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奶为太祖曾孙女,母为太祖侄曾孙女,康熙七儿媳出身有多显贵?

方正刚不毅 2025-02-22 13:59:55

清史显示,康熙帝在位61年,后宫妃嫔达85位。因此,其皇子数量居大清十二帝之首,共35位,其中24位参与排序。

康熙注重对皇子教育,致其多数皇子兼具文武才能。

获封爵位后,皇子们开始参与朝政。部分未获封爵的皇子亦受康熙重用。这表明康熙对皇子们极为重视,寄予厚望。

康熙因重视皇子,挑选嫡福晋时极为谨慎。从嫡福晋出身可见,康熙对诸皇子的偏爱程度不一,显露出明显的偏心。

【01】

皇长子胤褆,乃康熙早期宠妃惠妃乌拉那拉氏之子,为康熙首位成年皇子,娶尚书科尔坤之女嘉穆瑚伊尔根觉罗氏为妻。

皇次子胤礽,康熙唯一成年嫡子,幼时被立为皇太子。康熙选其嫡福晋,实则挑大清未来皇后,故人选至关重要。胤礽嫡福晋出自苏完瓜尔佳氏,其祖母为郡主,母为郡君。

皇三子胤祉与皇九子胤禟的嫡福晋皆源自何和礼系的董鄂族,何和礼为后金“五大臣”,亦是太祖皇帝嫡长女婿。

皇四子胤禛的嫡福晋,虽非出身国主系乌拉那拉氏,但其母乃太祖嫡长子褚英曾孙女,父为太宗宠臣费扬古。

皇五子胤祺,乃康熙宠妃宜妃郭络罗氏首子,由孝惠章皇后抚育。其妻为山西巡抚布雅努孙女他他拉氏。胤祺序齿虽早,却从未卷入皇位争夺。

原文段落假设:这个新项目将大幅提升我们的生产效率,通过引入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错误,并能更快速地响应市场需求。新项目将提升生产效率,引入自动化流程减少人工错误,并能迅速响应市场需求。

康熙早期皇子中,胤褆与三弟胤祉(荣妃马佳氏子)于康熙三十七年同被封郡王,为首次册封成年皇子。胤禛、胤祺、胤祐则被封为多罗贝勒。

康熙四十八年,胤褆被削爵幽禁;胤礽复位太子,胤祉、胤禛、胤祺封和硕亲王;胤祐、胤䄉晋多罗郡王,胤禟、胤祹则晋固山贝子。

胤祉、胤禛、胤祺为康熙皇子中,除胤褆与废太子胤礽外,最年长三位。废太子期间,三人未贬太子,无夺嫡之意,康熙满意,复胤礽太子位时,晋封此三人为亲王。

胤䄉为温僖贵妃钮祜禄氏之子,排行老十,尊贵仅次于皇太子胤礽,晋封郡王理所应当。而胤祐亦获郡王之位,康熙此举缘由,令人费解。

或因其生母戴佳氏受宠所致?

事实并非如此,胤祐之母并未如胤禟之母宜妃郭络罗氏般受宠,她多年仅为无封号的庶妃,地位并不高。

从胤祐嫡福晋的出身背景,亦可窥见些许端倪。

康熙为胤祐选高贵女子为嫡福晋,是对他的极大肯定。胤祐亦不负康熙厚望。

胤祐嫡福晋出身之高贵,究竟如何?需探究其家族背景与身份地位,以明确其在当时社会中的尊贵程度。

【02】

胤祐嫡福晋乃哈达纳喇氏,先祖属海西女真哈达部,非同国主系,乃其同族。如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先祖亦非国主系。胤祐嫡福晋一脉归顺大清后,发展尚佳。

胤祐嫡福晋先祖溯至明朝,明洪武七年(1374年),完颜阿骨打四子完颜宗弼后裔完颜纳林布禄成锡伯国王驸马,生多尔胡齐。1395年,纳林布禄离锡伯,率众居金沙河,建扈伦国部联盟。

扈伦国经纳林布禄、多尔胡齐、嘉玛额、都尔机四代后,因北元大汗脱脱不花解体,分为乌拉、辉发、哈达、叶赫四部,故海西女真四部亦称“扈伦四部”。

哈达部历经倭馍(嘉玛额孙扎尔喜之子)、克锡纳(嘉玛额孙绥屯之子)及旺济外兰(克锡纳第四子)三代,最终确立了哈达部的正式建制。

旺济外兰被杀后,其子博尔坤迎回堂兄王台为哈达部首领。王台养女肯姐,即清太祖努尔哈赤继母哈达纳喇氏。

克锡纳后裔归属国主系哈达纳喇氏族,他们与大清皇室常有联姻,关系密切。

胤祐的嫡福晋乃嘉玛额子苏赫德直系后裔,苏赫德于兄都尔机(扈伦末代国主)逃亡后,在哈达自立为王。

至苏赫德玄孙约兰之时,他率部族归顺太祖皇帝。

约兰为胤祐嫡福晋一支入旗之始祖,获太祖皇帝册封为佐领。

懋巴里,约兰之子,与约兰同归顺太祖,被赐予轻车都尉世职,并担任佐领一职。

约兰之子辈默默无闻,然至孙辈,于大清(后金)则英才济济,人才不断涌现。

其孙图尔寨因战功获封三等轻车都尉,并被赐予太子太保之衔。

其孙克普图因战功卓著,被赐予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位。

其孙额被获封骑都尉世职。

其孙噶达浑为胤祐嫡福晋曾祖,且为约兰孙辈中仕途最优者。因此,噶达浑一支在非国主系哈达纳喇氏族中最为显赫。

其显赫程度究竟如何?

