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男子每天大便两三次,确诊胰腺癌!5种异常或是身体“警报”

诗槐聊健康 2025-04-03 10:34:50

“你小心翼翼还便秘,我胡吃海喝照样天天规律排便!”48岁的刘先生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端着一碗红烧肉,得意地冲着厨房里的妻子喊道。他一边嚼着肥腻的肉块,一边笑呵呵地炫耀,仿佛自己是个“天赋异禀”的健康达人。可谁能想到,这句玩笑话没过多久,就被现实狠狠“打脸”——他被确诊为胰腺癌,而且已经是晚期。

刘先生是江苏南京的一名货车司机,今年48岁,身高1.75米,体重80公斤,体型壮实,皮肤黝黑,常年奔波在路上,风吹日晒也没见他喊过累。他自诩“铁胃”,烧烤、火锅、啤酒样样不落,饭量比年轻小伙子还大。家里人常说他“命好”,因为他从不挑食,也不像妻子那样三天两头便秘,反而每天大便一两次,雷打不动,规律得像上了发条的钟。可最近几个月,这“铁打”的身体却悄悄亮起了红灯。

刘先生的“排便自豪史”:从得意到疑惑

刘先生一直把自己的排便规律当“资本”。妻子李女士是个文职工作者,40多岁,常年坐办公室,肠胃不太好,隔三差五就便秘,喝酸奶、吃香蕉都解决不了。她总羡慕刘先生:“你怎么吃那么多油腻东西,还天天拉得顺畅?”刘先生听了就乐,拍着胸脯说:“我这体质,天生好!”

可今年年初,刘先生发现大便有点不对劲。以前是一天一次,成型又顺畅,可现在变成了每天两三次,而且稀稀拉拉,不成形,像糊糊一样。他起初没当回事,心想可能是前天晚上吃了太多麻辣烫,肠胃“闹脾气”了。休息两天,少吃点辣的,果然好转了些。可没过多久,症状又回来了,还变本加厉——只要吃点油腻的东西,比如炸鸡或红烧肉,就立刻腹泻,拉得他腿都软了。

“可能是年纪大了,肠胃不争气了吧。”刘先生自我安慰。他去社区医院开了点助消化药,吃了一周,腹泻少了些,大便次数也降到一天一两次。他松了口气,觉得自己“扛过去了”,继续胡吃海喝。可两个月后,问题卷土重来,这次还多了新花样:皮肤发黄,像涂了层蜡;体重狂掉,一个月瘦了8斤,整个人看着像是被“抽干”了。

从肠镜到确诊:胰腺癌的“隐秘来袭”

刘先生终于坐不住了。妻子李女士看他脸色蜡黄,瘦得裤子都松了,硬拉着他去了南京一家三甲医院。挂了消化科的号,医生先安排了肠镜检查。结果出来,肠道干干净净,没息肉,没炎症。医生开了点益生菌和止泻药,让他回去观察。可没几天,刘先生腹泻加重,连清淡的粥都消化不了,整天跑厕所,体力也跟不上了。

“会不会是别的地方出了问题?”李女士不放心,又带他去做了全面检查。这次,医生加了腹部CT和血检。CT结果一出来,主治医生张主任眉头紧锁:“胰腺有个占位性病变,边界不清,周围还有淋巴结肿大。”再结合血液里CA19-9(胰腺癌标志物)飙升到1000多(正常值<37),张主任叹了口气:“很可能是胰腺癌,而且已经晚期。”

刘先生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这“铁胃”“好排便”的身体,竟然藏着这么个“定时炸弹”。妻子李女士眼泪刷刷往下掉:“他平时也没啥症状啊,怎么就晚期了?”

胰腺癌:藏在暗处的“沉默杀手”

张主任耐心地解释:“胰腺癌有个绰号,叫‘沉默杀手’。它早期几乎没症状,等你发现不对劲时,往往已经扩散了。”他指着CT片子说,刘先生的胰腺肿瘤已经压迫了胆管和胰管,影响了消化和胆汁排泄,所以才会出现腹泻、黄疸和消瘦。

胰腺是个不起眼的小器官,藏在胃后面,像个“幕后工作者”,负责分泌消化酶和胰岛素,帮助消化脂肪、蛋白质和调节血糖。可一旦它“生病”,后果却很严重。《柳叶刀》(The Lancet)的数据显示,胰腺癌是全球癌症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5年生存率不到10%。国内情况也不乐观,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每年新发胰腺癌患者约12万人,多数确诊时已是中晚期。

