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肾虚,可能是因为肝郁、脾虚,用好这盒药,肾好肝脾也好了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很多人出现了肾虚的问题。但更多的情况下,肾虚并非单纯由肾本身引起,而是与肝郁和脾虚密切相关。中医认为,肾的阴阳来源于脾胃的吸收转化,而脾胃的健康又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肝郁会导致肝木克脾土,进而引发脾虚,体内气血瘀堵,补肾自然效果不佳。因此,调理时需要同时关注肝、脾、肾。
首先第一种,脾阳虚林连带出现肾阳虚
这种情况下会出现疲惫乏力,懒言、动也不想多动,身体畏寒怕冷,腰腿酸软,一吃冷食就容易肚子疼、拉肚子。这时早上可服用附子理中丸,健脾补阳。晚上温补肾阳服用右归丸。
第二种,脾虚生湿,导致肾阳虚
脾虚容易运化不利,水液堆积在体内导致湿气内生,表现为舌边有齿痕,大便稀烂、黏马桶,冲都冲不掉。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健脾祛湿,再补肾。早上可服用参苓白术散,健脾祛湿。晚上服用右归丸,温补肾阳,但如果您阴虚情况较为严重,明显存在舌红少苔,可将右归丸换成左归丸,滋补肾阴。
第三种,湿聚成痰,肾阳亏虚或肾阴虚
体内湿气过重长期堆积在体内,就容易形成痰湿,主要表现为嗓子眼里总有痰,咳不完、吐不尽,身体沉重,容易犯困、嗜睡,甚至早上起来脸肿。这时及时化痰祛湿,尤其是从根源上斩断踏实的形成——健脾是关键。早上服用二陈丸,燥湿化痰。晚上桂附地黄丸来温补肾阳,如果果舌红少苔,可将桂附地黄丸换成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
本文不推任何药物,中医讲辨证论,用药一定先根据体质辨证,不要盲目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