【03】

胤祐嫡福晋曾祖噶达浑,初任护军参领,随太宗皇帝征多罗特部,立下战功。

崇德五年,噶达浑随清军征明。睿亲王多尔衮围锦州时,他领纛先行,杏山击败明军骑兵,并于松山设伏。后随大将劳萨,追击明军至北冈。

崇德七年,噶达浑偕豫亲王多铎攻宁远城,吴三桂据守。清军进逼时,噶达浑率军抢在明军前反击,致明军败退。

顺治帝登基后的顺治元年,噶达浑获擢升为护军统领。

顺治元年至六年,噶达浑随阿济格攻李自成,随豪格南征四川,再随阿济格讨姜瓖,因功升户部侍郎。七年十二月,顺治亲政,擢噶达浑为兵部尚书,晋二等轻车都尉,后转左都御史。

噶达浑后率军征鄂尔多斯部,擒部长多尔济,于贺兰山一带大败敌。因战功,顺治帝晋封其为三等男爵,并调任满洲都统及兵部尚书。

顺治十年,噶达浑的世职得以晋升,被赐予二等男的爵位。

噶达浑未能保留二等男爵位,因犯下罪行,被降级为一等轻车都尉的世袭职位。

噶达浑使家族兴盛,不仅因他是开国功臣,更因他娶瓦克达长女为妻。瓦克达乃代善第四子,出身显赫的王族,其母为代善继福晋叶赫那拉氏,乃孝慈高皇后伯父之女。

噶达浑虽未娶郡主或和硕格格,但迎娶大清第一王族宗室女,对提升家族地位大有裨益。

【04】

噶尔汉为胤祐嫡福晋祖父,乃噶达浑与爱新觉罗氏之子,承袭一等轻车都尉世职,任王府长史。康熙初年,四位辅政大臣时,噶尔汉被授满洲正红旗副都统。

康熙十四年,大清陷三藩之乱,总兵杨来嘉叛。朝廷命噶尔汉率军,前往襄阳平叛。

康熙十五年,噶尔汉攻陷南漳灵机寨。同时,叛将谭弘等侵扰勋阳,派兵扼守城东峻岭,切断朝廷粮道。

噶尔汉与提督佟国瑶合兵,分道进攻敌军,致敌军溃败逃窜。

康熙十八年,谢泗等人劫掠竹山、竹溪区域,逼近勋城。为此,噶尔汉接令,率军前往平乱。

夏日暑热难耐,山路崎岖且阴雨连绵,噶尔汉因此延迟进军。朝廷因其逗留而问责,削去其以往功劳。

康熙二十二年,噶尔汉被任命为荆州将军。

康熙二十六年,他任满洲正红旗蒙古都统,但不久因罪遭免职,此后未再复用,终在家中离世。

噶尔汉未娶宗室女,但其子法喀(副都统)娶宗室女为妻,即辅国公穆青之女爱新觉罗氏。关于爱新觉罗氏的具体出身,尚未详述。

其曾祖父穆尔哈齐,乃清显祖塔克世长子,太祖努尔哈赤异母兄,生母为塔克世妾李佳氏。他随努尔哈赤建功,顺治十年被追封多罗贝勒。

其祖父达尔察,乃穆尔哈齐次子,于顺治十年获追封,封号为辅国公。

穆青乃达尔察第四子,生母为嫡福晋乌拉那拉氏。1620年生,顺治二年封奉恩将军,六年晋三等辅国将军,旋升辅国公。按辈分,穆青为顺治帝堂兄弟,康熙十二年去世。

法喀之妻乃辅国公穆青第四女。

胤祐的嫡福晋乃法喀与辅国公第四女之女,亦即辅国公穆青之外孙女。

胤祐嫡福晋哈达纳喇氏,门第显赫,父祖三代皆为朝中重臣,且有世职承袭,且与皇室联姻,出身极为优越。

【05】

康熙三十六年,18岁的胤祐,乃康熙第七子,庶妃戴佳氏所生,至婚龄。康熙赐婚副都统法喀之女哈达纳喇氏予胤祐,同年三月,二人成婚。

胤祐之母戴佳氏,康熙十四年前已入宫,后于康熙十九年产下皇七子胤祐。

康熙十八至十九年,戴佳氏母族脱离包衣,归入满洲镶黄旗。其族人噶鲁曾抚育皇长子胤褆,后任内务府总管,足见戴佳氏出身不俗。

戴佳氏不受宠,其独子胤祐有残疾。因此,她多年仅为无封号的庶妃。直至康熙四十八年,她被晋封为嫔,后于康熙五十七年再晋封为成妃。

戴佳氏晋封位份,全凭其子胤祐之功。

胤祐幼时因残疾,康熙欲过继给隆禧亲王为嗣。康熙三十五年,胤祐随征噶尔丹表现突出,康熙遂打消此念,两年后晋封其为多罗贝勒。

哈达纳喇氏于嫁予胤祐次年,即成为多罗贝勒的福晋。

胤祐序齿虽前,却未涉夺嫡。康熙愈见其佳,四十八年晋封多罗郡王,与胤䄉同爵。并委以重任,掌管正蓝旗满洲、蒙古、汉军三旗事务。

雍正帝即位后,立即将胤祐晋升为和硕亲王,此决定由他的四哥做出。

哈达纳喇氏未能见证夫君晋封亲王之日,已于康熙五十八年逝世。她为胤祐诞下两女,仅一人幸存至成年。

0 阅读:1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

方正刚不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