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漫漫历史长河当中,有着无数引人注目的历史时期。
古朴浪漫的神话时期,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无比强大的汉唐盛世,勾心斗角的三国时代,汉人的至暗时刻五胡乱华等等,都在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万众瞩目的历史时期,往往都是社会大变革或者是生产力高速发展的时期。
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的主体是人,这些时代也涌现出了一大批惊才绝艳之辈,各自盘踞在历史书的一方天地之中,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当然,有着万人敬仰的正面角色,就有着万人唾骂的反面角色,都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之上,供后世引以为鉴,有些人甚至还被铸成铁像,供平民百姓唾骂侮辱,以解心头之恨。
当然更多的则是被著书立说,出现在各种影视作品中,形象越来越脸谱化。这群人当中,最常见的组合就是昏君、暴君和奸臣。
君王作为一国之主,在个人品格上是孤家寡人,但在职责上却是担负整个国家的命运,君王德昏庸暴虐会让一个国家直接走向下坡路甚至亡国灭种。
周幽王为博美人一笑断送了西周国运,秦二世暴虐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宋徽宗的醉情书画葬送了北宋的大好江山等等,
今天我们要讲的隋炀帝也是这么一个亡国的暴君,那么我们就从隋炀帝自身出发,细数隋炀帝的四宗罪。
一宗罪,沉迷女色,祸乱伦理在近些年的影视作品当中,都对隋炀帝杨广的好色加以大肆渲染描述,其荒淫无道也是毫不吝啬地表现出来。这其中虽然有一定的艺术加工成分,但也是有一定的事实依据的。
隋炀帝在还是太子之位的时候就表现出了好色的本性,尤其是在隋文帝杨坚病危的时候,杨广就多次调戏隋文帝的妃子宣华夫人。
登基之后,隋炀帝更是肆意妄为,将宣华夫人纳入后宫,宠幸许久。
除此之外,唐朝的统治者还说他对自己的妹妹乱伦不成将其杀害,还专门建了一幢楼来搜集天下美女。
当然这都是唐朝统治者对隋炀帝的抹黑,隋炀帝的妹妹兰陵公主是因为隋炀帝不让其与驸马爷一起流放边疆之地,而郁郁寡欢含恨而死的。
虽然与隋炀帝也脱不了干系,但隋炀帝是出于对妹妹的关爱才不让她去受苦的。至于搜罗天下美女,哪个皇帝不是后宫佳丽三千呢?
所以除去那些后世对他的偏见,隋炀帝“好色”的罪状其实就只剩下了“乱伦庶母”这一条了。
宣华夫人毕竟是隋炀帝杨广的后母,迎娶后母一事在后世的伦理纲常当中是一条极其穷凶极恶的罪状。
这一点除了隋炀帝本身好色的原因之外,还和隋唐王室为代表的关陇贵族集团出身有关,关中长期被匈奴以及鲜卑等游牧民族占有。
游牧政权当中迎娶上一任首领的妃嫔都是很常见的事情,所以隋唐开国者鲜卑化程度很深,对这种事情也都是见怪不怪,到不能算得上是什么大罪。
二宗罪,穷兵黩武,四方征战隋炀帝即位之初就已经开始了对外战争了,由于隋朝的首都是在西安,所以隋炀帝始终是对着关陇以西的领土抱有一点想法。
杨广趁吐谷浑和高车战争(其实高车对吐谷浑用兵就是隋朝指使的),把握时机果断出兵,灭掉了盘踞在如今青海与河西走廊的吐谷浑。
这一仗确实是打出了隋朝的威风,将隋朝的疆域向西拓展了万里。
但隋朝能打下来青海等地,却守不住,这倒不是因为大军压境,只是地广人稀,环境恶劣,距离汉地又远,杨广派出的官员和军队甚至都到不了指定地点。
在吐谷浑发现了这一点之后,便率兵返回,再度占领了原有的地盘,并切断了隋朝和西域诸郡的联系。
每年转运粮食税赋所需要多花费的路程和钱财都要多上许多,这次战争没有让隋朝获得好处反而加重了西北人民的负担。
随后,杨广又分别对林邑、契丹、流求等地发动了多场战争,虽然都打了胜仗,却也都像征讨吐谷浑一样,没有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只是胜利而已罢了。
在林邑和流求都没有建立起来统治,更不要说马上民族契丹了,有生力量根本无法全歼。到了后来的三征高句丽,那就是真正的伤筋动骨了。
第一次征讨高句丽,杨广这个奇葩不知道军机的重要性,对自己的军事能力十分看好。
要求将领必须向他汇报战机才能下达作战命令,使得隋军在战场上十分被动,不能有效地对高句丽的攻击和撤退做出第一时间反应。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决策失误,隋军征讨高句丽惨败而归。
