按照毛主席的那一套来打的话,即使进攻,也先要慢慢蚕食俄罗斯周边的亲俄势力。

亲俄势力在背靠俄罗斯的前提下,积极脱离乌克兰,为俄罗斯留下战略缓冲地带。

当俄罗斯准备进行全面战争,后方开始积极备战,前线20万部队,守住克里米亚地区和亲俄脱乌地区绝对足够。

等到后方已经拥有足够歼灭乌克兰势力的前提下,在进行全面战争,这才是一个正常的战略计划。

毕竟,乌克兰并不都是亲俄势力,并且大部分地区都不喜欢俄罗斯,主要是苏联时期,乌克兰确实遭受许多不公。

那么想要解决,就只能这么干,亲俄势力就是很好的兵源补充基地,同时也能为俄罗斯解决许多后勤问题。

至于基辅等地区,俄罗斯即使兵临城下又能怎样呢?这并不是一条稳固的战线,仅仅图一时之快,举棋不定,错失良机才是俄罗斯最大的问题。

结语

毛主席曾说过:“要在战略上藐视对手,在战术上重视对手。”俄罗斯从战略上是藐视了,但在战术上却是鄙视。

这也就导致了现在的局面,俄罗斯始终拿不下乌克兰,不过俄罗斯毕竟体量大,现在也已经想明白了,巩固战线最重要,所以开始搞公投,部队也汇拢聚集。

不过如果当初就按照毛主席的战略走,或许俄罗斯真的不会打成这个样子,以至于俄乌战争至今还是平分秋色,谁胜谁负犹未可知。

0 阅读:6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