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经》中记载了“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的制茶工艺,在其发展完善之前,我想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把野生的茶叶做成了饮品。
一开始是直接采摘鲜叶煮水或泡水,后来发现,经过阳光曝晒干燥,味道会更好一些,接着又学会了通过简单的烘烤,使得茶叶可以保存的更长一些,并赋予了更独特的风味。这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茶”。
而这“最早的茶”,有没有一些熟悉呢?没错,这“最早的茶”,其味道和芬芳,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捕捉到,那便是白茶。
在今天所有的茶叶种类中,白茶的制作工艺最为简单自然,工序也最少,先采摘下新鲜的茶树叶,薄薄的摊放在竹席上,置于通风的室内,或者在不那么强烈的阳光下,让茶叶自然萎凋,然后再以文火烘干,所制茶的茶叶便是白茶。
由于在制茶过程中没有经过杀青和揉捻,茶叶上的那层茸毛,也就是茶毫,能够基本保存完整,烘干后仿佛一层细细的白霜,挂在茶叶上,因此叫作白茶。
也因为白茶制作工艺简单,得以保持原始天然的口感,汤色格外浅淡清澈,味道鲜爽纯净,清气逼人。
当然,饮茶的感受因人而异,不管是有得人认为的“毫香”,还是有的人形容得“野性得清气”,白茶的特点就在于其简单干净,味道不复杂,清爽鲜醇,带有一丝丝隐隐得甘甜,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骨。
有关于白茶的药用价值,在近几年很受追捧,就是所谓的“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由于白茶是轻微发酵茶,因此饮用“老白茶”的习惯之前并不是很普遍。据说很多老白茶都是从中药铺子找来的。
那么白茶是不是有药用价值呢?不予评论,但可以肯定的是,茶对身体是有好处的,而且在很多爱茶之人心中,茶的饮用体验和审美价值都要远远高于其药用价值,这个中取舍,全看个人选择。
上面说到白茶的工艺简单,因此有一种说法是白茶的历史要早于绿茶。
当然,茶树的种类不同,采摘叶片的要求也不同,我们今天喝到的白茶,与我们祖先最早把茶叶当作饮品时喝的“白茶”,在香气滋味上应该不完全一样,甚至有可能完全不一样。
但能够肯定的是,在纷繁复杂的茶叶进化史上,有这么一个小小的分支,以极为简单天然的方式制茶,饮茶,从远古流传至今,延绵不绝。
尽管在陆羽的《茶经》之前,那些古老遥远的诗篇文字当中,所有关于茶的记载,似乎都语焉不详,但这一刻,那些“清气”“芬芳”“甘香”“明净”“冷冽”……忽然就都活了过来,化作今天我们案头的那一缕白茶鲜活的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