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运营商“被欠”1729亿,政企大单成“甜蜜负担”!

南斗星君 2025-04-03 11:00:32

一边是 “锣鼓喧天”的中标喜报,一边是“暗流涌动”的回款风险。

当政企大单逐渐成为拉动运营商营收增长“强劲引擎”的同时,运营商却在账本面前皱起了眉头。

截至2024年年底,三大运营商应收账款总规模达1729亿元,同比增长38%,如果算上坏账准备更高达2433亿元,运营商集体陷入“赚得多、收得少”的怪圈之中。

政企大单成“甜蜜负担”

当下,运营商正处于从“管道工”转向“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关键阶段,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为代表的第二曲线,早已成为运营商每年财报的最大亮点。

2024年,中国电信产业数字化收入达1466亿元,同比增长5.5%,约占主营业务收入的三成;中国移动政企市场收入达2091亿元,同比增长8.8%;中国联通完成算网数智业务收入825亿元,同比提升9.6%,占主营业务收入的24%。

然而,这些动辄上亿的智慧城市、工业互联网大单项目,在项目建设时间长、需提前垫资、验收流程复杂的“耽误”下,有不少大单成了“甜蜜的负担”。

政企业务(如政务云、智慧工厂、数字医疗)不同于面向个人的“即付即享”模式,经常是“先干活后收钱”。

比如一个政务云项目从中标、提前垫资建设到付款验收,一般周期长达 6-12 个月,部分大型项目甚至跨年;

同时,客户付款流程复杂,需经过预算审批、分阶段验收、财务挂账等环节,动辄拖延3-6个月都是“家常便饭”;此外,当前地方政府或企业都在过“紧日子”,预算减少,由于资金紧张、内部流程等问题,回款周期或将进一步拉长。

因此,相比传统联网通信业务,政企业务回款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应收账款有所增长。

据运营商年度财报,2024年,电信企业用户应收账款为228.82亿元,包含坏账准备56.87亿元;移动政企客户应收账款为818.32亿元,包含坏账准备290.05亿元;

联通政企大客户应收账款为702亿元,包含坏账准备198亿元,共计2433亿元,比三大运营商加起来的全年净利润都要多。

从规模至上到“质量为王”

面对这场上千亿的“回款危机”,运营商也并非毫无动作。早在2023年,中国移动便提出虚假收入不要、简单外包项目不要、欠费风险大的项目不要、风险防控不到位的项目不要,预防欠账风险。

“运营商就像在走钢丝,既要保住市场份额,又要控制风险,但两者的平衡点却越来越难找。”如今,受有效需求不足、消费不振的影响,加上年年上涨的KPI压力,对运营商而言,做好眼前事,拿到大单变得更为重要。

当运营商陷入“规模扩张”与“风险防控”的矛盾之时,不妨学会用“风控望远镜” 审视大单,用“生态共同体”分摊压力。首先可以事前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给客户打“信用分”,让数据说了算,做好事前风控;

第二把好“流程关”,通过流程再造让每一个环节的时间节点、具体事项清清楚楚,避免出现因流程遗漏导致回款扯皮,把“糊涂账”变成“明白账”;

第三可以联合产业链共建“风控共同体”,把大单拆小、风险摊薄,不再独自承担垫资压力。毕竟,比“抢到单”更重要的,是“守得住钱”。

未来,运营商既要啃下政企市场这块“战略必争之地”,又要避免沦为客户的“垫资工具”,谁能率先找到“风险-收益”的动态平衡点,谁便能在政企市场实现率先“突围”,但考虑到实际执行中的种种情况,难啊!

0 阅读:3
南斗星君

南斗星君

感谢大家的关注