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福州晚报》3月22日消息。
日前获批准设立的福耀科技大学,有了最新消息—今年该校计划招收100名以内学生,学费每年5460元,采取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本科阶段将获得双学位。
这个学费跟公立大学差不多,真的可谓是人人都读的起的民办大学。
这所由“玻璃大王”曹德旺斥资百亿打造、前西安交大校长王树国“零工资”执掌的大学,从筹建之初便争议与期待并存。
它如何从蓝图走向现实?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波折与坚持?

福耀科技大学的诞生,源于曹德旺“企业家反哺教育”的执念。
2021年5月,曹德旺通过河仁慈善基金会宣布捐资100亿元筹建大学,目标直指“填补中国高端制造业人才缺口”,并立誓对标斯坦福大学。然而,这一雄心壮志的落地却充满坎坷:
首任校长朱崇实(厦门大学前校长)于2022年主导校园建设,却在2023年8月突然离任;继任者梅宏院士(计算机领域泰斗)仅履职半年便辞职,外界猜测或因办学理念分歧;2024年3月,刚从西安交大退休的王树国临危受命,以“零工资”接棒校长,终结了这场“校长更迭风波”。校园建设同样历经考验:项目原定2023年底竣工,但因疫情和设计调整两度延期,最终在2024年完成验收。
曹德旺坦言:“批文下来后压力巨大,培养人才是几代人的使命。”

新任校长王树国的履历堪称传奇:
学术与行政双栖:哈工大机械电子工程博士,曾任黑龙江省科技厅厅长,执掌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十余年,推动西交大创新港建设,被誉为“改革派校长”;零工资背后的理想:2024年退休后,他拒绝高薪邀约,以“义务工作者”身份加盟福耀科大。“我有退休金,办学不为钱,只为弥补教育遗憾。”他强调,福耀科大要打破传统学制,让中国青年“25岁博士毕业,直面创新黄金期”;教育哲学:主张“师生平等”,反对“批量生产”学生。首届仅招100人,为每生定制培养方案,并推行“双导师制”(学术导师+行业导师),目标是“要么培养企业家,要么成就科学家”。
福耀科大最受瞩目的,是其“本硕博八年贯通”培养体系:
前两年通识教育:所有学生在文理学院夯实数理基础,接触人工智能、哲学等跨学科课程;大三专业分流:可选计算机、智能制造、车辆工程、材料科学四大前沿领域,直接进入校企联合实验室;大四境外镀金:全员赴剑桥、斯坦福等合作名校学习,获双学位;硕博阶段:25岁前完成博士学业,或根据个人选择分段就业。王树国解释:“传统分段培养导致焦虑内耗,我们打通学制,把青春还给创新。”学生可自由选择4年本科、6年硕士或8年博士,路径灵活且高效。


尽管光环加身,福耀科大仍面临质疑:
民办身份与公益性:曹德旺强调“教育非产业”,但每年5460元的学费能否支撑高端培养?校方回应“百亿基金+企业赞助保障运营”;精英化路线:8000人规模目标与首届100人的“极简招生”形成反差,王树国坚持“宁可慢,不可滥”;国际化挑战:境外合作院校的具体学分互认机制尚未公开,双学位含金量待检验。结语
从曹德旺的百亿豪赌,到王树国的“零工资”坚守,福耀科大承载着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胆实验。
它能否成为“东方斯坦福”,或许需要十年验证,但其“去内卷、重创新、联产业”的探索,已为中国高教投下一块激荡未来的巨石。
现在网上最大的质疑,每年5460元的学费能否支撑高端培养。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理解,前期学校付出跟培养学生,培养出人才后,又捐款回馈学校,国外的那些私立大学,不就是这样进入的一个良性循环的吗?
再说了,那些收天价学费的民办学校,培养出高端人才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