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司马家族赢得三国后期战争的原因

曜瑞说历史 2023-02-10 16:17:06

如果您喜欢这篇作品,欢迎点击右上方“关注”。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公元249年(曹魏正始十年)表面上已经被曹爽排挤在权力核心之外的司马懿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正在密谋一场一触即发的政变。

此时自以为大权在握的曹爽,却随同少帝曹芳前往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睿,却不想司马懿趁城中空虚,仅用三千死士就夺走了曹魏家族历经三代,数十年经营起来的江山。

有人认为,司马懿在高平陵政变中的成功,存在侥幸的因素。

假如曹爽听从当时有“智囊”之称的桓范良言相劝,利用天子在自己手中的优势,号召其他曹魏宗室勒兵勤王,则胜负之势,犹未可知。

其实,不要说曹爽没有反抗的气度和胆略,就算他想殊死一搏,也不可能成功。总体来说,司马懿政变成功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对手太差

司马懿的长寿,的确让他占尽了优势,当前期那些灿若晨星的英雄人物纷纷离开历史的舞台,他却能生机无限地活着。

在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时候,完成了一场令众人意想不到、在他自己却是蓄谋已久的政变,轻而易举就窃取了曹魏的最高权力。

然而,只是长寿这一点,如果没有一群实力实在不值一提的对手,司马懿的夺权之路,也不会如此顺利。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我们一般认为曹爽是一个没有主见的草包型人物,其实也不尽然。

曹爽凭借自己的宗室身份,在魏明帝曹睿时期常常出入宫廷,得到曹睿的信任和宠幸,在曹睿病重时与司马懿同受托孤重任。

后来,自以为掌握了朝政大权的曹爽逐渐有了不臣之心,不把小皇帝曹芳和太后放在眼里,他的所作所为给了司马懿除掉他的口实。

因为曹爽的飞扬跋扈,司马懿在发动政变时,反倒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太后知道自己和小皇帝孤儿寡母,即使反对也没有用,而且很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

和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样,司马懿手中持有当朝太后的令牌,曹爽和曹魏宗室即使敢于公开反对司马懿,也会被视为反抗太后和天子,所以那些不明真相的、本来拥护天子和太后的人都站在司马懿一边。

曹爽是当时曹魏宗族中势力最强的人,一旦他决定不抵抗,其他人几乎没有能力和司马懿对抗。

曹操建立自己的政权多有赖于本家(包括夏侯家)宗亲们的相助,在曹丕即位之初,曹氏宗族的势力仍然很大,大到让曹丕这个刚刚登基的皇帝都感到自己的皇权受到威胁。

为了使自己羽翼丰满,也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曹丕开始倚重当时占有绝对优势的世家大族子弟,借力打力初步削弱了曹魏宗室在朝中的势力。

曹丕的这一举措看似高明,实则严重失算。可以说,由他建立的大魏,已经不是曹操心中那个“唯才是举”的大魏政权,正是曹丕亲手留下了后患,给了司马懿夺取最高权力的方便。

但是,曹丕这样做也是因为局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

充足的铺垫

比起既没有远见也没有能力的对手,司马家族为了他们的功名大业做了长时间且十分充分的准备。

也许从公元234年起(曹魏青龙二年),也许在更早的时候,司马家族已经开始秘密豢养死士,并且以神不知鬼不觉的方式,让这些白衣死士潜藏在民间,一旦起事,这些人就会从四面八方汇集而来,让人措手不及。

但是,即便隐藏的再周密,也会有露出破绽的时候。

最先看出破绽的是司马师的结发妻子夏侯徽。《晋书》记载,这个女子非常有见识,每有大事,必定为司马师谋划运筹。

也许身为夏侯氏的女儿,夏侯徽本来就是带着某种政治使命来到司马家的,可以肯定的是,她和司马师在步入婚姻的前期也有过十分幸福的生活。

他们一共生育了五个女儿,可见这对夫妻在不面临政治斗争的时候,确实是有真感情在的。

但再好的感情,也注定要毁于残酷的政治斗争。夏侯徽虽然是司马师的妻子,但她更是夏侯家的女儿,与司马懿的政敌曹爽是表兄妹。

正是这种特殊的身份,造成了夏侯徽的悲剧。司马师残忍地杀害了自己的妻子,而后一不做二不休,将大舅子夏侯玄诛灭三族。

也许政治斗争从来就是这么残酷,毕竟,像唐太宗那样的一代英主,为了得到最高权力,也不惜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兄弟。

