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带一小伙到中南海,问周总理:他像谁?邓颖超一见热泪盈眶

览特评历史 2023-10-23 12:14:01
前言:

话说陈赓大将战场上沉着冷静,私下里却是非常喜欢孩子的将领,他为人开朗家里的孩子都不怕他,大家玩闹兴奋起来时,陈赓常常会用自己的胡子去扎孩子的脸。

陈赓

陈赓家的孩子有十多个,除了他自己亲生的孩子外,也还有很多烈士的遗孤,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生死相依的战友不是家人却胜似家人。

他们朝不保夕,牺牲前放不下的就是未完成的革命事业,无人赡养的父母和嗷嗷待哺儿女,同为革命者的陈赓大将在和平年代也不遗余力,去寻找烈士不知所踪的家人下落。

这天陈赓突然接到一封信,看完信后他长长呼出一口气,双目望天,失神了半晌,几十年的寻找终于有了眉目,接着调整好情绪后,他便给中南海的邓颖超打了个电话。

神秘的礼物

陈赓与周恩来总理夫妻私下关系很好,就连他们二人的婚事也是陈赓当年一手帮忙操办的,婚礼前周总理因为工作忙,没空去火车站接邓颖超。

陈赓事前与邓颖超也从没见过面,只捏着一张照片在火车站等了一下午也没接到人,等陈赓灰溜溜回去“交差”却发现周家沙发上坐着位眉眼弯弯的和善女子。

她率先站起身向陈赓打招呼,陈赓也是“毫不客气”回道:“小超同志你好。”

时光如梭,随着革命事业进展,三人工作相互配合间情谊也愈发深厚。

嘟嘟两声,电话接通后,陈赓笑眯眯地说:

“邓大姐,你好啊,我过几天要去中南海,到时候给你带个大礼物,保证你喜欢。”

那厢的邓颖超也是和和气气应下,两人通电话后没几天,陈赓就带着一个陌生的小伙子来到中南海周总理的家。

江鲜云与彭伟光母子

恰好那天周总理夫妇都休息,三人一见面,尚且来不及寒暄,陈赓便用手臂把小伙子揽在身前说:“周总理,你看他长得像谁?”

周总理尚且还在诧异时,邓颖超率先反应过来,她一把小伙子拉至眼前,泪光莹莹地盯了他几瞬说:

“这眉眼长得真像干臣,该不会就是……”

见陈赓也收起笑意,嘴唇微抖重重点头后,邓颖超再也忍不住了,她热泪盈眶拉着小伙子的胳膊说:

“我和恩来,找了你几十年了,总算见到你平安成人了,你妈妈好吗?”

彭干臣

小伙子点点头应道:“我妈妈一直很好,我叫彭伟光,是彭干臣的儿子。”

原来周恩来总理夫妇,陈赓大将与彭干臣是革命旧友,他们多年来也一直在寻找彭干臣家人的下落,追忆往昔,这些即便是从刀山火海里搏命而出,见惯生死的革命老前辈们也不禁潸然泪下。

青年革命英才

这一切还得从红色战士彭干臣说起,彭干臣出生于1899年安徽省英山县,他20岁考入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到五四运动等革命浪潮影响,他23岁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4年安庆党组织推荐他报考黄埔军校,彭干臣顺利考上后被编入二队,陈赓则是三队成员,周总理那时依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担任黄埔军校的政治部主任,三人自此结识。

彭干臣在黄埔军校经过半年多的学习后本应毕业,可当时正值黄埔三期学生入学之际,彭干臣便留校做了教导一团的党代表,陈赓则是连长。

次年彭干臣所在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参加东征,在这次实战中,彭干臣和陈赓他们身先士卒,以师为表。

教导一团的战士们在3月18日深夜逼近无华县城,岗哨出城就被缴械抓获,接着便假称运弹回城叫开城门。

战士们遂鱼贯而入,连长陈赓带领彭干臣等一团战士勇猛杀敌,贴身肉搏,刀枪拼杀之际,彭干臣的一根手指被削掉,他竟浑然不觉仍旧奋力杀敌,直至战斗胜利。

2个月后东征军顺利回到广州,周恩来总理向彭干臣传达党中央命令,派他到莫斯科东方大学深造学习。

莫斯科东方大学旧址

当时彭干臣所在的班级,他是属于文化水平比较高的,可对待同班工人出身的同学却从不摆架子,并且还会充分发挥自己在黄埔军校经验优势,在上军事课上主动辅导同学,经常给学员们做示范,手把手进行指导。

