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早的时候,“茶”并不叫作茶。
这个“古早”到底有多早呢?有一种说法是尝百草的神农氏最先发现了茶的妙处,成为世上第一个喝茶的人。
还有一种说法是从商代开始,蜀地就开始种茶了,所以最早作为茶名字备选方案的那几个字,在历代的文献中都标明是“古蜀方言”
ps:对大四川又多了一份敬意,不仅贡献了川菜,还贡献了茶
那古早的时候,作为茶名字的是哪几个字儿呢?
荼(tu),槚(jia),茗,蔎(she),荈(chuan)
在《茶经》一书中,开篇就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名一曰茶,二曰槚,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
到了现在,除了“茶”以外,除了茗以外,其他字都成了茶的古老别称。
除了别称外,茶还有很多文雅的名字。茶与诗人的缘分,从古至今。可以说,茶的别名,有一多半都是诗人们给取的。
比如唐代诗人施肩吾,把茶叫作“涤烦子”。他写过一句诗:茶为涤烦子,酒为忘忧君。
唐代时期,余杭地区已经是出产众多好茶的茶乡,而出生并成长在那里的施肩吾,必定是一个爱茶之人。
再比如杜牧,把茶比作“瑞草魁”,他在《题茶山》一诗中写道:“山实东吴秀,茶称瑞草魁”,夸茶是所有草木中最美好的。
不过杜先生还是有丢丢失误的,因为严格来说,茶是木本植物,有乔木,半乔木,灌木三种类型,和“草”还是有些区别的。
到了五代后晋时期,文人胡峤曾写道:“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
可以说是很霸气了,直接封了“不夜侯”,而这个封号用的是晋代才子张华的典故。
这还没有完。到了苏东坡那儿,写了一篇《叶嘉传》,给茶冠上了姓氏和名字,用拟人的手法将茶作为朋友的态度,可谓登峰造极。
开篇他煞有介事的介绍了这位名叫“叶嘉”的朋友,但实则是介绍一种名为“茶”的植物和饮品。
他给茶取了一个名字叫“叶嘉”,一本正经的介绍家世,品格,经历,逸闻趣事,丰功伟绩,以及天子对叶嘉的喜爱。
用拟人的手法描述了茶,茶人对茶的热爱,也寄托了苏东坡的情怀和抱负。
无论是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饮,还是人们赋予茶的内涵与精神,其中有一种类似“风骨”和“清气”的东西,与国人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相契合,既有兼济天下的抱负,又有食人间烟火的豪气。
这大概是为什么,最终是茶与国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吧!
也有不爱茶的。
比如宋代有一个叫符昭远的人,据说很不喜欢茶,管茶叫“冷面草”,宁可嚼中药,也不喝茶。
ps:作为一个爱茶之人,真的很难理解符老先生的味觉呢。
当然,无论我们觉得茶有多么好,饮茶何等的风雅,也没有道理就此认为世人都该同样爱茶。
活色生香,丰富多彩,气象万千,从种茶,采茶,到制茶,品茶,直到传遍世界。
几千年的历史,几万公里的传播之路,我们所爱的茶,今天仍在不断发展,时时带给我们惊喜,偶尔也会有惊吓,但这才是它的生命力,魅力所在,也是我们热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