然而,无论如何,这种由亲密关系演变为仇敌的杀戮还是让我们不能接受,人性中最为不堪,最让人不能直视的丑恶,在这场政治斗争中显露无疑。

以司马家的立场来说,夏侯徽被杀的事件,至多是他们长时间准备,又善于防守机密而不得不做的众多事情中的一件事而已。

说司马家族为夺权准备得充足,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有八个儿子,被时人称之为“司马八达”。

司马家族兄弟八人都在朝中身居要职,且开枝散叶,子孙繁盛。

在当时,能与司马家族比肩的只有稍早于他们的颍川“荀氏八龙”。(其后代代表人物有荀彧等)司马家兄弟八人不但掌握了不可小觑的权力,而且都很长寿。

司马懿的三弟司马孚出生于公元180年,卒于公元272年,享年92岁,是司马家八兄弟中最长寿的。

活得长,势力大,人丁兴旺,再加上多年的经营,一旦造起反来,没有与之相当的势力来对抗,这是司马懿的反对者们不得不面对的自然因素。

大势所趋

司马家族人丁兴旺,且掌握了很多权力,是司马懿夺权成功的重要条件,却不是完全充分的条件。

前文说到曹丕重用当时的世家大族,充分考虑他们的利益,为的是让自己的曹魏政权受到这些家族的真心拥戴。

实际上,无论曹丕再怎样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也不可能真心拥戴此时已经悄然发生改变的曹魏政权。

因为只有和他们利益完全一致的代表拥有了最高权力,才能充分满足他们内在的要求。

九品官人制度(又称九品中正制)的推行,早已经把选择官吏的权力移交到世家大族的手中,新任官僚多是那些世家大族的门生故吏。

于是一旦真正代表他们利益的司马家族起事,占据大多数的群体是不会反对的。

然而,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治制度就一定是对的吗?九品官人制度造成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

让那些豪门望族名正言顺地垄断了进入官僚系统的特权,寒门子弟或一辈子屈居人下,或者根本就没有入仕为官的机会。

曹操提出”唯才是举”,其中有很大原因就是针对当时这种做官看门第,不在乎真才实学的规则。

而诸葛亮治理下的蜀汉,则更注重官员的能力与清正、廉洁的作风,这是符合一个社会良性发展的要求的,但是并不符合当时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发展和一个人的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谁也不可能一路坦途,开倒车,走弯路也是在所难免的,何况其内部还存在着统治阶层嬗递的根本原因。

某些权贵家族,一旦掌握了权力,就会通过各种手段巩固既有的一切,形成庞大的关系网,为家族的后代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供更为丰富的保障。这一社会现象,在现代社会仍然屡见不鲜。

其实,在魏晋时期,还是出现了以王谢家族为代表的精英士族家庭。但再精英的家族,也无法长久经受时间的考验,终究还是有没落、衰败的那一天。

司马家族也曾经创造过属于他们的荣耀,在大形势的需求下,他们走到了时代的前列。

虽说司马懿和司马师、司马昭两代人得国不正,多有杀戮行径,但如果开国皇帝司马炎能够谨慎地操纵国家这艘庞大的船,也许他们的污名会被淡化一些,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

历史选择了司马家族,他们却没有给千千万万平凡的人造就应有的安身之所。

所以,比起这样的统一,我们更怀念的,是那个英雄辈出,虽然战乱不休,却始终还有希望,有重建可能的乱世。

好在,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客观的修复功能,这样的乱世,终究有结束的一天。

结语:

我们想到司马懿,总是不由得想到厚黑学的一些消极、阴暗的东西,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司马懿身上也有值得我们肯定的一面。

而且一些事情虽然没有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我们的认知角度,决定了我们会得到怎样的收获。

司马懿的优点,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善于忍耐,在忍耐中积蓄力量,使自己强大。二是善于把握机会,机会来了绝不放过。

三是行事果断,从仅仅用八天时间,就长途奔袭到房陵,将孟达一举拿下这一行为来看,司马懿的成功也显示了他的过人之处。对于我们来说,能够做到其中一个方面,也许成功就离我们不远了。

0 阅读:1

曜瑞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