直到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后,彭干臣才被紧急调回国内,在接下来的贺胜桥、武昌城等著名战役里,他都勇猛杀敌,冲锋陷阵,即便腰部负伤,也不下一线,在战场上更是屡立战功。

正因为彭干臣的种种优异表现,再加上他身为共产党员的坚毅品性,深受周恩来总理的赏识和信任,周总理在上海领导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时,特意把他调来身边,潜伏上海穿插到工人队伍里进行军事指导工作。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彭干臣所在的武昌共产党因为有近千人的武装力量,所以能为暴露身份的共产党员及领袖提供庇护,也汇集了大量的革命经费。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有一次组织筹措到50箱银元,近250000枚银元的军费被运输至武汉司令部,交由彭干臣一一清点入账,那时他的三弟也在场。

或许是这辈子也没见过那么多钱,彭三弟支支吾吾说:

“大哥,有这么多银元就是掉了一块也没大碍,不如给我两块带回家吧。”

彭干臣先是一愣,因为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本欲发火的他,冷静下来决定循循善诱,缓和语气道:

“这都是革命经费,别说一个银元,就是一个铜板也不能少。”

三弟也有些恼怒,“咱们还是亲兄弟呢,还不及你的革命重要。”

饶是彭干臣再有修养,耐性,此时也有点火了,他背过身完全不理彭三弟,只专心将经费清点入库,气得对方拂袖而去。

由此可见彭干臣的廉洁奉公,是坚定的革命党人,而不久后,南昌起义部队正是凭借这笔经费打响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共产党的第一位公安局长

1927年7月27日武昌起义前5天,周恩来总理带着彭干臣就已经抵达武昌。

作为此次起义的领导者周总理明白一旦起义成功,接下来的治安防暴工作将是重中之重,而负责这一切的公安局长更得万里挑一,谨慎选择。

因此周总理和其他起义领导人经过重重筛选后,决定委派彭干臣担任我党第一位公安局长兼任卫戍司令。

要知道当时的彭干臣只有28岁,他既是黄埔军校出身,又经过苏联深造,领导过基层工人运动,工作有方法又有经验,年纪尚轻身兼要职,还颇得领导人器重,假以时日必定前途无量。

我党在顺利接管了包括公安局在内的所有政府机构后,身为公安局局长的彭干臣立刻派人在大街小巷贴出布告,安抚民众情绪,恢复正常生活模式。

但留给彭干臣的时间却并不多,他先是要在敌人发起反攻前整编好原有警察部队,还要带领起义军向南方行进,争取更多城市的胜利,因此按照原计划,起义军开始逐步撤离。

8月6号随着最后一批起义部队撤出南昌,彭干臣在完成所有后续工作后也离开了。

但后来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潮汕失败,彭干臣几经辗转来到上海,根据周总理的指示,一直在做地下工作,为保存实力他隐匿身份居住在上海律师李次山的家中。

正是在那里他结识到了李次山的义女江鲜云,二人情投意合结为眷侣,1929年夏天,党中央决定在上海秘密开办中央干部训练班,目的就是为我党培养大批军政领导干部。

这个培训班由周恩来总理直接领导,因此在选择训练班负责人时,周总理便毫不犹豫让彭干臣来处理训练班的全部事宜。

既然开班难免会有人员往来,但当时整个上海都处在国民党白色恐怖笼罩下,因此党组织人员的安全问题成了重中之重。

拥有丰富“斗争”经验的彭干臣几经筛选,终于决定把培训班开在长宁区武定西路的一座五层小洋楼,而他自己则伪装成一名做大生意的商人。

妻子江鲜云在邓颖超的出谋划策下,化装成富豪太太,每天打扮得颇为时髦,挽着丈夫的手在小洋楼里进进出出。

年轻时期的邓颖超

白天开门做生意时,就有不同的黄包车夫把“客人”拉到小洋楼里商谈“业务”,晚上再由黄包车夫把“客人”送回去。

这些车夫都是地下党工作人员,他们拉的客人都是培训班里的学生,而江鲜云隔三岔五也都会掂着大包小包的百货公司袋子,装作富太太豪掷千金的样子,实际上袋子里装的都是学员们学习和生活用品。