第二次征讨高句丽,虽然杨广吸取了教训,战况远比上次要好得多,但后方失火,礼部尚书杨玄感造反。
隋炀帝不得不抽身而返,前去平叛,毕竟老家都被人偷了的话即使拿下高句丽也没什么用。
至于第三次进攻高句丽,后院更是一片火海,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好不热闹,隋炀帝只好仓皇撤退。
隋炀帝的几次对外战争,虽然都有一定的战略意义,但却是没有扎拿到什么实质性的便宜,在频繁的战争当中动用的大量民工、征调的大量粮草、器械都让百姓们叫苦不迭。
其中最受影响的就是农业生产,大量劳动力的长时间征调,使得大片田地无人耕种,隋朝的粮食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
连饭都没得吃了,谁还管你什么战争的战略意义呢?于是隋朝就掉进了万劫不复的起义火海当中。
三宗罪,大兴土木,劳民伤财说起来隋炀帝的贡献,我们可能立马就能够说出来,那就是开凿隋唐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淮河、长江、海河四大水系,将南北方用漕运连接在了一起。
漕运虽然相对较慢,但比起来陆地上的马车运输云宰相不知要高上多少,成本也要低上很多,毕竟古代的马还是比较稀缺的物资的。
隋唐大运河对今后的中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是一个功在千秋,祸在当代的大工程,和秦始皇修建的长城倒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隋炀帝征调了大量挖掘河道的劳工,他们大都并非自愿,再加上各级官员对口粮的各种剥削,搞得劳工们是怨声哀道。
另外,和上面的三征高句丽一样,这些劳工也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劳动力,都跑来修运河了,又让谁去种田呢?
除此之外,隋炀帝还因为要避开关陇贵族集团对皇权的束缚,想要将都城迁到洛阳来,迁都必定是要修建新的宫殿、新的城池,所以隋炀帝又是调动了一大批的老公千里来兴修洛阳城。
这边打仗需要劳工、那边大运河需要劳工、修宫殿又需要劳工,只有四千万人口的隋朝又将近十分之一的人都没有从事生产,这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的脆弱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四宗罪,懒惰怠政,不思进取这个罪状,并不是形容早期的隋炀帝的,这些年的隋炀帝不但不懒惰,反而勤快的异常。
他怀有一腔的抱负,想要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一代圣君,开拓不世之功,不论是向西收复西域还是三征高句丽,又或者是修建隋唐大运河,从国家层面上来看都是大好事。
只不过隋炀帝太过急功近利,想在短暂的一生当中将这些事情通通完成,难免是有些仓促。
人家秦始皇咋说也是奋六世之余烈,汉武帝更是有着刘邦、文景二帝休养生息的三代家底。
隋炀帝在隋朝统治根基还没有稳定的时候,就开始进行着人家几代人积累下来的大工程,又怎么会不劳民伤财呢,最后还是一件都没做好,反而断送了大好江山。
件件“丰功伟绩”都遭受失败,使得隋炀帝败走江都,心灰意冷,在江都行宫越发的昏庸无道,乃至件件不理政事,变得懒惰起来。
甚至还时常精神失常,疯疯癫癫。晚年预感末日将到,隋炀帝还对着镜子装模作样,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果真,到最后隋炀帝被部下勒死,不得善终。
结语:隋炀帝是历史上一个尽人皆知的暴君,但他绝对不是一个昏君,他的雄才大略都得以施展,只是太过急于求成,取得了相反的效果。
他创立科举制度,开创了中国古代考试制度的先河,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条上升到仕途的大门,使得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王侯将相 ”议案的人物,这是整个社会的希望所在,同时也激励着万万千千的人去读书学习。
他主持开凿的隋唐大运河甚至沿用至今,成为了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雏形(元朝京杭大运河)。所以对于隋炀帝我们也应当一分为二地去看,不能仅仅以成败论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