为什么这么难发现?张主任说,胰腺癌早期症状太“低调”:肚子隐隐不舒服、食欲下降、轻微腹泻……这些谁会当回事?等到黄疸、剧烈腹痛或体重骤减出现时,肿瘤往往已经长大,甚至转移到肝脏、肺部。刘先生的情况,就是典型的“拖出来的晚期”。

5种异常:身体发出的“胰腺警报”

张主任告诉刘先生夫妇,胰腺癌虽然隐蔽,但身体还是会发出一些“求救信号”。他总结了5种异常,提醒大家别忽视:

大便异常:次数多、稀不成形刘先生的“每天两三次”就是例子。胰腺分泌的消化酶少了,脂肪消化不良,大便会变稀、油腻,甚至漂在水面上。这种“脂肪泻”很特别,拉完冲不干净,可能是胰腺功能衰退的信号。皮肤发黄:胆汁排不出去肿瘤压迫胆管,胆汁淤积,皮肤和眼白会变黄,小便也像浓茶色。这是胰腺癌常见的“黄疸”表现。不明原因消瘦:吃得多却瘦得快刘先生一个月掉8斤,不是减肥的功劳,而是胰腺癌在“偷”营养。肿瘤消耗能量,加上消化不良,体重自然往下掉。腹痛或背痛:隐隐约约的“怪疼”胰腺位置深,肿瘤长大后会压迫神经,引起上腹或背部的钝痛。很多人以为是胃病或腰椎问题,拖着不查。食欲下降或恶心:吃不下饭胰腺癌会干扰消化系统,吃东西容易饱胀、恶心,甚至闻到油味就想吐。

张主任强调:“这些症状单独出现,可能没啥,但如果凑在一起,尤其是持续几周以上,就得赶紧查胰腺。别等晚期才后悔!”

刘先生的“病根”:生活方式埋下的隐患

确诊后,刘先生百思不得其解:“我身体这么好,怎么会得癌?”张主任问了他的生活习惯,摇摇头说:“你这‘好’是假象,隐患早就埋下了。”

高脂饮食:刘先生爱吃红烧肉、炸鸡,顿顿离不开油。研究表明,长期高脂肪饮食会增加胰腺负担。《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一项研究发现,高脂饮食者胰腺癌风险高出30%。酗酒:他每周至少喝三四次啤酒,每次半斤起。酒精会刺激胰腺发炎,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前奏”。超重:刘先生BMI超26,属于轻度肥胖。肥胖与胰腺癌关系密切,脂肪堆积会引发炎症反应。不体检:48岁的他,从没做过腹部彩超或CT,总觉得“没病不用查”。

张主任叹气:“你这生活方式,像在给胰腺癌‘铺路’。早点改,早点查,没准能抓住早期。”

从刘先生到你:如何防住胰腺癌?

刘先生的结局让人唏嘘。确诊晚期后,他接受了化疗和对症治疗,但医生坦言,治愈希望渺茫,只能尽量延长生命。可他的故事,却给无数人敲响了警钟。

张主任给出几条实用的建议:

调整饮食:少油少脂,多吃蔬菜水果。每天脂肪摄入别超60克,红肉和加工肉尽量少碰。戒烟限酒:烟酒是胰腺癌的“帮凶”,能戒就戒,不能戒就少。定期体检:40岁以上,尤其是胖子、老烟枪、酗酒者,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或CT。关注信号:大便变稀、黄疸、消瘦,别不当回事,赶紧去查。

《中华消化病杂志》也指出,健康生活方式能降低胰腺癌风险约20%-30%。别等身体“报警”才行动!

结尾:警钟长鸣,健康在手

48岁的刘先生,从“排便达人”到胰腺癌晚期患者,只用了几个月。他的故事让人感慨:健康不是“吃得多、拉得顺”就万事大吉,而是要用心听身体的声音,用行动守住防线。

每天大便两三次,看似小事,却可能是大病的信号。愿我们都能从刘先生的经历中吸取教训,别让“沉默杀手”偷走幸福。体检多一次,隐患少一分,健康生活,从现在开始!

参考文献《柳叶刀》(The Lancet):胰腺癌的全球负担与预后,2021年。《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饮食因素与胰腺癌风险的相关性,2020年。《中华消化病杂志》: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与预防策略,2022年。
3 阅读:2480

评论列表

91 康先生

91 康先生

4
2025-04-03 15:30

踏马的我看到这样的文章3篇,一个是火车司机老婆是小学老师

诗槐聊健康

诗槐聊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