培训班风平浪静开办3期后,由于敌人白色恐怖势力逐渐扩大,综合因素考虑只能暂时关闭,但这3期学员训练结束后,大多前往苏区担任领导工作,确实为我党补充不少优秀将领人才。

1930年5月底,彭干臣接受党中央任命前往东北组织武装斗争,担任满洲军委书记,但9月份时由于东北党组织出现叛徒,彭干臣身份暴露被敌人锁定通缉。

图片来源网络

幸好他提前得到消息,先从大连而后返回上海,上级考虑到他在东北身份暴露,不利于继续工作,因此暂留上海。

后来由于党组织工作需要,彭干臣又来到天津,但天津那时白色恐怖也非常严重,大家举步维艰又加上叛徒出卖。

1931年中国顺直省委遭到破坏,大量干部党员被逮捕,彭干臣的地下工作难以开展,于是周总理便让他秘密离开天津重回上海。

彭干臣回到上海后,恰好他的第二个孩子彭伟光出生,前几年因为工作忙他与家人一直聚少离多,江鲜云也非常支持理解丈夫的工作,此时难得一家团聚享受温馨时刻。

彭干臣抱着襁褓里的小儿子,望着怯生生不认识自己的大女儿,和年纪不大却眼生风霜双手粗糙的妻子,他深知自己没有做好为人父,为人夫的责任,可身为共产党人,不舍小家何来大家,然而分别的日子很快就到了。

留得头颅在,可为党效力

1932年党中央决定从上海迁往苏区,周恩来总理调至江西工作,彭干臣自然也要跟随。临行前一晚,彭干臣抱着已经“混熟”的女儿亲了又亲,静静地坐在妻子床边看她哄儿子睡觉。

就这么盯了许久后,江鲜云开口道:

“家里你不用操心,邓大姐她们时常来探望我,早点出发吧。”

本就话不多的彭干臣点点头,末了蹦出几个字:“我很快便回来。”

谁料他这一去竟是天人永隔,彭干臣到组织报到后,周总理本希望他到鄂豫皖苏区做二十五军的军长,但彭干臣说:

“那是我的家乡,难以避开亲族关系干扰,不利于开展革命工作,希望能派我到陌生地方去。”

方志敏同志

周总理点点头,接着彭干臣便前往赣东北,2年后彭干臣跟随方志敏同志率领的红军第十团北上抗日。

他既是指挥一线作战的指挥员,又与战士们同吃同住,关心战士疾苦,及时调整他们的思想状态,工作能力极强的彭干臣获得上上下下一致好评。

然而第二年1月份,红军10军团在上饶怀玉山地区作战时不幸陷入重围,敌人武器先进火力凶猛,彭干臣他们弹尽粮绝后,就隐匿在大山里同敌人打游击。

当时正值严冬,缺衣少药,许多人数天粒米未进,饥寒交迫,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敌人不断加强围剿,彭干臣和大部分战士都壮烈牺牲了。

结语:

当年消息闭塞,党组织领导人并未第一时间知晓彭干臣牺牲的消息,但同为革命者生命朝不保夕,大家心中也隐约都有了答案。

但不论周总理还是陈赓都从未放弃过寻找彭干臣家人的下落,其实自从江鲜云与彭干臣上海一别后,时局动荡她为照顾一双儿女,便隐姓埋名离开上海到了偏僻小镇,定居下来。

直到儿女长大成人,新中国成立,她仍在等着丈夫归来,同时江鲜云也将丈夫的故事告诉子女。

1956年25岁彭伟光为寻找父亲,辗转觅得陈赓大将的联系方式,便写了封信给他,陈赓大将收到信后才终于得知故人之子下落,这才有了本文开头发生的故事。

6 阅读:2903

评论列表

海底针

海底针

5
2024-01-02 12:58

真正的革命者,这种都是信仰特别坚定,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狠角色,让人钦佩!

览特评历史

览特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